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盗龙

✍ dations ◷ 2025-10-21 23:27:39 #瓦尔盗龙
瓦尔盗龙属(属名:Variraptor,意为“瓦尔河的盗贼”)是兽脚亚目手盗龙类驰龙科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法国,化石发现于法国南部的福昂富。在1992到1995年间,业余地质学家Patrick Méchin、Annie Méchin-Salessy夫妇在法国东南部瓦尔省发现一些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化石,发现于Grès à Reptiles组第层,地质年代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交界期。在1992年,这些新化石原先被归类于沼泽鸟龙,沼泽鸟龙本身是个疑名。在1997年,埃瑞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Jean Le Loeuff等人发表文章,认为这些化石代表新物种。在1998年,比弗托、Le Loeuff将这些化石建立为新属,模式种是V. mechinorum。属名在拉丁文意为“瓦尔的盗贼”,是以法国南部的瓦尔省及瓦尔河为名。种名则是以发现化石的Méchin夫妇为名。瓦尔盗龙的模式标本有三个,包括:一节后段背椎(编号MDE-D168)、一根由5节荐椎愈合而成的荐骨(编号MDE-D169)、一个肠骨(编号CM-645)。以上三个标本都存放于当地博物馆。其他被编入瓦尔盗龙的标本,包括一个右肱骨(编号MDE-D158),肱骨有一个较衍化的三角嵴,显示前肢有强壮的捕食功能。另外被归类于瓦尔盗龙的骨头,包括了一根股骨及一些脊椎骨。这些不完整的骨头,在脊椎骨及肱骨的形状上有驰龙科的特征,有些很像恐爪龙的。这些其他化石不一定属于瓦尔盗龙。瓦尔盗龙的成年个体可能会比恐爪龙稍为小型,约有2米长。在2000年,罗南·阿兰(Ronan Allain)与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将发现于同一地层的小型兽脚类化石,命名为火盗龙。他们并提出,瓦尔盗龙缺乏可鉴定的特征,因此是个疑名。在2009年,埃瑞克·比弗托等人发表文章主张瓦尔盗龙的模式标本具有可鉴定特征。由于瓦尔盗龙、火盗龙的化石没有重复部分,因此无法断定是否为相同动物。瓦尔盗龙被命名时,被归类于兽脚亚目手盗龙类的驰龙科,这个分类被广泛接受。在2000年,奥利佛·劳赫(Oliver Rauhut)提出质疑,将瓦尔盗龙归类于范围更大的虚骨龙类。

相关

  • 对比浴对比浴(contrast bath therapy),又称为冷热交替疗法(Hot/Cold Immersion therapy),。属于物理治疗中水疗的特殊疗法之一。 由于水温低时会使皮肤下的血管收缩,而水温高时则会使血
  • 母乳母乳,又称人乳、人奶,为产后妇女乳房产生的乳水,用于哺育婴儿,世界卫生组织亦推荐用母乳哺育六个月以下的婴儿,乳汁内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牛
  • 乔治·伯纳德·丹齐格乔治·伯纳德·丹齐格(英语:George Bernard Dantzig,1914年11月8日-2005年5月13日),美国应用数学家,1947年提出了单纯形法 ,被称为线性规划之父。丹齐格的父亲托比阿斯·丹齐格是1名
  • 萨米埃尔·德尚普兰萨缪尔·德·尚普兰(法语:Samuel de Champlain,1574年8月13日-1635年12月25日)是法国探险家,地理学家,魁北克城的建立者。也是法国同北美贸易,特别是皮毛贸易的开拓者。尚普兰出生
  • 祝世宁祝世宁(1949年12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江苏镇江,中国功能材料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1981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1988年在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在南京大学
  • 二甲基砜二甲基砜(Methylsulfonylmethane),简称为有机硫 (MSM)其化学式为(CH3)2SO2、甲基硫酰基甲烷的砜类有机化合物。二甲基砜在常温下是无色固体,无化学活性。在一些植物中含有二甲
  •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英语:aseptic technique)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由约瑟夫·李斯特在1865年首
  • 棒针编织棒针为编织毛线所用,一般是由二根棒子所组成,多以金属所造,再涂上银灰色。现在的棒针的一头多加上一小粒塑胶再注明棒针的粗细,根据不同的粗细还可分为不同型号的棒针。
  • 非洲猎犬非洲野犬(学名:Lycaon pictus),又名非洲猎犬、非洲豺犬或杂色狼,是生活在非洲草原、灌木丛以及稀疏林地的一种犬科动物,是非洲野犬属下唯一一种。非洲野犬的毛色与其他犬科动物有
  • 黑鬼黑鬼(英语:Nigger),华人社会有时会音译为尼哥,是对黑人的贬称,是一种禁忌称呼。在美国,“黑鬼”是种族歧视用语,非黑人族群视之为严重禁忌,尤其白人(因历史原因),绝对不能使用,容易导致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