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54年—124年),字伯起,中国东汉时期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人。杨震是杨宝之子,正是杨宝在华阴山救黄雀的“衔环”典故所指的“四世太尉,德业相继”的第一代。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人所忌恨。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杨震年少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直至他五十岁,大将军邓骘听说了他的贤能而力荐他为秀才。
在东汉初年任刺史、太守,刚正不阿,为政清廉。在东莱太守任内,曾拒收他荐举为秀才的王密的十斤黄金贿礼。当王密回应称贿赂无人知晓时,他正色说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出。后来他升任太尉。为了纪念杨震,昌邑百姓重修“四知堂”,建杨震庙和纪念塔。
杨震远祖杨喜是汉高帝时的猛将,讨伐项羽有功,封赤泉侯。
高祖杨敞是汉昭帝的丞相,封安平侯。
杨敞娶了司马迁的爱女,生长子杨忠(?-前63年)为第二代安平侯;次子杨恽(?-前54年)在汉宣帝时因文字狱而被腰斩。
杨忠的儿子、第三代安平侯杨谭也遭到杨恽连累,免为庶人。
杨谭生杨宝,杨宝生杨震,杨震生杨秉,杨秉生杨赐,杨赐生杨彪,从杨震到杨彪,四代都当到太尉。
第八世孙:杨铉,前燕北平郡太守。
第九世孙:杨元寿,北魏的武川镇司马。杨铉之子。
第十世孙:杨惠嘏
第十一世孙:杨烈,官至龙骧将军、太原郡守。杨惠嘏之子,隋文帝的曾祖父。
第十二世孙:杨祯,杨烈之子。因军功被封为建远将军。
第十三世孙:杨忠,杨祯之子。北魏六镇军人、隋国公。
第十四世孙: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