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瓦尔盗龙
✍ dations ◷ 2025-11-11 15:52:01 #瓦尔盗龙
瓦尔盗龙属(属名:Variraptor,意为“瓦尔河的盗贼”)是兽脚亚目手盗龙类驰龙科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法国,化石发现于法国南部的福昂富。在1992到1995年间,业余地质学家Patrick Méchin、Annie Méchin-Salessy夫妇在法国东南部瓦尔省发现一些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化石,发现于Grès à Reptiles组第层,地质年代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交界期。在1992年,这些新化石原先被归类于沼泽鸟龙,沼泽鸟龙本身是个疑名。在1997年,埃瑞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Jean Le Loeuff等人发表文章,认为这些化石代表新物种。在1998年,比弗托、Le Loeuff将这些化石建立为新属,模式种是V. mechinorum。属名在拉丁文意为“瓦尔的盗贼”,是以法国南部的瓦尔省及瓦尔河为名。种名则是以发现化石的Méchin夫妇为名。瓦尔盗龙的模式标本有三个,包括:一节后段背椎(编号MDE-D168)、一根由5节荐椎愈合而成的荐骨(编号MDE-D169)、一个肠骨(编号CM-645)。以上三个标本都存放于当地博物馆。其他被编入瓦尔盗龙的标本,包括一个右肱骨(编号MDE-D158),肱骨有一个较衍化的三角嵴,显示前肢有强壮的捕食功能。另外被归类于瓦尔盗龙的骨头,包括了一根股骨及一些脊椎骨。这些不完整的骨头,在脊椎骨及肱骨的形状上有驰龙科的特征,有些很像恐爪龙的。这些其他化石不一定属于瓦尔盗龙。瓦尔盗龙的成年个体可能会比恐爪龙稍为小型,约有2米长。在2000年,罗南·阿兰(Ronan Allain)与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将发现于同一地层的小型兽脚类化石,命名为火盗龙。他们并提出,瓦尔盗龙缺乏可鉴定的特征,因此是个疑名。在2009年,埃瑞克·比弗托等人发表文章主张瓦尔盗龙的模式标本具有可鉴定特征。由于瓦尔盗龙、火盗龙的化石没有重复部分,因此无法断定是否为相同动物。瓦尔盗龙被命名时,被归类于兽脚亚目手盗龙类的驰龙科,这个分类被广泛接受。在2000年,奥利佛·劳赫(Oliver Rauhut)提出质疑,将瓦尔盗龙归类于范围更大的虚骨龙类。
相关
- 日本菜日本料理泛指日本的饮食方式,又称日餐、和食(日语:和食/わしょく Washoku ?;此名称更侧重于大和民族的饮食),是日本文化重要的一环。“日本料理”在日语解作“日本式烹饪”,但是此
-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EC编号 1.11.1.x)是很大的一族酶,它们通常催化一个下面形式的反应:这一类酶当中有很多酶的最理想底物为过氧化氢,还有一些则有机的氢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脂类。过氧化物
-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普瑞德威利综合征(俗称小胖威利症,英文名Prader-Willi syndrome,PWS)是一种肇因于特定基因功能丧失的遗传性疾病 。新生儿患者会出现包括肌肉无力(英语:Hypotonia)、进食不良及发育
- 伦敦皇家学会伦敦王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英语: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简称“王家学会”(Royal Society),但多译作“皇家学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
- 大白菜大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pekinensis,异名Brassica campestris pekinensis或Brassica pekinensi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古称“菘”,又称“结球白菜”、“包心白菜”、“黄芽
- 伯克氏菌等伯克氏菌属,或伯克氏菌,又译伯克霍尔德菌(学名:Burkholderia),是伯克氏菌科的一个属,这个属下最出名的有鼻疽伯克氏菌(B. mallei),是一种会在马或其他相关动物身上引起马鼻疽的病菌;
- 林达尔托马斯·罗伯特·林达尔(瑞典语:Tomas Robert Lindahl,1938年1月28日-),瑞典-英国医学家,专门从事癌症研究。他是挪威科学和文学研究院的成员。2010年,他因对DNA修复的研究被授予英
- 细胞焦亡细胞焦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是生物体的一种天然免疫反应。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释放大量的促炎症因子进而激发其他免疫细胞抵抗感染并导致组织炎症。细胞焦亡通
- msup3/sup1 立方米 = 1 千升 = 10 公石 = 100 公斗 = 1000 升 = 10000 公合 = 100000 公勺 = 1000000 公撮(毫升)立方尧米、立方佑米(Ym3) 立方泽米、立方皆米(Zm3) 立方艾米(Em3) 立方拍
- 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是一门环境改革的社会科学,过去几十年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关注。生态现代化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一群学者在柏林的自由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发表,其中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