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4号潜艇 (1935年)

✍ dations ◷ 2024-12-22 01:49:21 #U-14号潜艇 (1935年)

U-14号(德语:U 14)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建造的二十艘II-B型近岸(英语:Coastal submarine)潜艇(或称U型潜艇)之一。它由基尔的德意志船厂承建,于1935年12月28日下水,至1936年1月18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艇曾执行过六次巡逻作战,共计击沉9艘同盟国或中立国商船,累积总吨位为12,344吨。1945年3月3日,U-14号在威廉港退役,至同年5月5日自沉,残骸其后被打捞上岸拆解报废。

II级潜艇是从一战中德意志帝国海军的UB级和UF级近岸潜艇(英语:Coastal submarine)发展而来。其外观尺寸小,造价便宜且易于生产,在很短时间内便能造好。这款艇具在设计上吸收了为芬兰海军定制的欧洲水鼬号(英语:Finnish submarine Vesikko)的优点,是非常出色的训练艇。但由于它们体积较小,在海面上容易剧烈颠簸,因此也被德国人戏称为“独木舟”()。尽管如此,一些II级艇在训练任务与战斗行动中表现相当出色,许多II级艇的衍生型号也相继被建造出来。[1]

U-14号是一款用于近岸水域作战的II-B型单壳体(德语:Einhüllenboot)潜艇。它可视作II-A型的加长版,附加的柴油舱增加了贮油量,航程也因此得到增加。其全长42.7米,舷宽4.08米,高8.6米,并有3.9米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则分别为279吨和328吨,惟官方提供的标准吨位为250吨。艇只采用两台曼海姆发动机厂(英语:Caterpillar Energy Solutions)(MWM)生产的六缸四冲程350匹公制马力(260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各配备36个AFA(德语:Varta AG)蓄电池组的180匹公制马力(130千瓦特)西门子-舒克特(德语:Siemens-Schuckertwerke)(SSW)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2节(22千米每小时),水下7节(13千米每小时);能够在水面以8节(15千米每小时)航速续航3,800海里(7,000千米),或以4节(7.4千米每小时)连续在水下航行43海里(80千米)而无需充电。它有两个轴和两副直径为0.85米的螺旋桨,具备在80-150米的深度运行的能力,紧急下潜需时30秒。[2][3]

武器装备方面,U-14号在艇艏内置有三具管径为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呈倒三角形布置,其中左舷一具、右舷一具、底部的中线上还有一具;它们合共配备5枚G7型(德语:G7 (Torpedo))鱼雷,或可携带最多12枚TMA水雷。此外,该艇还搭载有一门20毫米30式高射炮(德语:2-cm-Flak 30)作为甲板炮(英语:Deck gun)。其标准船员编制(英语:Ship's company)为3名军官及22名水兵。[3]

1935年2月2日,海军造舰局正式将四艘II-B型潜艇(U-13至U-16号)的建造合同发包予基尔的德意志船厂。但由于违反了禁止德国拥有潜艇的《凡尔赛条约》条款,U-14号直至1935年7月6日、即解除德国海军军备限制的《英德海军协定》生效后才开始铺设龙骨,同年12月28日下水,至1936年1月18日在首度担任艇长的海军中尉维克托·厄恩(德语:Victor Oehrn)的指挥下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4]完成海试后,该艇以作战艇的身份同时在驻基尔的“韦迪根”和“洛斯”潜艇区舰队(德语:3. U-Flottille)服役,并曾于1937年7月至9月期间被部署至地中海,间接参与了西班牙内战。[5][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U-14号作为洛斯区舰队的前线艇自1937年10月起被派往梅默尔,在那里监视波兰海军的行动。1939年8月30日,即波兰战役前夜,该艇在海军上尉霍斯特·韦尔纳的率领下从梅默尔启航,与波罗的海的另外五艘U型潜艇共同执行首次作战巡逻。其任务是在但泽与博恩霍尔姆岛之间寻求与敌方部队交战。[6]9月3日夜间20:22,正在但泽湾入口处巡逻的U-14号发现了波兰潜艇鹫号(英语:ORP Sęp (1938)),遂向其发射了一枚带有磁性引信(英语:Magnetic pistol)的G7a型鱼雷(英语:G7a torpedo),却在距对方约200米处过早被引爆。[7]德国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磁性引信的可靠性不佳,在听到爆炸声后便假设波兰潜艇已遭摧毁。[8]U-14号浮出水面,从甲板上观察到目标地点有一些浮油和(实际上可能是鱼雷的)残骸,这让韦尔纳上尉更加确信敌人已经沉没,并将相关消息报告至东部U型潜艇首长(德语:Führer der U-Boote)。因此在德国的文件中,U-14号对波兰潜艇的攻击被正式记录为战争期间德国U型潜艇的首次攻击,同时也是新一代U型潜艇的首次击沉。[注 1][7]至9月8日,U-14号结束第一次巡逻返回基尔。[9]

经过短暂休整后,U-14号于1939年9月13日上午9:00离开基尔执行第二次巡逻,计划在莫莱湾对抗英国舰队。[10]9月24日,韦尔纳曾向一艘英国潜艇发动攻击,但与此前袭击鹫号的情况类似,其从水下射出的鱼雷无效命中,同样可能是由于磁性引信过早引爆所导致。[11]五天后,U-14号结束巡逻回到基尔。在这次为期十九天的北海探险中,该艇对奥克尼群岛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它在返回时向京特·普里恩分享了宝贵的情报,使后者得以于10月13-14日夜间率U-47号突袭斯卡帕湾,并在那里一举击沉了英国战列舰皇家橡树号。[12]

从1939年11月1日到1940年6月30日,U-14号被编入U型潜艇培训区舰队()担任训练艇,但像大多数训练艇一样,于1940年1月至4月筹备和执行入侵丹麦及挪威的行动期间,获再次担任前线艇。[4]为此,它直至1940年1月17日才迎来第三次作战巡逻,在海军中尉赫伯特·沃尔法特(英语:Herbert Wohlfarth)的指挥下奉命从基尔启程前往北海南部——安特卫普至泰晤士河口之间的海域游弋。但由于冰雪阻塞,该艇无法通过威廉皇帝运河,只能先行在黑尔戈兰岛等待了两天,才能继续巡逻。[13]1月25日凌晨2:30,U-14号终于完成首次有效攻击,它发射的新式G7e型鱼雷(英语:G7e torpedo)在艾默伊登(英语:IJmuiden)西北约36海里(67千米)处击中了无护航且中立的挪威籍货轮比亚里茨号(,1,752总吨)。货轮迅速沉没,仅来得及放下一艘载有19人的救生艇。事件共导致26名船员和11名乘客罹难,其中包括几名妇孺。[14]与此同时,U-14号在袭击过程中潜望镜受损,不得不中止巡逻,于一天后返抵威廉港。[13]

1940年2月11日凌晨,U-14号再度启程巡逻,前往北海的苏格兰东岸附近海域。翌日,沃尔法特中尉让一名生病的船员在黑尔戈兰岛离艇。从2月15-16日,该艇接连击沉了丹麦轮船斯雷普尼尔号(,1,066总吨)和罗讷号(,1,064总吨),以及瑞典轮船奥斯默德号(瑞典语:S/S Osmed)(1,526总吨)和利亚纳号(,1,646总吨)。全部四艘船均是在金奈尔德角(英语:Kinnaird Head)以北遭鱼雷击沉。随后,U-14号连同U-22、U-23、U-57、U-61和U-63号参加了诺德马克行动(英语:Operation Nordmark)。2月18日至20日,德国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重巡洋舰希佩尔将军号号以及三艘驱逐舰对英国在挪威和英国之间的护航船队发动了一次不成功的突袭;在此期间,相关U型潜艇被部署在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的英国基地外进行侦察。[15]2月19日,英国潜艇太阳鱼号(英语:HMS Sunfish (81S))曾在黑尔戈兰岛西北约30海里(56千米)处向U-14号发射了4枚鱼雷,但全部未能击中目标。[16]U-14号于2月20日返回威廉港,结束了历时十天、水面行程1,081海里(2,002千米)、水下行程132海里(244千米)的巡逻。[15]

第五次巡逻于1940年3月3日至11日进行。在这次北海南部为期九天、水面行程约1,000海里(1,900千米)、水下行程119海里(220千米)的行动中,U-14号共击沉4艘船舶,取得累计5,290吨的战功。其中无护航且中立的荷兰货轮费赫特号(,1,965总吨)于3月7日凌晨4:30被沃尔法特发射的一枚G7a型鱼雷击中船艉,20分钟后沉没,船上22名船员全数丧生。德国人在三小时前便发现了该船,但报称对方没有携带中立标志。[17]两天后,U-14号又在泽布吕赫以北接连以鱼雷击沉了3艘英国商船,分别为博斯维克号(,1,097总吨)、阿博茨福德号(,1,585总吨),以及欲为前者提供救援的埃凯尔德号(,643总吨)。[18]

1940年4月4日下午15:00,沃尔法特带着火漆密令,率U-14号从威廉港启航执行第六次巡逻,参与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的威悉演习行动。两天后开启的密令指示该艇前往挪威海岸,从4月9日开始在挪威登陆期间支援德国陆军和海军,并阻止英国任何破坏入侵的企图。[19]它与U-9、U-56、U-60和U-62号共同组成第三潜艇集群,作战区域位于卑尔根附近海域。4月14-15日夜间,U-14号和第三集群余部从供应母舰(英语:Depot ship)卡尔·彼得斯号(德语:Carl Peters (Schiff, 1939))获得海上补给,然后开始在特隆赫姆附近巡逻,以抵抗英国在该地区登陆。然而几天后,它们被U-17、U-23和U-24号接替,并向南向卑尔根进发。 至4月25日,英国人尚未登陆,U-14号及其它潜艇遂被部署至设得兰群岛以东。在经历了三十五天但一无所获的巡逻后,该艇于5月5日下午16:45返回基尔。[11][20]

完成六次作战巡逻后,恢复训练艇职责的U-14号于1940年7月1日被转配至驻梅默尔的第24潜艇区舰队(德语:24. U-Flottille)。自1941年1月1日起,它又以教学艇身份编入驻戈滕哈芬的第22潜艇区舰队(英语:22nd U-boat Flotilla)。当该驻地因苏联红军的压境而必须撤离时,该艇被进一步向西转移到威廉港,并于1945年3月3日在那里退役。根据长期生效的“彩虹命令”,U-14号于同年5月5日在威廉港四号入口的西侧掩体、即所谓的“雷德尔船闸”()内自行凿沉——尽管该命令在一天前便由海军元帅(德语:Großadmiral)卡尔·邓尼茨撤销。[21]艇只残骸战后被打捞上岸并拆解报废。[4][11]

相关

  • 超低频波长: 10000km 至 1000km超低频(英语:Super Low Frequency,SLF)指的是频率介于30Hz(赫兹)与300Hz间的电磁波。一般由变电所配送到居家的交流电频率多在此范围内,即50Hz~60Hz间。在无
  • 葛均波葛均波(1962年11月-),山东五莲人,中国心血管病学家,同济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1984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1987年获山东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于德国美因茨大学获博士
  • 台湾国际劳工协会坐标:25°04′02″N 121°31′23″E / 25.067253°N 121.52303°E / 25.067253; 121.52303台湾国际劳工协会(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是个劳工运动团体,简称
  • 布雷特·达尔顿布雷特·达尔顿(英语:Brett Dalton,1983年1月7日-)是美国的一位演员。他最著名的作品是ABC电视剧《神盾局特工》,他在这部电视剧中饰演Agent Grant Ward角色。他和他的女朋友及女
  • 麦瑰尔姐妹麦瑰尔姐妹(英语:McGuire Sisters)是美国的一个流行音乐三重唱组合,由三位成员组成:她们的代表作有歌曲《真挚地(英语:Sincerely (song))》(1954年)、《甜蜜时光(英语:Sugartime)》(1957年
  • 孙景华孙景华(1929年10月-),山东荣成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后来任空军飞行中队中队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
  • 二程四配 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 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 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 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 李滉 · 王仁 · 李
  • 强行法强行法(拉丁语:jus cogens、法语:norme impérative、英语:peremptory norms),又称“强制法”、“强制规范”强行法,指不允许当事人变更之法律规范之总称。允许当事人变更之规定,称
  • 黄华 (羽毛球运动员)黄华(1969年11月16日-),广西河池人,中国前女子羽毛球运动员,曾夺得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铜牌,现已退役。1984年,15岁的黄华入选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跟随教练陈玉娘。1987年,她赢得六运会羽毛球比赛女单季军。1989年,黄华参加雅加达举行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单赛事,首次参赛便已能晋身决赛,惜最终败给队友、当时的世界冠军李玲蔚,仅得亚军。1990年,由于李玲蔚和韩爱萍等大将相继从退役,黄华在国家队的角色亦越见重要,更是中国队连夺尤伯杯及亚运女团金牌的主力成员。此外,黄华亦
  • 佩卓夫佩卓夫(Petrof)是捷克的钢琴制造商,该公司由安东尼‧佩卓夫(Antonín Petrof)于1864年在波希米亚王国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创立。1948年,佩卓夫被收归国有,但在1991年至1998年期间被重新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