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尔·亚当斯

✍ dations ◷ 2025-02-24 17:42:02 #1902年出生,1984年逝世,美国摄影师,美国自然保育人士,美国内华达山脉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英语:Ansel Easton Adams,1902年2月20日-1984年4月22日,又译作安瑟·亚当斯)是美国摄影师,生于旧金山。

他以拍摄黑白风光作品见长,其中最著名的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系列。他也以摄影题材写作,如技术革新三部曲(《照相机》、《底片》和《冲印》)。他参与缔建的摄影社群中,即可见爱德华·威斯顿、威拉德·范·戴克、伊莫金·坎宁安等大师的身影。他提出“区域系统”的技术概念,认为摄影师应借光线的变化,控制底片和相纸上的密度观感。亚当斯也倡导“可视化”的概念(他亦常称之为“前可视化”,但这个词并未为后世所接受),指照片给予人的观感,取决于光线的测量值,即在景物摄入镜头那一刻已经决定。

亚当斯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查尔斯·希区柯克·亚当斯(Charles Hitchcock Adams),母亲奥利弗·布雷·亚当斯(Olive Bray Adams)。亚当斯是家中独子,其名源于舅舅安塞尔·伊斯顿(Ansel Easton)。亚当斯家族早期在1700年代从爱尔兰移民新英格兰,但和早期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家族没有亲缘关系。亚当斯的祖父成功地经营着当地的木材生意。颇为戏剧性的是,作为一名环保分子,亚当斯在其后半生指责这种伐木行当摧毁了大片森林。

亚当斯的母亲家族则来自巴尔的摩,外祖父是一个成功的运货商,但后来在内华达的采矿和地产上的投资让他白白损失了大笔财富。

1902年2月,亚当斯在父母的床上降生,虽然非常活跃,但却体弱多病。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中,亚当斯的鼻子被打破,此后他也再未做过矫正手术,人们能明显发现他鼻梁上的断裂痕迹。这次地震也给童年的亚当斯带来巨大震撼,在他早期的记忆中,充斥着连篇毁坏的城市以及地震后的火灾场景。

亚当斯对事事要求划一的教育体制相当反感,13岁即离校自学,梦想成为钢琴家。14岁那年,他到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游玩,获赠一台照相机。在那儿,他也与维吉尼亚·贝斯特邂逅,她后来成了他的太太。那几年间,亚当斯在钢琴家或摄影师的职业选择间游移不定。

17岁时,亚当斯加入了山脉俱乐部,山脉俱乐部是一个致力于保护自然风景和资源的组织。他终身未曾脱离这个组织,还曾与太太分任俱乐部的领导人。年轻的时候,亚当斯是个狂热的登山爱好者,参与俱乐部一年一度的登高旅行,后来还负责过内华达山脉的首次登顶行动。1927年在优胜美地的半顶山上,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在那个高度还是可以摄影的,用他的原话说:“……一首冷峻又炽热的真实的诗”。他从此成为环境保护论者,摄影作品呈现未沾人迹前的自然风光。山脉俱乐部也因此声望大增。

亚当斯限量发行的影集《内华达山脉:约翰·缪尔之踪迹》,配有他的述辞,出版于1940年,收益贡献作保护美洲杉和大峡谷之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当斯挂职华盛顿中心的室内部门,专事摄影壁画创作。珍珠港事件后,他对战局甚感失望,跑到威廉森山下、欧文斯河谷的曼札纳国家历史地界取材。此行的摄影作品和随笔,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初次展出,出版时定名为《生而自由平等》,展现在曼札纳、加利福尼亚等地日裔美国人的处境。

亚当斯一生三度获颁古根汉奖金。1966年,他获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奖金。1980年,吉米·卡特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国家给美国公民的最高褒奖。

著名摄影作品

影集

技术手册

相关

  • 丹尼尔·布拉德利丹尼尔·布拉德利(英语:Daniel W. Bradley,1941年7月13日-),美国病毒学家,以对肝炎病毒的研究而闻名。布拉德利1964年在圣何塞州立大学获学士学位,并于1970年在亚利桑那大学获博士学
  • 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英语:Brussels Stock Exchange,BSE;法语:Bourse de Bruxelles, 荷兰语:Beurs van Brussel)于1801年由拿破仑诏令建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2000年9月22日,BSE与巴黎
  • 业余爱好者业余爱好者(来自拉丁语amatorem及法语amateur),一般指未经正式学习或培训,而对某种活动有特别的热情,对此有研究或已经拥有技术的人。与专业人士不同的是,业余爱好者一般不会从爱
  • 村井屯村井屯(日文:,1897年-1970年)是耶稣之御灵教会的创始人。他是卫理宗传道的二儿子,后来到东京的青山神学院研究神学。当时,他信心里很忧虑,并且想找机会自杀。因此在1918年时,村井屯计
  • 下条正巳下条正巳(1915年8月26日-2004年7月25日)出生于朝鲜日治时期的釜山,日本演员。以《寅次郎的故事》的车龙造角色被世人所熟悉,而下条阿童木是他的长子。2004年7月25日逝世于东京。
  • 屠杏花屠杏花(1913年-1989年),原名屠俊卿,生于浙江省嵊县江东村,越剧女演员,擅长小生。1931年秋,屠杏花前往上海,与男班小旦月月红、老生童正初等合作演出。1933年春,屠杏花与白玉梅等合作演
  • 李爱珍李爱珍(1936年-),中国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人,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着半导体材料及物理研究。1954年,李爱珍毕业于泉州市第一中学。1958年毕业
  • 阿布茨多夫湖阿布茨多夫湖(德语:Abtsdorfer See),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东南部,长1.6公里、宽1公里,面积0.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26米,平均水深11.3米,最大水深20米,湖岸线长度4.2公里,水体容量942万立
  • 九江总督九江总督,又称江西总督,为明朝末期设立的一个临时总督职位。崇祯十六年五月设置,辖区包括江西、湖广、应天、安庆四巡抚之地。总督府设置于九江府,袁继咸担任总督。
  • 杨宓贵灵杨宓贵灵(Isobel Selina Miller Kuhn,1901年12月17日-1957年3月20日)是20世纪中国内地会派遣的一位加拿大女传教士,在中国云南省的傈僳族和泰国传教。1901年12月17日,杨宓贵灵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