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酸银

✍ dations ◷ 2025-08-16 07:36:49 #银化合物,高氯酸盐,潮解物质

高氯酸银(化学式:AgClO4)是一个无机盐,标准状态下为白色或无色有中度潮解性的固体,也存在一水合物。它极易溶于水(557 g/100 mL),也易溶于不含氧的有机溶剂中(苯:52.8 g/L;甲苯:1010 g/L),形成银离子与芳香烃的“固体化合物”。这些“固体化合物”,尤其是与苯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爆炸性,但受热(145℃以上)或在冷时撞击便会发生爆炸。

高氯酸银是实验室常用试剂之一,既可作银离子的来源,也可于提供非配位性的高氯酸根离子。它的热稳定性较高,只有加热到486°C以上时才放出氧气。高氯酸银可以通过氧化银、碳酸银或硝酸银与高氯酸作用得到。它也可以由硫酸银与高氯酸钡的复分解反应制备。

相关

  • 裂合酶裂合酶(英语:lyase)是一种催化分解不同化学键的酶,但不包括水解及氧化反应,过程中通常会形成一个新的双键或一个新的环状结构。举例来说,若一种酶能催化以下的反应就是裂合酶:裂合
  • X射线衍射X光散射技术或X射线衍射技术(英语:X-ray scattering techniques)是一系列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用于揭示物质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以及物理性质。这些技术都是以观测X射线穿
  • 电量电荷量简称电量,是物体所带电荷的量值,电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符号 C {\displaystyle \mathrm {C} } 。常用的
  • 张学敏张学敏(1963年11月-),中国肿瘤分子生物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生于湖北武汉,原籍江西泰和。198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1989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1995年于军事医
  • 苯二氯胂二氯苯基胂,简称PD,是一种有机、含砷的糜烂性和呕吐性毒剂,最初是由德国和法国在一战中发明的,在当时作为化学武器使用。1917至1918年间,德国和法国制备二氯苯基胂。二战期间,德国
  • 捷克参议院捷克共和国议会参议院(捷克语:Senát Parlamentu České republiky)是捷克两院制议会的上议院,地址位于布拉格的华伦斯坦宫。议院由81名议员组成,在单议席选区根据两轮选举制选
  • 吉尔吉斯斯坦索姆索姆(吉尔吉斯语:сом,拉丁化:som,ISO代码:KGS)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的法定货币。1索姆可分为100泰因(тыйын,拉丁化:tyiyn,或译为“提因”)。1993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决定退出卢布区,并
  • SIL国际美国国际语言暑期学院(SIL International)是一个国际性、非牟利、宗教性的科学组织,主要在研习、开发及记录一些比较鲜为人知的语言,藉以扩展语言学知识、推动世界识字率及扶助
  • 帝王韵记《帝王韵记》是高丽史家李承休于1287年(高丽末-朝鲜初期)撰写的乐府体汉文咏史诗,范围由檀君至高丽忠烈王为止。《帝王韵记》的内容涵盖中、韩两国历史,表现中韩两国在文化、历史
  • 约瑟芬·科克伦约瑟芬·加里斯·科克伦(英语:Josephine Garis Cochran,科克伦是夫姓),(1839年3月8日-1913年8月14日),美国女发明家,和技工乔治·巴特斯(英语:George Butters)共同制作了商用自动洗碗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