清水社口杨宅

✍ dations ◷ 2025-11-10 16:53:48 #清水社口杨宅
坐标:24°16′15″N 120°34′13″E / 24.270933°N 120.570281°E / 24.270933; 120.570281社口杨厝是位于清同治台湾道台湾府彰化县牛骂头的古厝群。社口杨厝开基祖为泉州府同安县人杨咸曲(1733~1802),系元末杨赐保始迁同安下路之霞露衍派第15世。南明1648年同安之屠,同安城破死五万,杨咸曲祖父自幼隐居后洋山上。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银同(同安城)的霞露15世杨咸曲、杨咸仙兄弟由泉州府同安县蔡坝后洋乡渡台,在台湾道台湾府彰化县(辖今台中、彰化一带)大肚溪河口北岸的五汊港(梧栖)涂葛窟登陆,落脚于寓鳌头(清水)。杨咸曲生三子,长子舒崑(1770年-1791年)、次子舒献(1778年-1852年)、三子舒雾(1788年-1829年)。咸仙无子,由舒献承继咸仙家业。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杨咸曲时年50岁,向蔡树雪购入西势草厝三间。道光七年(1827年)舒崑、舒献、舒雾三房分阄,公业共治时,西势草厝西边(帕瀑拉感恩社社口)又盖了“社口旧瓦厝(今社口杨厝)”三座,门口有石头堆砌的八卦井供族人食用。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起兵反清彰化城失陷,大房四孙杨克湖(18世,1827年-1890年)倡捐义勇兵团练乡勇,与台湾兵备道丁日健及知府周懋琦一起于十一月克复彰化城。同治二年(1863年),杨克湖官章清珠赏戴蓝翎钦加五品衔,集结二房与三房族人将西势旧瓦厝(同治元年大地震受损)扩建为今天北栋、中栋、南栋相连起来面宽百余米之三组三合院“社口杨厝”。光绪八年(1882年),三房舒雾子(17世)芳西(杨金波, 1823年-1890年)年近六旬中举,官拜台湾府提督兼台湾道道台,曾代表族人入住社口杨厝的中栋,厅悬“明经进士”匾,外前埕尚存提督旗竿座2座。只是民国99年(2010年)北栋拆除二层日式外墙时,竟连同清同治年间所建穿斗式衍架厅堂本体也拆除。如今,清同治年间的主建物仅存中、南二栋,经台中市文化局紧急召开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于同年3月16日公告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宅第类”。南栋原为长子舒崑派下杨清珠住所,同治年间团练乡勇有功赏戴蓝翎,现无人居住,但有附近子孙偶而入内祭拜整理。中栋原为三房舒雾子杨金波(芳西)住所,保留了晚清时期的官家风貌,尤其中栋围墙都是官家特有的正蓝色墙面、屋脊有燕尾与外埕正中央一口八卦井而显得独具特色。厅门清朝彩绘岁在丁丑暮春之月(1877)是,杨金波中进士之前由名家手绘,留到今日150余年以上,今中栋外埕北厅北厢仍有前任管理人子孙在住。北栋原为日治时期任清水区长的咸仙四世孙杨澄若一系居住,其子杨肇嘉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为首任清水街长。杨肇嘉晚年迁至六然居后由其弟杨天赋居住,2010年间住在北栋的杨天赋子孙联合外戚拆掉北栋,据称将异地重建北栋于杨厝里杨家山上为杨咸仙宗祠,但拆掉后之土地面积却被用来换取“都更奖励容积率”盖高楼层华厦,相邻建物差了150年,极为突兀。杨金波因官拜提督兼(台湾道)道台,因此中栋外前埕尚立有两支提督旗杆座,唯旗竿在二战期间怕过于显眼成美军轰炸目标而被锯断。社口杨厝以三栋并排之三合院为主轴,每栋都有内埕、外埕及外前埕,内埕为各家人的活动空间,外埕有下人居住使用,外前埕则是开阔广场,中央有一座八卦井。(更多照片在天空部落阿达玛)社口杨厝中栋的特色在于屋顶的燕尾脊,它们不像南栋只有马鞍屋顶,屋脊燕尾也不像庙宇那样高耸,而是在空中像燕尾一般向上平直伸展出去,磅薄气势中压着谦卑的角度。中栋,杨金波(芳西公)宅第南栋,杨清珠宅第南栋内院八卦井

相关

  • 意大利行政区划意大利政区根据1948年宪法规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地区自治权,这条宪法条文是:为承认、保护并促进地方自治,保证在国家水平的服务尽可能分散管理,以适应自治和分权法律和法规的建立
  • 经典中心法则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又译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并于1970年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中重申:中
  • 紧急状态紧急状态是指一个国家陷入或即将陷入危机,有可能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及存亡,由国家元首使出超过平常法治范围的特别措施。现在多数先进国家会将权力下放至国会,让国会通过实施紧急
  • 海底平顶山海底平顶山(guyot或tablemount),是平顶的海底山。有证据显示海底平顶山曾经在海平面上,并渐渐依不同阶段下沉,有岸礁山(fringed reefed mountain)、珊瑚岛,最后成为海底平顶山。海底
  • 泰德·邦迪西奥多·罗伯特·“泰德”·邦迪(Theodore Robert "Ted" Bundy,1946年11月24日-1989年1月24日),原名西奥多·罗伯特·考维尔(Theodore Robert Cowell),是美国一个活跃于1973年至1978
  • 麻豆区麻豆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Muâ-
  • 延森约翰内斯·汉斯·丹尼尔·延森(德语:Johannes Hans Daniel Jensen,1907年6月25日-1973年2月11日),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原子核的核壳层模型理论而获得19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约翰
  • 永远的一天《永恒与一天》(希腊语:Μια αιωνιότητα και μια μέρα)是1998年的一部希腊电影,布鲁诺·甘兹主演,泰奥·安哲罗普洛斯导演。这部影片赢得了1998年戛纳电影
  • Lepidopsocidae见内文鳞啮虫科(学名:Lepidopsocidae)是啮虫目(Psocodea)物种中最细小的亚目小啮虫亚目之下的四个现存科之一,有超过200个物种,皆为有鳞翅的树虱。与其他小啮虫亚目物种一样,本科物
  • 精囊腺精囊(英语:Seminal vesicle,亦称为储精囊),功用为提供和储存精液的分泌物,内含有黏液、果糖(精子能量)、凝集酵素、抗坏血酸、前列腺素,但并不储存精子。精液有60%左右的成分来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