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3号潜艇

✍ dations ◷ 2025-11-12 06:43:37 #UB-3号潜艇

陛下之UB-3号艇(德语:SM UB 3)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UB-I型近岸作战潜艇(英语:Coastal submarine)或称U艇的三号艇。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自1914年11月3日开始铺设龙骨(英语:Keel laying)。其全长略大于28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127吨和142吨,艇载武器除两具450毫米的艇艏鱼雷发射管外,还有一挺安装在甲板上的机枪。它于1915年3月下水并以UB-3号之名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

UB-3号于1915年4月被拆解为若干个部分通过铁路运抵奥匈帝国的军港普拉再重新组装。它于5月1日正式加入普拉区舰队(英语:Pola Flotilla),并于5月23日临时执行前往土耳其的首次巡逻任务期间失踪。根据德国在战后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UB-3号很可能是因未知的技术故障而受难,因为当时那片海域并无任何雷区或敌对行动。该艇就此成为首艘损失的UB级潜艇(德语:U-Boot-Klasse UB)。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随着德意志帝国陆军沿北海海岸快速推进,比利时佛兰德沿岸的安特卫普、泽布吕赫和奥斯坦德等港口相继落入德国人手中(英语:German invasion of Belgium (1914)),这大大方便了德军潜艇遣出英吉利海峡的作战行动。然而,帝国海军当时却缺乏适合在佛兰德周边狭窄的浅海中行动的U艇。为此,1914年8月中旬开始设计的“34号工程”催生出了UB-I型潜艇,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发往作战港口并能够迅速组装的小型近岸潜艇(英语:Coastal submarine)。为满足铁路限界(英语:Loading gauge)的要求,UB-I型的设计需要艇长在28米左右,排水量约125吨,并装备两具鱼雷发射管。UB-3号是由国家海军办公室作为首批八艘UB-I型潜艇(UB-1至UB-8号)的一部分,于1914年10月15日向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订购,此时距离该艇型的设计启动尚不足两个月。

UB-3号自1914年11月3日开始在日耳曼尼亚船厂铺设龙骨(英语:Keel laying),至1915年3月15日在基尔下水。竣工时,UB-3号的全长为28.10米,舷宽(英语:Beam (nautical))3.15米,有3.03米的吃水深度。它搭载有一台功率为45千瓦特(60匹轴马力)的戴姆勒(英语: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四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一台89千瓦特(119匹轴马力)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两者都与一副单螺旋桨轴相连,可分别提供最高6.47节(11.98千米每小时)的水面航速和最高5.51节(10.20千米每小时)的水下航速。在更匀速的状态下,它可以连续在水面航行1,650海里(3,060千米)而无需加油,或连续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千米)而无需充电。与同型的所有姊妹艇一样,UB-3号的潜航深度为50米,可以在33秒内完全潜入水中。

在武器装备方面,UB-3号内置有两具450毫米的艇艏鱼雷发射管,可装载2枚C/03型鱼雷,舰桥前部的甲板上则设有一挺可拆卸的8毫米机枪。其标准船员编制为1名军官加13名水兵。

UB-3号于1915年3月14日在首次担任U艇艇长、年仅27岁的海军中尉齐格弗里德·施密特的指挥下正式入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并在德国本土水域进行了海试(英语:Sea trial)。

作为被选派至地中海值勤的四艘UB-I型艇之一,UB-3号自竣工起便已准备好用于铁路运输。通过铁路运输的过程包括将潜艇拆解成一个实质上的散装套件。每艘艇被分成大约15块,其中艇体分解为三部分装在平板车(英语:Flatcar)上,舰桥、蓄电池和上层建筑中的相关设备装入另外五节车厢中。4月15日,UB-3号被运往德国盟友奥匈帝国的海军基地——普拉。在所有部件抵达普拉后,则需耗时大约两周时间完成重新组装。UB-3号于5月1日正式加入普拉区舰队(英语:Pola Flotilla)。由于德国与意大利直至1916年8月28日才正式交战,为了合理化与意大利舰艇发生冲突,以及掩饰德籍U艇在地中海的活动,该艇被赋予了奥匈帝国海军的船号,并悬挂奥匈帝国舰旗。UB-3号因此成为U-9号(SM U 9)。

至5月下旬,UB-3号已经沿着亚得里亚海航行去到奥匈帝国的港口卡塔罗,这里是普拉区舰队大多数潜艇的实际运营基地。在其首次巡逻中,UB-3号的任务是为土耳其军队运载弹药送往伊兹密尔。由于航程有限,UB-3号先是由奥匈帝国海军的小巡洋舰诺瓦拉号(英语:SMS Novara (1913))拖曳通过奥特朗托海峡,然后在克基拉岛附近分离。UB-3号的计划航线是经爱奥尼亚群岛南部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再向北绕行希俄斯和卡拉布伦穿越基克拉泽斯,进入伊兹密尔湾。如果一切顺利,该艇将于5月28日或29日抵达伊兹密尔,剩下大约一半的燃料。在距离伊兹密尔尚余80海里(150千米)左右时,德国人收到了UB-3号发来的错乱无线电讯息,但无法完全理解。其踪迹至今未被发现。UB-3号就此成为第一艘在战争期间损失的UB级潜艇(德语:U-Boot-Klasse UB)。

战后德国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指出UB-3号的损失可能是由于一些未知的技术故障,因为在UB-3号的航道上没有雷区,也没有在该地区对U艇发动袭击的记录。而英国方面的记录,以及基于这些记录的一些资料,则给出了UB-3号于1916年4月24日在北海消亡的细节,但海军历史学家R·H·吉布森和莫里斯·普伦德加斯特认为这实际上是UB-13号(英语:SM UB-13)的结局。他们还指出,UB-3号早在所谓的北海沉没的前一年便已失踪。

相关

  • 院士院士(Fellow),近年又译会士,在汉语中通常指代表一个国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的科技顶尖人物、最高学术权威。院士多为具有崇高学术机构透过内部评选而出任的荣誉终身职务。
  • 前1世纪公元前100年1月1日至前1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1世纪。
  • 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俄语: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罗马化:Administratsiya Prezidenta Rossiyskoy Feder
  • 我的A级秘密 (电影)《我的A级秘密》(英语:)是一部于2019年上映的美国独立浪漫喜剧电影,改编自苏菲·金索拉创作的同名小说。由艾莉丝·杜兰(Elise Duran)执导,亚历珊卓·达迪莉奥及泰勒·霍奇林主演。
  • 智能狂拼智能狂拼是一种基于中文语言模型(CLM)技术的汉语拼音输入法,与其他中文输入法相比,最大的特色是能够执行整句输入。与微软拼音、黑马神拼和拼音之星的语句输入类似。2000年,智能
  • 西村成雄西村成雄(平假名:にしむら しげお,1944年2月12日-),是日本的一名中国政治史学者,大阪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西村成雄出生于大阪府,毕业于大阪外国语大学,1969年东京都立大学大学院硕士
  • Microsoft Virtual PCMicrosoft Virtual PC是一个虚拟机软件,可以在Mac OS和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统上模拟x86电脑,并在其中安装运行操作系统。原来由Connectix公司开发,起初只能在Mac OS运行,后
  • 大物《大物》(朝鲜语:대물/大物)是韩国SBS于2010年10月6日起播出的水木连续剧。由《全职妈妈》吴锺录导演、《丰年公寓》赵贤卓导演与《女人天下》刘东胤作家、《New Heart》黄恩京
  • 明智军记明智军记(日语:明智軍記/あけちぐんき  ?)是江户时代中期的元禄年间(约在1688年至1702年)写成,以日本战国时代武将明智光秀为主人公的军记物(日语:軍記物)。作者不明。全十卷。有毛
  • 常任贤常任贤,号复所,陕西米脂县高渠乡高庙山人,明朝末期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山东东昌府知府、四川顺庆府知府、成都府知府、安绵兵备道副使等。崇祯二年,升任四川按察使,平定盗乱,后改任山西布政使,因病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