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观念和新发现
✍ dations ◷ 2025-11-06 16:49:25 #新观念和新发现
科学革命(英语:Scientific revolution),指近世历史上,现代科学在欧洲萌芽的这段时期。在那段时期中,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包括人体解剖学)与化学等学科皆出现突破性的进步,这些知识改变了人类对于自然的眼界及心态。科学革命发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结尾之时,开始了科学进步的历程,这个历程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科学革命的冲击,造成启蒙运动的出现,影响了欧洲社会。科学革命的开始日期,史学家仍有争议。但1543年尼古拉斯·哥白尼出版的《天体运行论》通常被认为是科学革命的起点。从1543年,一直到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段时间,常被认为是科学革命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复兴了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旧有科学知识,被称为是科学复兴(Scientific Renaissance)。在伽利略之后,则是现代科学的兴起,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通常被认为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完成。科学革命基于对中世纪古希腊研究的基础之上,并以罗马/拜占庭科学和中世纪伊斯兰科学加以阐述和进一步发展。一些学者认为传统基督教与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将科学发展称为革命,这类用语起源于18世纪。如亚历克西斯·克劳德·克莱罗在1747年,称艾萨克·牛顿的理论,造成了一个革命。这个形容词也曾被使用于描叙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命名氧气的成就上。19世纪时,威廉·休厄尔首次提出,欧洲在15世纪及16世纪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科学本身(或是科学方法)的变革。在20世纪时,史学家亚历山大·夸黑首次提出科学革命这个名词,并建立了完整的论述。尽管科学革命的具体时间仍有争议,科学史的萌芽可能开始于14世纪,也有历史学者认为化学和生物学的革命开始于18、19世纪。 但公认的是,在16至17世纪之间,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数学、医学以及化学的思想都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中世纪的观点转变为现代科学的基础,不论是在各个独立的学科内,更是在对整个宇宙的认知中。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特有的产物,这是因为只有在西方科学家、哲学家、匠人三者才能实现统一。西方文明实现了思想家和劳动者的结合,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科学革命发生在西方的原因包括:近代科学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天文学领域,哥白尼接受了一些古代哲学家的观点,认为太阳而非地球是宇宙中心。伽利略使用当时新发明的望远镜,以经验支持哥白尼。科学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他在光学、流体力学、数学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开创性,除此之外,他还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法应用于整个人类社会。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每个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之间相互影响,1769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相对无限的动力。如果没有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在纺织品生产加速后逐渐消失,就如同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那样。19世纪前期化学受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影响成为当时进步最大的一门科学。安东尼·拉瓦锡提出物质守恒定律: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尽管物质的形态可能发生变化,但它的数量不会变。达尔文在19世纪发现人类本身的进化规律,其学说虽然在后来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详细的修改,但其要点实际上已为当时所有科学家所接受。但是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教士中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意见。达尔文主义废黜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后来,达尔文的学说被应用到社会舞台上,被称作社会达尔文主义。十六至十九世纪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家包括:
相关
- 螺旋体门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是一类很有特点的细菌,具有长的螺旋形盘绕的细胞。它们独具细胞全长、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鞭毛,称为“轴丝”(axial filament)。螺旋体可以通过轴丝产生
- 身高身高,又称身长,是指一个人从头顶到脚底的身体长度。成年人的身高有一个标准范围,并且在同民族同性别内部遵循正态分布。身高的标准范围可以用正态分布中的标准差(σ)定义的z-scor
- 长生不老长生不老,指寿命长而不会衰老。相近的辞汇还有长生不死(在安全无外力状况下拥有无限的寿命,但依旧会老化)、不老不死(在安全无外力状况下不会衰老与死亡)、不朽(Immortality)与永生(
- 新生儿死亡周产期死亡(PNM, Perinatal mortality)是指胎儿或是新生儿的死亡,是计算周产期死亡率的基础。周产期死亡率的标准定义较多样,特别是涉及到是否须把早期胎儿和晚期新生儿死亡纳入
- 喉癌喉癌为消化系统癌症的一种。大多数的喉癌都是鳞状细胞癌,可见喉癌主要是于喉上皮的鳞状上皮细胞上形成。 喉癌可以在喉的任何一个位置形成,而喉癌的康复率很受癌细胞位置的影
- 胆囊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用。胆囊是一个有弹性的梨形囊袋。胆囊内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会分泌出粘液,构成粘膜。保护胆囊内壁免受胆汁腐
- 氧化还原酶氧化还原酶是一种催化电子由一个分子(即还原剂,又名氢受体或电子供体)传送往另一个分子(即氧化剂,又名氢供体或电子受体)的酶。举例来说,若一种酶能催化以下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酶:在
- 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语:Kungliga Vetenskapsakademien,鲜译“瑞典皇家自然科学学会”)于1739年奉瑞典国王弗雷德里克一世之命,仿效当时的伦敦皇家自然科学促进学会和巴黎皇家科学
- 磺胺类药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药物都是以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为母体发展而来,因此得名。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
- 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政治主题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越南语:Tổng Bí thư Ban Chấp hành Trung ương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1951年至1976年称第一书记(越南语:Bí thư Thứ nhấ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