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偶像

✍ dations ◷ 2025-09-10 03:20:29 #日本偶像,日本在地偶像

在地偶像(日语:ローカルアイドル)是指在各地方从事演艺活动的日本偶像艺人。相对于集中在首都圈或三大都市圈从事演艺活动的一般偶像,在地偶像是以出身的家乡地区为主要的演艺活动中心。又称为“地方偶像”、“本地偶像”或“当地偶像”。

1993年时,日本艺人经纪公司吉本兴业在获得“东京劲舞娃娃”的授权之后,在大阪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偶像团体“大阪劲舞娃娃”以及德岛县的“阿波劲舞娃娃”。在1995年时,同样在德岛县组成了“COCONUT'(ココナッツJr.(日语:ココナッツJr.))”,可被视为在地偶像的原型。

1995年之后,“MAX”、“SPEED”、“ZONE”、“Whiteberry”、“早安少女组。”等偶像团体陆续出道,这些团体的共同点是由东京的公司出资营运,却以地方出生的团员为特色。这使得在地偶像迟迟无法打入大众市场。

1996年开始,打着“地方出道的偶像”、“当地偶像”名号的偶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萌芽。较具代表性的团体有广岛县的“Sun Flower(日语:サンフラワー)”、青森县的“苹果少女(日语:りんご娘(日语:りんご娘))”、山形县的“SHIP”、大阪府的“DANCING BANANA(日语:ダンシングBANANA)”、北海道的“Touch”等等。

在日本泡沫经济崩盘之后,年轻人开始喜欢不必花大钱的休闲娱乐。作家速水健朗将这种因通货紧缩而产生的文化称为“通缩文化(日语:デフレカルチャー)”。经济学家田中秀臣则提到,在地偶像的兴盛正可谓是这种通缩文化构造中的一面,习惯了通缩文化的年轻人们开始走回物价水准较都市低的地方,若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则在地偶像仍有继续成长的空间。

在地偶像会在该地方的各种传播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社区情报刊物)曝光,在地偶像的特色是地方密集,就算在其他地方默默无名,也能在家乡当地获得稳定的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地偶像的商业模式比起东京要小得多,因此现在大多朝向东京秋叶系(日语:秋叶原系)的方式扩大经营。

秋叶系偶像的特色在于每位歌迷的消费单价相对来得高,但歌迷的绝对数量较少。因此在东京发展的在地偶像通常以集团的方式经营,大多数的活动皆是数个团体在同一个场地一起举办。虽然已有许多团体透过连锁加盟的模式在东京主流出道,但要正式从秋叶系转型进军全国仍是困难重重。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让在地的资讯更容易发布到全国各地。以往只能到东京进行地下表演的偶像团体,现在透过网络也能向全国宣传。

这部分是“在地型地下偶像”的主要收入。由于互联网只能吸引到一部分主动接触的歌迷,因此为了发展新的接触方式,有的偶像团体开始在该地的女仆(角色扮演)餐厅拓展歌迷。另外也有在地偶像会参加当地的同人志即卖会。

日本各地的商店街都在为了集客力不足而苦恼,以往只要在夏天祭典时请来东京的演歌歌手或偶像就能吸引客人,但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日趋困难。甚至连当地的艺人或业余乐团表演也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

因此,为了宣传商店街并且提高集客力,“在地偶像”就因应而生。同乡的人变成“偶像”这件事能在当地掀起话题,而借着将偶像当作商店街统合的象征,也能让商店街相关的人们团结合作。典型的例子是“SHIP”。

这种类型的偶像,由于通常是由偶像经营的外行人所主导,以前也未曾将在地偶像本身商业化,缺乏偶像的专业训练,因此有不少在话题性和集客力降低之后解散的例子。

各地方的自治机关和农业协同组合为了宣传在地的产品,常常举办选美活动选出优胜者担任产品宣传的大使。这些宣传大使通常是20几岁的未婚女性。而将这些宣传大使的年龄层降低并组成团体,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群支持者,地方偶像也就此诞生。典型的例子是“Negicco(日语:Negicco)”。

一旦地方经济不振,在地企业的电视广告需求也会降低,导致地方电视台的财政不稳。电视台的在地节目为了降低成本,只好请来在地的艺人演出。

但收视率提高才能增加电视台的收入。为了获得忠实观众,电视台便尝试创立了“在地偶像”。这类型的地方偶像是以“偶像培训计划”之类的电视节目出道。虽然仅局限在节目、电视台内,但光靠地方媒体大量地曝光,在该地(电视台播出的地区)内也能创造高知名度,甚至能成为该电视台的企业识别。典型的例子是“ばちっ娘!(日语:ばちっ娘!)”、“C-ZONE(日语:C-ZONE)”、“プチドル隊(日语:プチドル隊)”。此外也有在地方刊物诞生的偶像团体,如“ハレンチ☆パンチ(日语:ハレンチ☆パンチ)”。

随着萌系商业的主流化,也让在地偶像的商业收益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往以家乡活动为主体,现在却能转变成能够“出口”到三大都市圈的秋叶系进行活动、赚取“外币”的商业模式。

结果,各地的艺人、模特儿经纪公司、舞蹈学校等,将推出在地偶像视为多角化经营的一环。这种类型的偶像通常与当地媒体的关系较薄,在当地的知名度也不高。也有打着在地偶像名义却不在当地从事演艺活动,反而转向收入较高的三大都市圈为活动中心的偶像团体。典型的例子是“DANCING BANANA”、“ネイチャJr.”、“サンフラワー”等。以这种类型在当地密集曝光而成功转红的案例则有“タッチ”和“りんご娘”等。

另一方面,与当地广告业者关系紧密的经纪公司,也常常替自家的在地偶像争取到厂商的赞助。特别是想要扩展年轻客层的产业(例如汽车经销商与传统食品产业等)较常赞助在地偶像,让偶像在店内举办迷你演唱会,或是拍摄电视广告。(汽车经销商赞助的在地偶像如“pramo(日语:pramo)”、“Dorothy Little Happy”、“ひめキュン フルーツ缶”。传统食品产业则如“まなみのりさ(日语:まなみのりさ)”等)。

在东京的演艺圈中,产生了不少仅在东京进行演艺活动、在关东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其他地区完全默默无名的偶像团体,这种团体较少被归类在“在地偶像”的范畴中,典型的例子是“ベイキャニオンズ(日语:ベイキャニオンズ)”。以前关东的在地偶像常被形容为“人多又短命”的偶像,但也有如“美少女俱乐部31(日语:美少女クラブ31(日语:美少女クラブ31))”的长寿团体、以及在特定地区大量曝光的“AKB48”(秋叶原)。

以在地偶像为主题的作品。

相关

  • 分散体系分散系是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所形成的混合体系。前一种物质称为分散相,后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按照分散质微粒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三种:
  • 新洒尔佛散新砷凡纳明(英语:Neosalvarsan),又名新胂凡纳明、新洒尔佛散或新606,是一种合成化学治疗剂,是一种有机砷化合物。它于1912年上市,取代了毒性更大,水溶性更低的洒尔佛散,作为梅毒的有
  • 伊朗航空655号班机相持阶段 (1981年)伊朗收复失地的攻势 (1981年–1982年)伊朗在伊拉克的攻势 (1982年–1984年)伊朗在伊拉克的攻势 (1985年–1987年)最后阶段 (1988年)袭船战袭城战(英语:War o
  • 疯狗浪疯狗浪(Rogue waves),或称异常巨浪(Freak waves)是指比有效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高出1倍的巨浪。疯狗浪其实是海洋中的一种涌浪(又称长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风三尺浪”。
  • 程逸府 small(乌达腊迪府)/small程逸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อุตรดิตถ์,皇家转写:Changwat Uttaradit,泰语发音:),或音译作乌达腊迪府,是泰国北部的一个府,与彭世洛府、素可泰府、帕府、难府相邻。东邻老挝,首
  • 佩吉市佩吉(Page)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科科尼诺县的一个城市,靠近羚羊峡谷、格伦峡谷大坝和鲍威尔湖。据2010年人口普查局估计,该城市总人口为7,247人。‡该聚居地有部分隶属其他县份
  • JOBS《JOBS》(韩语:잡스)是韩国JTBC电视台制作的综艺节目,由朴明洙、卢弘喆、全炫茂主持,节目邀请艺人与各行各业的名人,一起进行职业相关讨论的综艺节目。
  • 吉欧·耶林内克吉欧·耶林内克(德语:Georg Jellinek;1851年6月16日-1911年1月12日),德国公法学者,出生于德国莱比锡,公元1879年成为维也纳大学的教授。提出“地位理论”(Statustheorie)。耶林内克所
  • 透长岩相透长岩相 变质岩矿物相分类中的主要相之一,此相的岩石是在最强烈的接触变质作用下,即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在侵入体内的其他岩石包体中形成。形成温度可以接近岩石的
  • 折原一折原一(1951年11月16日-),是一名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埼玉县久喜市出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现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一员,享有“叙述性诡计之王”的美誉。他的作品能吸引读者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