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面

✍ dations ◷ 2025-07-26 18:03:26 #马来西亚华人美食,面条食品,混合菜,马来西亚食品,东南亚食品,中式面条,马来西亚面条食品,福建饮食

板面(Pan Mee)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区内最常见的面食料理之一,一般在茶餐室、美食中心、巴刹或路边摊都可见其踪迹。这道面食的最大的特色是小贩现点现做,小贩事先将面粉、水与盐和成面团,在顾客点餐后,才将面团放入制面机,以切成条状。切好的面条用开水烫熟后,淋上猪大骨高汤,并在面条上摆放肉燥、木耳丝、薯仔菜、炸江鱼仔、葱花等,再上菜给顾客。因使用相同原料的因素,部分贩售板面的店家,也会同时贩售面粉粿,一道将面团捏成扁平小块,放入开水内煮熟的面食,为福建人的传统面食料理。

板面为传统的客家面食之一,早期称为“刀麻切”,在客家话中“刀麻”意味大刀,早期制面机尚未大量使用期间,厨师都是用玻璃空瓶将面团辗平,再用大刀将面团切成条状,因此得此名,在客家人聚集的彭亨州(Pahang)内的各城镇与新村是一道非常常见的面食。“板面”这名词是在80年代初才首次出现在吉隆坡的食肆,据称是一家名为天涯客的面摊,将家乡的面食料理引入,生怕使用广东话的吉隆坡华人社区不懂“刀麻切”,而自创“板面”这名词,在接下来的廿多年光景,“板面”这词已取代“刀麻切”,成为马来西亚人对这道面食的称呼。

面粉粿则是以往福建家庭内常煮的面食,简单地以面粉和水和成面团,接下来搁置一旁,等醒面足够后,再将面团捏成扁平的小块装,抛进由江鱼仔熬制的高汤内煮熟,之后在放入青菜及撒上已炸好的江鱼仔与油葱酥。因为与板面的面团做法相同,只是前者是用手将面团捏成不规则的扁平状,而后者是将面团辗平后,再使用手工或制面机切成条汤,其汤料的材料也几乎雷同,因此市面上大部分贩售板面的店家都会同时推出板面,久而久之两者便融为一体,形成闽客料理在南洋融为一体的例子之一。

安徽板面是起源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板面,在京津冀地区流行。

在2005年起,吉隆坡及市郊的八打灵再也(Petaling Jaya)突然崛起了一股板面潮,许多板面专卖店纷纷在市郊的商业区林立,为了在众多板面店家内脱颖而出,许多店家也开始推出不同口味的板面或面粉粿,除了原本的猪大骨或江鱼仔高汤口味外,也发展出咖喱、麻辣、肉骨茶、红麹、中药、沙拉等各种口味的板面 ,其中配合吉隆坡华人喜爱吃干捞(干拌)及重口味的胃口,市面开始大量出现辣椒板面。所谓辣椒板面就是将煮熟的板面,加入酱油、黑酱油、香油等拌匀,再上肉燥、薯仔菜、木耳丝和半熟蛋上桌,在桌上已放置一碗已爆炒过的虾米辣椒干,顾客随着自己的喜好添加辣椒干,再径自将各种的配料拌匀,吃法类似台湾的傻瓜干面。

相关

  • 布拉格布拉格(捷克语:Praha;德语:Prag),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欧盟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
  • 奥维尔·莱特莱特兄弟(英语:Wilbur and Orville Wright,Wright brothers),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及俄亥俄州,美国航空先驱、亲生兄弟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和威
  • 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阴道上皮内瘤变(英语: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AIN),是组织学上的阴道发育不良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癌前病变(英语:Premalignant condition)。这种瘤变非常罕见,并在病理学
  • 秘鲁寒流洪堡凉流,也称秘鲁寒流,南太平洋东部凉流,是一个低盐度的洋流,沿南美洲西岸从智利南端伸延至秘鲁北部,于南纬10°以北偏向西行,构成南太平洋南赤道海流的补偿流。在北端可伸延至离
  • 梅纳反应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又称美拉德反应、梅拉德反应、梅纳反应、羰胺反应,是广泛分布于食品工业的非酶褐变反应,指的是食物中的还原糖(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蛋白质在常温或
  •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稳定与增长协定》(英语: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 德语:Stabilitäts- und Wachstumspakt)是欧盟27个成员国共同签订的,目标是保障经济货币联盟稳定的协定,条文主要化为《欧盟
  • 文世光事件文世光事件,韩语称陆英修狙击事件(육영수 저격 사건(陸英修狙擊事件)),发生在1974年8月15日。当时,韩国总统朴正熙与其夫人陆英修正在汉城国家剧院出席光复节29年纪念仪式,被第二代
  • 苏联国防部苏联国防部,是苏联部长会议的组成部门,主管苏联武装力量与军事部门。国防部大楼(俄语:Дом Апраксиных)位于莫斯科市阿尔巴特广场,建于1940年代,1980年代加以改建。199
  • 日本吞并琉球日本吞并琉球指的是1872年至1879年期间大日本帝国废除并吞并琉球国、设置冲绳县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明治时代日本政府将此事称为“琉球处分”(日语:琉球処分/りゅうきゅうしょぶ
  • 夏克提夏克提(梵语:शक्ति,转写:Śakti,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