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片
✍ dations ◷ 2025-02-23 19:50:30 #默片
无声电影(或称默片)是没有任何配音、配乐或与画面协调的声音的电影。默片技术发明于1860年左近,但在1880至1900年期间,当单卷电影的制作已经变得容易时,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东西。把电影影像与声音配合的想法,几乎是与电影本身俱生的;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分电影都是默片。可是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语言;默片年代,亦被称为“银幕年代”。因为默片没有与影像同步的声音或说话,所以会加入所谓的“间幕”,以文字表示向戏院观众展示主要对话,甚至对电影内容的评价,或后来发展的暗示。所以间幕的写手就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电影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专业,很多时候都与剧本写手的职位分开。间幕(那时候通常称为字幕)自身很多时候都成为了一种视觉上的元素,有着对电影本身或电影里的行为的一种阐释或简介;甚至可以提高戏院内的气氛。默片非常依赖大量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好让观众知道和了解角色的内心思想。现今大部分的观众,或许会认为默片中对身体语言的倚重是肤浅和装模作样。正因如此,现在默片中的喜剧通常比戏剧受欢迎,因为过态的演出在喜剧中比较自然。可是,有些默片是演得颇为含蓄的,这取决于导演的取向和演员的演技。默片中的过态演出通常都是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很多知道新媒体的取向的导演都不鼓励这种演法。直至1925年,大部分默片的播放速度都比有声电影缓慢,因应年份和影院的不同,每秒约为16至23格,而非现今统一规格的每秒24格。除非很小心地把他们的原本放映速度出来,他们的动作可能变得不正常地快或奇怪,致令很多现今的观众都觉得默片的可观程度甚低。同时,有些画面在拍摄的时候特意用上了减速摄影,好使动作加快,这种技术在较低俗的闹剧中尤其普遍。很多时候,整套电影的每秒格数都不一样,而且都是人手拍摄,在同一出电影内很可能有多种速度。这种问题令许多学者和电影迷相当烦恼,尤其是今日许多“数字重组”的DVD推出,默片的播放就更麻烦。2002年的《大都会》数字重组版,就引来很多的争议。电影放映员很多时候都把默片放得比它们的拍摄速度稍快一点。很多电影都以一秒18格或更高的速度播放,有些更快得像有声电影一般(每秒24格)。就算拍摄速度是一秒16格(常称无声速度),把35米厘的硝酸底片电影以这样的慢速播放,就会有相当大的机会引起火警。播片员通常会接到片商的速度指示,例如某几卷或镜头的播放速度,以配合音乐总监的配乐。有时电影院更会因应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或每次放映的时段调整速度,好获得最大的利润。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数以千计的默片,但历史学家估计当中的八、九成已经永远丢失。在二十世纪早期的电影通常使用非常容易起火的硝酸底片拍摄,这种底片需要小心的保存,好使它们能够避免损坏。很多时候,当片子已上映过,很多人都会认为它们已经毫无商业价值,就会草草收存,甚至完全不存。数十年后这些底片已经被压碎成为灰尘。有些会循环再用,但大部分都在戏院火警或腾出空间时销毁了。所以,默片的保存一直是历史学家的优先处理事项。
相关
- 鼻漏鼻漏(英语:rhinorrhea或rhinorrhoea)是指鼻腔充斥大量黏液的一种症状。该症状也被称为流鼻涕、流鼻水等,在人身上较为常见。鼻漏是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其他一些疾病(如普通感冒)的常
- 戴奥辛二
- 筛骨筛骨(ethmoid bone)组成颅骨的29块骨骼之一。共一块。位于两眶之间,额骨的下方,被其他骨骼包围着,无法直接看到。其后方为蝶骨。外观为为巾字形,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 辅酶A辅酶A(英语:coenzyme A,简称CoA、CoASH或HSCoA)是一种辅酶,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合成和氧化脂肪酸的角色,和在三羧酸循环中氧化丙酮酸。所有基因组测序日期编码的酶,即利用辅酶A作为底
- 壳多糖甲壳素(英语:Chitin,IPA:/ˈkaɪtᵻn/ KY-tin),分子结构“(C8H13O5N)n”,又名“几丁质”、“几丁聚糖”、“几丁寡糖”、“甲壳质”或“壳多糖”,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物质,为虾、蟹、
- 势能勢能(Potential Energy),亦称位能,是储存于一物理系统内的一种能量,是一个用来描述物体在保守力场中做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保守力作功与路径无关,故可定义一个仅与位置有关的函数
- 纤维心包心包,又名心膜,是一个圆锥形双层纤维浆膜囊,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大血管根部。心包的两层分别为:心包的学名pericardium来自希腊语的περι(环绕、周围)与κάρδιον(心脏)两字
- 恋发恋发癖是指对毛发的恋物行为,最常见的是头发,但也可以包括其他部位的毛发,例如阴毛、腋毛和体毛。恋髪癖属于恋物癖的一种,为男性居多。这符合恋物产生于幼年期的印刻作用的理论
- 黄恒秋黄恒秋(1957年4月-),本名黄子尧,苗栗县铜锣乡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台湾诗人作家.评论家。现职客家台湾文史工作室负责人及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理事长.台湾客家笔会秘书长.
- 绝迹语言绝迹语言(英语:Extinct language),又称灭绝语言、灭亡语言、死语,指一种已经不再有人以之作为母语的语言。根据估计,每两星期就有一种人类的语言灭亡,变成绝迹语言。但在一些特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