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阿贝尔

✍ dations ◷ 2025-04-12 00:49:19 #1927年出生,1983年逝世,20世纪天文学家,阿贝尔天体,彗星发现者,美国天文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美国怀疑论者,洛杉矶人,加利福尼亚州军人

乔治·奥格登·阿贝尔 (George Ogden Abell,1927年3月1日-1983年10月7日),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同时也是一名教师和科普畅销书作者。阿贝尔在加州理工学院先后获得学士(1951年)、硕士(1952年)和博士(1957年)学位,他在洛杉矶格里菲斯天文台的一次游历后开始他的天文学研究生涯。

阿贝尔最知名的成就是他在帕洛马天文台巡天计划时收集并公布了星系团星表。他分析了星系的形成和进化,并证明星系团成团状和链状集结在一起,从而推翻了瑞典天文学家沙利尔提出的层级宇宙模型。,他还发现怎样利用星系的亮度来作为距离标尺。1966年,阿贝尔整理出一份包括86个著名行星状星云的星表,其中最知名的是阿贝尔39。阿贝尔星系团表是一份包括大约4000个星系团的星表,其中至少有30个成员红移值z > 0.2(见星系团表)。1958年出版的第一版星系团表只包括北天球的星系团。而南天球星系团直到阿贝尔去世之后的1989年,由Harold G. Corwin和Ronald P. Olowin合作整理出版。

阿贝尔是周期彗星哈林顿-阿贝尔彗星(52P/Harrington-Abell)的发现者。此外,他和彼得·戈德瑞克合作,研究确定行星状星云是由红巨星发展而来的。

阿贝尔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他担任面向美国高中学生的暑假科学项目的教职人员超过20年。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暑假科学项目提供以他名字命名的乔治·阿贝尔奖学金。此外,他还是教育类电视剧集《了解时间、空间和宇宙计划》(Understanding Space and Time and Project Universe)的制作者之一。

阿贝尔还热衷于揭穿各种伪科学谬论,他是超自然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的成立者之一,并经常为委员会发行的杂志《怀疑论者》(The Skeptical Inquirer)写稿。

阿贝尔曾经担任国际天文联合会宇宙学委员会主席,以及太平洋天文学会委员会成员和主席。1970年,阿贝尔当选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成员。1968年至1975年,他还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天文系的主席以及美国天文学会教育委员会的主席。阿贝尔本来还将在1984年1月1日起开始担任《天文期刊》的编辑,但他却在1983年10月因病在洛杉矶逝世。

为了纪念阿贝尔在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小行星3449以阿贝尔的名字命名。位于英格兰米尔顿凯恩斯英国公开大学的天文台也被命名为乔治·阿贝尔天文台。


相关

  •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英语: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年2月15日-1947年12月30日),OM,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他是历程哲学(英语:Process philosophy)学派的奠基者,目前已被视为可
  • 员工福利员工福利(英语:Employee benefit),是雇员因为受雇工作而有权享用的福利,通常是由雇主直接给予,如折扣购物、免费穿梭巴士等;也可能由第三者提供,如医疗服务,只要出示有效的工作证等。
  • 动物认知动物认知是指非人类的动物精神能力的研究。动物认知从比较心理学发展出来,包括动物情绪和动物学习研究,但也受到动物行为学、行为生态学、演化心理学研究的强烈影响。因此科学
  • 异丙醇2-丙醇又称异丙醇(英语:isopropanol),IUPAC名为1-甲基乙醇,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气味的可燃液体,分子式为C3H8O。异丙醇是最简单的仲醇,且是丙醇异构体之一,CAS号为67-63-0 。
  • 拉丁字母汉字拉丁化是指将汉语改用拉丁字母书写。汉字本身是语素文字,拉丁化将把汉字废除,改造为拉丁字母书写的全音素文字。支持者希望以此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中国人民的识字率,亦有利于
  • 阿斯塔纳努尔-苏丹(哈萨克语:Нұр-Сұлтан),原名切利诺格勒(Целиноград)、阿克莫拉(Ақмола)、阿斯塔纳(Астана),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和直辖市,该国第二大城市,位于中
  • 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德语:Johann Gottfried Herder,姓或译赫德;1744年8月25日-1803年12月18日),德国哲学家、路德派神学家、诗人。其作品《论语言的起源》(德语:;英语:)成为浪漫主
  • 斯普林菲尔德 (俄勒冈州)斯普林菲尔德(英语:Springfield, Oregon)是美国俄勒冈州雷恩县的一座城市,2010年人口为59403人,5号州际公路分隔开该城与尤金。市名称取自市内的一片大草原(斯普林菲尔德直译为“
  • 抓痕笠蚶抓痕笠蚶(学名:),是魁蛤目笠蚶科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台湾,常栖息在水深10-400米砂泥底。
  • 阿洛依斯·伊拉塞克阿洛依斯·伊拉塞克 (1851年8月23日 – 1930年3月12日)是一名捷克作家, 历史小说和戏剧作家。 伊拉塞克曾先后在利托米什尔和布拉格担任高中历史老师,直到1909年退休 。 他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