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遭U艇袭击的最大型舰船列表

✍ dations ◷ 2025-07-30 14:56:18 #第一次世界大战遭U艇袭击的最大型舰船列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帝国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的U艇(即潜艇)共击沉了逾6000艘协约国或中立国舰船,总重量超过14200000吨。许多未统计在内的舰船仅是被击伤,但在维修后得以恢复运用。此列表包含了大约100艘万吨级以上的舰船,它们均是遭U艇以鱼雷、水雷、火炮(英语:Deck gun)或其他方式击沉或击伤。

所列舰船的吨位在表格中是按降序排列。有三艘船舶——黑爵床号(英语:SS Justicia)、凯尔特号(英语:RMS Celtic (1901))和南国号(英语:SS Vaderland (1900))都两次出现在名单上。黑爵床号于1918年7月19日遭UB-64号击伤,后在拖行期间于翌日遭UB-124号(英语:SM UB-124)击沉。凯尔特号先后于1917年2月和1918年3月分别遭到U-80号和UB-77号的袭击。南国号则是先于1915年9月遭到UB-14号严重破坏,至1917年6月被UB-70号击沉。除表中另有说明外,所列U艇均为德国潜艇。

德国海军上尉奥托·韦迪根在1914年9月22日的行动中,仅用时一个多小时,便指挥U-9号击沉了名单中的三艘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阿布基尔号(英语:HMS Aboukir (1900))、克雷西号(英语:HMS Cressy (1899))和乌格号(英语:HMS Hogue (1900))。而UB-14号服役生涯中的前三艘受害者——分别于1915年7、8月击沉的意大利装甲巡洋舰阿马尔菲号(英语:Italian cruiser Amalfi)、英国运兵船(英语:Troopship)皇家爱德华号(英语:HMT Royal Edward),以及于9月遭到严重破坏的南国号,均出现在名单内。

有四名U艇艇长在名单中出现4次或以上。在1917年6月至1918年4月间,U-53号的海军上尉汉斯·罗泽(英语:Hans Rose)击沉了两艘万吨巨轮,并击伤了另外两艘;而UC-65号(英语:SM UC-65)的奥托·施泰因布林克(英语:Otto Steinbrinck)中尉在1917年3月至7月间亦是如此。在1916年10月至1918年10月间,海军中尉沃尔夫冈·施泰因鲍尔(德语:Wolfgang Steinbauer)指挥UB-47号中击沉了名单上的三艘船,指挥UB-48号又击伤了第四艘。海军上尉古斯塔夫·西斯(德语:Gustav Sieß)是导致名单上最大型船舶——英国医疗船不列颠尼克号(即泰坦尼克号和奥林匹克号的姊妹船)触雷沉没的负责人,并以5次上榜高居榜首——它们均在1916年4月至1917年4月间达成,其中四艘(包括不列颠尼克号)是作为U-73号艇长击沉,第五艘是指挥U-33号击沉。出现在名单中的其他著名指挥官还包括德国海军上尉洛塔尔·冯·阿尔诺·德·拉·佩里耶(3次)——他是人类战争史上击沉舰船总吨数最高的王牌艇长,以及奥匈帝国海军上尉格奥尔格·冯·特拉普(2次)——他被视为奥地利的人民英雄,并且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其中一位人物原型。

相关

  • 摩泽尔省Boulay-Moselle Château-Salins Forbach Sarrebourg Sarreguemines Thionville摩泽尔省(法语:Moselle;德语:Mosel)是法国大东部大区所辖的省份(编号57),以穿过此省的一条河流命名,
  • 杰佛逊州杰斐逊州(英语:State of Jefferson)是美国一个构想中的州,其范围包括了俄勒冈州的南部地区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北部地区。名称来自于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19世纪和20
  • 棕榈科棕榈科(学名:Arecaceae)又称槟榔科,棕榈目下的一个科。目前已知棕榈科下有202属,大约2,800余种。本科植物一般是单干直立,不分枝,一般为乔木,也有不少是灌木或藤本植物(如省藤属)。叶
  • 小行星28978伊克西翁(英文:Ixion)是一柯伊伯带天体,于2001年5月22日被发现,小行星编号为28978,临时编号为2001 KX76。它与海王星的轨道共振为3:2,因此被分类为冥族小天体。虽然国际天文学联合
  • 水动力学讲义手稿《水动力学讲义手稿》是科学家钱学森教授1958年秋为清华大学第一届力学研究班讲授水动力学时的备课手稿, 2007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当时中国急需大批科学技术人
  • 救难小英雄救难小英雄可以指:
  • 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葡萄牙语:José Graziano da Silva,1949年11月17日-),巴西政治人物,曾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1949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厄巴纳,父母为意大利裔巴西人。1972年毕业于圣保罗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后留校深造,1974年获农村经济与社会学硕士学位。1980年在坎皮纳斯州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还在伦敦大学拉美研究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到巴西后,长期在坎皮纳斯州立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01年,他协调制定了“零饥饿
  • 大西洋飓风季大西洋飓风季,夏、秋两季,常见热带气旋,有强弱之分,以最高持续风力量度。热带风暴,1分钟内风速最少每秒17米;飓风则1分钟内超过风速每秒33米。大多在6月1日至11月30日之间,北大西洋热带风暴和飓风形成。世界气象组织指定,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为专事区域气象之中心。该中心,专事监察热带气旋之热带天气系统,制备警报,地区遍及大西洋盆地。 热带扰动,凡风速达到热带风暴者,皆取名于预制清单。为免误会,飓风受灾国可呈请,删去先前所用飓风名。平均计算,每季5.9个风暴演变为飓风,2.5个风暴变做强劲飓风﹙三级或以上
  • 2019冠状病毒病日本群体感染案例本条目内容为2019冠状病毒病日本群体感染案例总务省消防厅于2020年3月9日召集专家分析群体感染的发生情形,并在2日后发表报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以通勤高峰满载电车为例,介绍集团感染情形的三个特征:日本政府将这三种情况总结为“3密”:“密闭”、“密集”和“密接”。但“.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
  • 克里斯·卡特 (编剧)克里斯托弗·卡尔·卡特(Christopher Carl Carter ,1956年10月13日-),是一位美国电视剧剧作家、制片家,他最成功的作品是《X档案》。他生于加州的贝尔福勒,其双亲的是威廉与凯瑟琳。大学时期,主修新闻,并于1979年毕业于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他的兄弟凯格·卡特(W. Craig Carter)是麻省理工学院物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卡特离开大学后进入《Surfing Magazine》杂志工作。接下来的五年,他在世界各地旅行,并同时扮演一名自由作家与杂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