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岩雕群考古遗址

✍ dations ◷ 2025-05-05 12:46:25 #万山岩雕群考古遗址

万山岩雕群考古遗址,为与鲁凯族的传说有关的史前岩雕,位于高雄市茂林区万头兰山区,共有4处共14块岩石。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于1978年才由高业荣与带领的鲁凯族人首次正式发现第一号岩雕,并由当地部落赋予的名称命名。万山岩雕呈现具体的构图,显示了族群社会的高度发展,且为台湾唯一的岩雕群,具有其特殊性,其创作年代仍不明。

孤巴察峨、祖布里里、莎娜奇娜娥三处岩雕于1989年即登录为国家第三级古迹“万山岩雕”,由于之后还陆续发现其他岩雕,于2008年将其他岩雕共同登录为“万山岩雕群考古遗址”。

在鲁凯族的下三社群流传着关于万山岩雕群的传说,鲁凯族的拉巴乌赖(Laba'ulai)贵族家祖先娶了布农族拉达乌龙安(Lada'ulongan)家女子荷丝为妻。妻子在做饭时都会吹口哨招来百步蛇,并将蛇烹煮进食,由于百步蛇是祖灵的象征,女子在秘密被其家人发现后被放逐,她在临行时与丈夫约定在祖布里里(Tsubulili)和孤巴察峨(Gubatsaeh)的大石处相见,但其丈夫始终未出现。女子便在等待时在石头上作画而留下了图案。

传说只与第一、二号岩雕有关,鲁凯族下三社群族人也不知道其他两处石雕存在,且布农族并没有关于万山岩雕的传说。

高业荣为任教于屏东师范学院的老师,他在1978年由鲁凯族人带领下,发现第一号岩雕“孤巴察峨”,隔年发现第二号岩雕“祖布里里”。1984年,第三号岩雕“莎娜奇娜娥”被发现,2002年,第四号岩雕“大轧拉乌”被发现。

相关

  • p53蛋白质1A1U、 1AIE、 1C26、 1DT7、 1GZH、 1H26、 1HS5、 1JSP、 1KZY、 1MA3、 1OLG、 1OLH、 1PES、 1PET、 1SAE、 1SAF、 1SAK、 1SAL、 1TSR、 1TUP、 1UOL、 1XQH、 1YC5、
  • 结膜结膜(conjunctiva)为眼部的一部分,位于眼睑内,并被覆于巩膜(眼白)表层。结膜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柱状上皮,并含有杯状细胞。结膜可分泌黏液和泪液来润滑眼球,然而其分泌的泪液量比泪
  • 尤里·安德罗波夫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俄语: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苏联政治家,长期担任苏联党政领导职务,曾任苏联
  • 等熵热力学中的等熵过程(英语:Isentropic process or Isoentropic process)指的是过程中没有发生熵变,熵值保持恒定的过程。可逆绝热过程就是一种等熵过程。等熵过程在温度-熵图(T-S
  • 演唱语言以下内容是有关欧洲歌唱大赛自1956年以来使用的演唱语言,也包括了自2004以来所有半决赛及决赛的曲目。 关于演唱语言的规则曾改变了很多次。过去,比赛主办单位曾要求参与的国
  • 电极化在经典电磁学里,当给电介质施加一个电场时,由于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的相对位移,会产生电偶极子,这现象称为电极化(英语:electric polarization)。施加的电场可能是外电场,也可能是嵌
  • 天主教马杜赖总教区天主教马杜赖总教区(拉丁语:Archidioecesis Madhuraiensis、泰米尔语:மதுரை உயர்மறைமாவட்டம்),是罗马天主教会以印度泰米尔纳德邦西南部马杜赖为中心的一个
  • 三棱三棱是中药之一,又名䔷、山棱,属活血化瘀药,能破血消症,药用部分为其干燥块茎。三棱是荆三棱和黑三棱2种植物的药品名,二者均为水生草本植物,常常混淆。荆三棱的球形块茎质地松泡,
  • 何塞·马里亚·马拉瓦尔何塞·马里亚·马拉瓦尔·埃雷罗(西班牙语:José María Maravall Herrero,1942年4月7日-)是西班牙社会学家。1982年至1988年担任西班牙教育与科学大臣。1940年3月27日出生于马德
  • 埃忒耳埃忒耳(.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s Greek",Cardo,"Gentium Plus",Gentium,"Theano Didot","GFS Porson","New Athena Unicode",Garamond,"Palatino Linotype","Arial Unicode MS",Arial,"Luc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