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记》、《游武夷山记》、《夏梅说》
锺惺(1574年8月25日-1625年),字伯敬,号退公、退谷、退庵,别号晚知居士,湖广承天府景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人,明代竟陵派文学家。著有《浣花溪记》、《游武夷山记》及《夏梅说》等。
其生父为锺一贯。因为伯父锺一理无子嗣,所以便过继给他。明代沈春泽言其性情严冷。
锺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考取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与林古度登泰山。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天启三年因丁父忧而辞官归乡,闭户读书,室名隐秀轩。但却遭福建巡抚南居益上书弹劾他“公然弃名教而不顾,甚至承亲讳而冶游”,败坏文人形象。一年后,锺惺去世,谭元春为其撰铭,力称锺惺为孝亲之人,“未尝一日忘生嗣父母,恩养教诲,言之哽咽,不能竟其词。”虽然谭氏极力维护锺氏的人格,却引来阎若璩的批评,所谓“墓铭不为隐避、不为微词,反称其‘哀乐奇到,非俗儒所能测’。”锺惺晚年入寺院,卒于天启五年六月。有《隐秀轩集》传世。顾炎武其后在《日知录》提到世人只欣赏锺惺的评点著作,“忘其不孝贪污之罪,且列之为文人矣”。自顾炎武的抨击以来,清初文士在提倡“经世致用”的文风下,强调个人的道德修持,均不满锺惺居丧出游武夷山,违背礼俗。亦连带抨击竟陵派。
锺惺能诗文,冠绝一时,公推为竟陵派之首,与谭元春合称竟陵体或锺谭体。他提倡“势有穷而必变,物有孤而为奇”,写作别具风格,“求新求奇”、“孤行静寄”。吴景旭说:“伯敬诗清迥自异,全用欧九飞盖桥玩月笔法,与谭友夏选《古唐诗归》,一时翕然称之。”锺惺与谭元春为摰友。当他身故后,谭氏作《丧友诗三十首》及《乙丑岁除夕感蔡敬夫锺伯敬二公之亡赋十二韵示弟》。
谭元春《退谷先生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