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力,俄语名哈巴罗夫斯克(俄语:Хабаровск,罗马化:Khabarovsk,IPA: )。据《满洲源流考》卷11《疆域》载:“博和哩,满洲语,豌豆也”。
清朝年间,此地属于吉林三姓副都统管辖。
1858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派遣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侵占中国黑龙江沿岸并在此设军事哨所。穆拉维约夫为纪念17世纪俄国探险家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哈巴罗夫在远东地区的探勘行动,将伯力改称为“哈巴罗夫卡”(Хабаровка)。随着居民点的扩大,1883年10月又改为“哈巴罗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俄文名称便来源于此。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原属清朝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连同库页岛一并割让予俄国,伯力遂属俄境。丧失伯力城之后,中国在牡丹江流域另建“勃利”,以延续“伯利”之统辖边疆功能,即今七台河市的勃利县。
20世纪初,哈巴罗夫斯克随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而兴起,此后成为俄远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中国试图收回中东铁路,与苏联爆发冲突,苏联决定对中国发动战争,共产国际远东局在伯力组建了“远东工人游击队”,受远东军区司令的加伦将军指挥,派刘伯承与叶剑英参与并组织训练部队,与国民政府军张学良部作战,协助苏联进攻中国的黑龙江海拉尔之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伯力的维亚特斯科耶组建了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成员主要为原东北抗联败退入苏联境内的成员。二战结束后,曾在此市对日本关东军战犯进行审判,即伯力审判。
工业以机械制造、炼油、造船、木材加工为主,还有纺织、食品加工等。
哈巴罗夫斯克是一个河港,这里也是远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伯力的水、电、气、交通、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市区内高楼大厦不多。伯力与中国的交通方便,水路可直达松花江上游,铁路连接绥芬河、满洲里两个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公路与黑龙江省所有陆路口岸相通,航空直达沈阳、哈尔滨等城市。整体来说,伯力的整体城市景观与1990年代初期的哈尔滨相仿。伯力向北有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雅库斯克、马加丹、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向南有双城子、海参崴等大城市,向西是西伯利亚山地。伯力是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的重要集散地,两国商人通过此地将货物向俄国西部运输。1916年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后,加强了伯力向西运输的方便性。1940年建成沃洛恰耶夫卡通苏维埃港的铁路后,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河港及航空要站。伯力为远东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以机械制造、造船、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部门为主,食品等轻工业也很发达。有来自库页岛的输油管道在本市附近炼油。
本市公共交通包括:有轨电车 - 8条路线; 无轨电车 - 4条路线; 公车和苏式小巴 - 大约100余条路线).
AKSM-321 低地板无轨电车
RVZ-6 有轨电车
LM-99 有轨电车
71-623 有轨电车
哈巴罗夫斯克1号站
列宁娜广场上的一座喷泉
位于黑龙江畔的伯力工业区空照图
哈巴罗夫斯克有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及多所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