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

✍ dations ◷ 2025-08-06 11:12:30 #叶绿体
叶绿体(英语:chloroplast)是绿色植物和藻类等真核自养生物细胞中专业化亚单元的细胞器。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含有的光合色素叶绿素从太阳光捕获能量,并将其存储在能量储存分子ATP和NADPH,同时从水中释放氧气。然后,它们使用ATP和NADPH,在被称为卡尔文循环的过程中从二氧化碳制造有机分子。叶绿体实施许多其它功能,包括植物的脂肪酸合成,很多氨基酸的合成,和免疫反应。叶绿体是三种类型的色素体(plastid)之一,其特点是其高浓度的叶绿素。(其他两个质体类型是白色体和有色体,含有少量叶绿素并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高度动态的,它们循环并在植物细胞内四处移动,并且偶尔分裂成两个来生殖。它们的行为受到环境因素如光的颜色和强度的强烈影响。叶绿体和线粒体类似,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DNA,但因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其DNA被认为是从已被古代真核生物的细胞吞没的有光合作用的蓝菌门祖先继承下来。叶绿体不能由植物细胞产生,且必须在植物细胞分裂期间由每个子细胞继承叶绿体。英文中的“叶绿体”(chloroplast)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χλωροπλάστης”,该词是由“绿”(希腊语:χλωρός,转写:chloros)和“成型”(希腊语:πλάστης,转写:plastis)组合而成。叶绿体的大小变化很大,高等植物叶绿体通常宽2-5μm,长5-10μ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对于特定的细胞类型来说,叶绿体的大小相对稳定,但是会受到遗传或环境的影响。例如多倍体细胞内的叶绿体就比单倍体细胞的要大些,生长在阴影处的植物的叶绿体也会比生长在阳光下的大。所以,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其叶绿体大小也不一定相同。高等植物中的叶绿体为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为双凹面。有些叶绿体呈棒状,中央区较细小而两端膨大。不同植物中叶绿体数目相对稳定,大多数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mesophyll cell)含有几十到几百个叶绿体,可占细胞质体积的40%。叶绿体的数目因物种、细胞类型和生理状况而异,藻类植物通常只有一个巨大的叶绿体,其形态有螺旋状、星状,依据细胞的形态而定。如丝状绿藻(filamentous green algae)含有一个螺旋带型的巨大叶绿体,而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细胞中含有一个巨大的球形叶绿体,其内膜小泡平行排列而不堆积。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分布有时是很均匀的,但有时也常聚集在细胞核的附近,或者靠近细胞壁。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和排列因光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叶绿体可随植物细胞的胞质环流(cytoplasmic streaming)而改变位置和形状。叶绿体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和脂质,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辅酶等小分子及核酸。叶绿体由外至内可划分为叶绿体外膜(outer chloroplast membrane,OCM)、叶绿体膜间隙、叶绿体内膜(inner chloroplast membrane,IMM)和叶绿体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膜(chloroplast thylakoid membrane,CTM)和叶绿体类囊体腔六个功能区。叶绿体利用其中的色素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中。叶绿体被认为是一种由内共生蓝绿菌(endosymbiotic cyanobacteria)转化来的质体(plastid)。在绿色植物中叶绿体由磷脂双分子层环绕,这种双层膜被认为是由古代蓝细菌的内外膜演化而来。叶绿体的基因组和独立生存的蓝绿菌的相比已经较大幅度地退化,但是存留下来的部分经序列比对分析仍然显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有意思的是在某些藻类中叶绿体看起来像是由二次内生作用形成:一个真核细胞进入另一个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中,从而形成了有四层膜的叶绿体。蓝藻被认为是叶绿体的祖先。它们有时被称为蓝绿藻,即使它们是原核生物。它们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一个多样化门的细菌,并且是革兰氏阴性菌,这意味着它们拥有两个细胞膜。它们还包含一个肽聚糖的细胞壁,这是比在其他革兰氏阴性菌较厚的细胞壁,且位于它们的两个之间。就像叶绿体一样,它们有它们的内部类囊体。叶绿体中的液体被称为基质(Stroma)--和细菌的细胞质相对应,尽管叶绿体的蛋白质大多由细胞核的遗传信息编码而成,基质中仍含有小的环状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体。叶绿体内含有堆叠的扁平状的颗粒类囊体(Thylakoids)和其延伸部分-基质类囊体,内囊体有内腔。光合作用在类囊体的表面和基质中进行。叶绿体和叶绿体内膜的光合作用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叶绿素的存在是叶绿体呈现绿色的原因。藻类的叶绿体也有可能是金色,棕色或红色,这显示了叶绿体膜和类囊体的多样性。在C4类植物中,维管束周围有维管束鞘包绕,其内细胞也含有叶绿体,但叶绿体内没有基粒(又称叶绿饼,即成堆的类囊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反应,它们是C4类植物卡尔文循环的场所。在暗环境或者弱光的照射下,叶绿体会较分散的分布在细胞各处。但在强光的照射下,为了更好地利用光能,叶绿体会游移依附到细胞膜下,一方面减少相互之间的重叠,另一方面可以因减少了光经过的路程而得到更大的光强度。

相关

  • 寄生虫寄生虫(英语:parasitic worm)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生物体内,且会危害被居住的生物体的生理机能,被寄居的生物则称为宿主或寄主。寄生虫会在宿主或寄主体
  •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学名:Haemophilus influenzae),简称嗜血杆菌,前称费佛氏杆菌(或译拜菲尔氏菌)或流感杆菌,是一种没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于1892年由费佛(英语:Richard Friedric
  • 开放式目录计划开放目录项目(英语:Open Directory Project,又称Directory of Mozilla,简称DMOZ),是网景(Netscape)所主持的一项大型公共网页目录。它是由来自世界各地志愿者共同维护与建设的全球最
  • 疾病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 霉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霉浆菌性肺炎)是一种可导致肺炎的支原体细菌,也有机会导致冷凝集素症(英语:cold agglutinin disease)。这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又称作霉浆
  • 药物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药品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 高血压高血压(英语:Hypertension,high blood pressure)是动脉血压持续偏高的慢性疾病。高血压一般没有症状,不过长期高血压为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心脏衰竭、心房颤动、周边动脉阻塞、
  • 腹肌腹直肌(简称腹肌)是指躯干下半部(或称腹部)的器官,由若干片状的肌肉保护着,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他们包括两块腹直肌,沿着身体前面,从胸廓延伸到骨盆。当腹直肌收缩时,腹部被往内拉。
  • 预后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预后(Prognosis、outcomes)是一个医学名
  • 衣原体门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