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或爱猷识里达腊,蒙古语:ᠠᠶᠣᠰᠢᠷᠢᠳᠠᠷ,鲍培转写:,西里尔字母:Аюушридар,1339年1月23日-1378年5月10日),是北元的第二位君主,第十六位蒙古大汗,蒙古文称号必里克图汗(蒙古语:ᠪᠢᠯᠢᠭ ᠲᠦ
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西里尔字母:Билигт хаан)。他的在位时间是从1370年5月27日至1378年5月10日,在位8年,年号宣光。父为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母亲是高丽贡女奇皇后。
明代王世贞《北虏始末志》称爱猷识理达腊为“昭宗”。清代乾隆朝《蒙古世系谱》则称爱猷识理达腊为“哲宗”。“哲宗”一说未被后人接受。
爱猷识理答腊生于元惠宗至元四年或五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的生母奇氏因为生育皇子,母凭子贵,至元六年(1340年)被元惠宗封为第二皇后,就是奇皇后。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爱猷识理答腊被元惠宗(元顺帝)封为太子,他做太子之后,元朝内部党争日益激烈。爱猷识理答腊自己试图夺取帝位,提前登基,这样就造成了他和他父亲的关系紧张。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他的政敌将军孛罗帖木儿带兵闯入大都,爱猷识理答腊被迫流亡到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的控制区太原,并以此为基地,召集各省军阀准备反攻孛罗。与此同时,元惠宗也对孛罗的专权产生不满,遂派人将其刺死,将人头送到太原,召回了爱猷识理达腊并与其和解。
至正二十八年(明朝洪武元年)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明朝军队逼近大都,元惠宗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后妃、臣僚等北走,前往上都,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太祖的将军徐达攻克大都。此后迈入北元时期。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和太子爱猷识理答腊等人到达上都。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军逼近上都,元惠宗和太子等人离开上都,当天到达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南古城)。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军将领常遇春攻克上都。
至正三十年农历五月二日(1370年5月27日),元惠宗因痢疾去世于应昌,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在应昌继承了皇位,并次年改元宣光。至正三十年农历五月十六日(1370年6月10日),明军将领李文忠攻克应昌,昭宗逃往和林,身边仅有一小股随从陪同,他的众多妃子以及儿子买的里八剌被明军俘虏,还有五万余元军投降明军。
宣光二年六月初三(1372年7月3日),明军将领冯胜大败元军,明朝从北元手中取得甘肃地区。
北元在当时仍保持一定的势力;在宣光二年(1372年)的战事中,在王保保指挥下,北元对于明朝赢得了一个局部胜利。
元昭宗于宣光八年(1378年5月10日)农历四月十三日逝世,在位8年,享年40岁。
元昭宗死后由弟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脱古思帖木儿年号为天元,又称为天元帝。
民国官定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昭宗以下,文献无征。惟宣光八年之事,间存一二,故附载于本纪云。”
大蒙古国皇帝
大蒙古国大汗
烈祖 · 睿宗
太祖 → 睿宗(监国) → 太宗 → 昭慈后(称制) → 定宗 → 钦淑后(称制) → 宪宗 → 阿里不哥汗 → 世祖
大蒙古国大汗
裕宗 · 顺宗 · 显宗
世祖 → 成宗 → 武宗 → 仁宗 → 英宗 → 泰定帝 → 天顺帝 → 文宗 → 明宗 → 文宗 → 宁宗 → 惠宗(顺帝)
惠宗 → 昭宗 → 天元帝
后宫(皇后) · 皇宫(京师)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