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焦距
✍ dations ◷ 2025-08-14 08:30:14 #超焦距
景深(英语:Depth of field, DOF)景深是指相机对焦点前后相对清晰的成像范围。在光学中,尤其是录影或是摄影,是一个描述在空间中,可以清楚成像的距离范围。虽然透镜只能够将光聚到某一固定的距离,远离此点则会逐渐模糊,但是在某一段特定的距离内,图像模糊的程度是肉眼无法察觉的,这段距离称之为景深。当焦点设在超焦距处时,景深会从超焦距的一半延伸到无限远,对一个固定的光圈值来说,这是最大的景深。景深通常由物距、镜头焦距,以及镜头的光圈值所决定(相对于焦距的光圈大小)。除了在近距离时,一般来说景深是由物体的放大率以及透镜的光圈值决定。固定光圈值时,增加放大率,不论是更靠近拍摄物或是使用长焦距的镜头,都会减少景深的距离;减少放大率时,则会增加景深。如果固定放大率时,增加光圈值(缩小光圈)则会增加景深;减小光圈值(增大光圈)则会减少景深。对于某些图像,例如风景照,比较适合用较大的景深,然而在人像摄影时,则经常使用小景深来构图,造成所谓背景虚化的效果。因为数码图像的进步,图像的锐利度可以由电脑后制而改变,因此也可以由后制的方式来改变景深。在等效焦距、等效光圈、对焦距离三者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尺寸的感光元件景深保持一致。其中焦距和等效焦距、光圈和等效光圈的换算普遍以135传感器为标准。从1933年起开始,徕卡相机开始将超焦距尺刻印在镜头上 此后各厂家出产的大部分镜头或照相机,都配备了根据焦距和光圈值换算景深的景深标尺。景深标尺通常包括英尺和米两种单位;当某个距离值对准白色标线时,这一距离的物体就恰好在焦平面上成像。景深表下方白色标线两侧有标示光圈值的数值,当镜头的光圈值设定为某一数值时,景深就为该光圈值标线对齐的距离标尺上的两个数值范围。也有一些相机,景深标尺不在镜头上,而在控制焦距的旋钮上,例如Rolleiflex双反相机和Tessina微型相机。当远景深被扩大到无穷远时,从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即是超焦距(英语:Hyperfocal distance,亦称泛焦距离);通过将相机对焦在超焦距上可以获得给定f值下的最大景深。让对焦距离超过超焦距并不会使远景深增加(因为它已经被扩展到了无穷远),但这样却会缩短近景深,进而使完整的景深缩小,所以一些摄影师认为这样做会浪费景深。然而,这个结论是基于近处和远处的模糊圆一样大得出的,亦有摄影师认为,远处的物体在照片上较实际尺寸的比例偏小,因此若远处的物体是照片表现的主体,需要保证更小的模糊圆才能让观众感到清晰,因此对焦时超过超焦距靠近无穷远是合理的。如果镜头包含景深刻度,那么可以将无限远标志和某个f值的标志对齐来设置超焦距。例如,将上图中的35mm镜头设置到 f/11 处,即将无限远标志与‘11’标志对齐就可以将焦距设成超焦距。对焦在超焦距上是一个将对焦区域在远景深上延伸至无限远的特例。有一些相机将超焦距表示为红字或红点。例如美乐时 LX 型相机的对焦盘上,在2m与无穷远之间有一红点,将镜头对准红点,则景深由米延伸到无穷远。又如蔡司Contessa相机镜头上20英尺为红字,光圈 f/8 也为红字,表示当光圈设为 f/8 时,将镜头对焦至20英尺可获得最大的景深,景深范围为10英尺至无穷远。要获得有限景深的照片,其目的是获得小景深的照片,因此要选择大光圈。当镜头准确对焦时一个物体,一个点光源在像平面上成像为一个点(不考虑光的衍射);而在此物体前后的点光源在像平面上显示为圆斑。偏离准确对焦位置越多的点光,像平面上的圆斑越大,大过一定程度,人眼看去就显得模糊,这个圆斑限度就是模糊圈。人眼观看一张在明视距离25厘米的照片,可以分辨出不小于1/4毫米的圆斑;如果这张照片是一张从35毫米胶卷放大的8x10英寸照片,放大倍数为8,那么在胶卷上与放大照片上0.25毫米像对应的班的直径为这就是一般35毫米相机取模糊圈为 1/30 毫米的由来。如果35毫米胶卷放大16倍,即 16 X 20 吋,而观看距离增加到50厘米,模糊圈仍保持 1/30 毫米。对于其他像幅,模糊圈做相应的改变例一: 6 X 6 厘米相机放大 8 吋照片,放大倍数=3.4 模糊圈 = 1/(3.4 x 4) ~ 1/14 毫米例二:14x21毫米像幅微型相机放大8吋照片,放大倍数为 15倍;所以模糊圈 c = 1/60 毫米f
{displaystyle f}
代表镜头的焦距,
N
{displaystyle N}
代表镜头的光圈值,而
c
{displaystyle c}
代表的特定的胶卷格式
模糊圈的直径,超焦距为
H
{displaystyle H}
可由下式描述:景深公式依据下列6个关系式1) 光圈的直径 d =
f
N
{displaystyle {frac {f}{N}}}
其中 F 为镜头的焦距, N代表 镜头设定的光圈数(2.8,4,5.6,8,11,16,22等)。2)光学透镜成像公式1
s
+
1
v
=
1
f
{displaystyle {frac {1}{s}}+{frac {1}{v}}={frac {1}{f}}}
其中v代表像距,s代表物距3)后物体的成像公式:1
D
N
+
1
v
N
=
1
f
{displaystyle {frac {1}{D_{N}}}+{frac {1}{v_{N}}}={frac {1}{f}}}4) 前物体的成像:1
D
F
+
1
v
F
=
1
f
{displaystyle {frac {1}{D_{F}}}+{frac {1}{v_{F}}}={frac {1}{f}}}5)
v
N
−
v
v
N
=
c
d
{displaystyle {frac {v_{N}-v}{v_{N}}}={frac {c}{d}}}6)
v
−
v
F
v
F
=
c
d
{displaystyle {frac {v-v_{F}}{v_{F}}}={frac {c}{d}}}从这6个关系式组成的连立方程, 利用逐次消元法,可以不作任何简化,就得到D
N
=
s
f
2
f
2
−
c
N
f
+
c
N
s
{displaystyle D_{N}={frac {sf^{2}}{f^{2}-cNf+cNs}}}D
F
=
s
f
2
f
2
+
c
N
f
−
c
N
s
{displaystyle D_{F}={frac {sf^{2}}{f^{2}+cNf-cNs}}}令
D
F
{displaystyle D_{F}}
为无穷大,求ss
=
H
=
f
+
f
2
N
c
{displaystyle s=H=f+{frac {f^{2}}{Nc}}}
即超焦距将超焦距公式代入
D
F
{displaystyle D_{F}}
,
D
N
{displaystyle D_{N}}
关系式,即得D
F
=
s
(
H
−
f
)
H
−
s
{displaystyle D_{F}={frac {s(H-f)}{H-s}}}D
N
=
s
(
H
−
f
)
H
−
2
f
+
s
{displaystyle D_{N}={frac {s(H-f)}{H-2f+s}}}此二公式,对于中长距离和近距离一律适用例: 镜头对焦于s=H, 代入上列二式得D
N
=
H
∗
(
H
−
f
)
2
H
−
2
f
=
H
2
{displaystyle D_{N}={frac {H*(H-f)}{2H-2f}}={frac {H}{2}}}D
F
=
H
∗
(
H
−
f
)
0
{displaystyle D_{F}={frac {H*(H-f)}{0}}}
= ∞在焦点前的虚化一般叫前景虚化。相应的,在焦点后的叫背景虚化。f/22f/8f/4f/2.8在f/32,背景很清楚在f/5.6,光圈开大,使背景模糊,让花与背景分离f/2.8,利用浅景深主题猫也与背景分离使用非常浅景深的微距镜头
相关
- 得克萨斯州得克萨斯州(英语:State of Texas,/ˈtɛksəs/,当地 /ˈtɛksɪz/),简称得州或德州,是全美国土地面积和人口的第二大州(面积仅次于阿拉斯加州;人口次于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位于
- 人民民主党人民民主党(宗喀语:མི་སེར་དམངས་གཙོའི་ཚོགས་པ)是不丹政党之一,同时也是2008年不丹政治(英语:Politics of Bhutan)进行政治改革后活跃的两个政党之一。于20
- 新鸿基集团新鸿基可以指:
- 约翰·泰勒约翰·泰勒(1790年3月29日-1862年1月18日),美国第十任总统。他是第一个因在任总统逝世而以副总统继任的总统。泰勒之前是民主党人,后来加入辉格党。1840年被辉格党提名为副总统候
- 钢材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铁
- 水成论水成论是地质学史上的一种学说,由德国地质学家亚伯拉罕·戈特洛布·维尔纳于18世纪晚期所创立。水成论主张地球一切的岩石都是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强调水的沉积作用,不承认存在火
- 乙酰胆碱受器乙酰胆碱受体(英语:acetylcholine receptor,简称为AChR)是一种对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的结合进行响应的内在膜蛋白。Template:胆碱能药物
- 克山县克山县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辖的一个县。原称查霍勒屯(蒙语水鹳鸟之意)及三站。一说因境内有座死火山两峰对峙形如城阙,相互克忌,称二克山(现在克东县城北)而得名。但据《黑龙江
- 斯韦托扎尔·博罗埃维奇·冯·波伊纳男爵第一次世界大战斯韦托扎尔·博罗埃维奇·冯·波伊纳男爵(德语:Svetozar Boroević von Bojna,1856年12月13日-1920年5月23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奥匈帝国的一名陆军元帅。他是
- 汉语双拼盲文汉语双拼盲文(Two-cell Chinese Braille)是一种用于拼写汉语普通话的盲文,198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试行推广。不过现在,在中国大陆,仍是1953年开始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