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彼得·芬德的梦

✍ dations ◷ 2025-05-10 20:40:13 #罗彼得·芬德的梦

《罗彼得·芬德的梦》(英语:)是美国漫画家温瑟·麦凯1904年9月10日起在报上发表的连环漫画,是他在《小萨米的喷嚏》之后第一部热卖漫画,确保作者在《纽约先驱报》的地位稳固。《罗彼得·芬德的梦》在先驱报社出版的《电讯晚报》刊登,麦凯因合约因素署笔名“西拉斯”。

漫画没有连续情节和常见角色,主要内容大多是人物吃过威尔士干酪后做恶梦或怪梦,在结尾苏醒并后悔不该吃干酪。梦境通常反映人物心理缺陷,如恐惧症、伪善、不适感乃至黑暗幻想。麦凯1905年开始连载代表作《小尼莫梦乡历险记》,其中丰富多彩的奇妙梦境与《罗彼得·芬德的梦》对比鲜明,因前者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后者旨在面向成人。

《罗彼得·芬德的梦》与《小尼莫梦乡历险记》大获成功,麦凯1911年与威廉·赫斯特的报业集团签约,薪酬待遇丰厚。报社编辑认为麦凯的漫画创作技巧成熟,但内容“严肃有余、风趣不足”,促使作者放弃连环画,改为创作社论漫画。麦凯1923至1925年以《罗彼得的遐想》之名恢复创作,但大多已经失传。

《罗彼得·芬德的梦》面世后改编成电影,如1906年埃德温·鲍特的真人短片《一个醉鬼的白日梦》,麦凯本人也拍出四部动画电影先锋之作,分别是1912年的《蚊子是怎么生活的》,1921年的《虫杂技》、《宠物》和《飞屋》。评论认为,《罗彼得·芬德的梦》有许多构想被后世流行文化采纳,如《金刚》、《哥斯拉》中的巨兽破坏城市。

温瑟·麦凯1904年开始创作《罗彼得·芬德的梦》,比他讲述童趣梦境的《小尼莫梦乡历险记》早一年,比超现实主义运动艺术家向公众展示潜意识更要早整整一代人。《罗彼得·芬德的梦》没有重复出现的角色,内容大同小异:主角吃过威尔士干酪后入睡,睡梦反映他的心理黑暗面。人物通常在漫画开头就面临荒谬处境,而且情况越来越奇怪,直到结尾从梦中醒来。部分情节颇显愚蠢可笑,如大象从天花板上掉落,两件女式貂皮大衣打架。有些情节让人难受,如第一人称视角描绘车裂与活埋,亦或孩子的母亲变成树。还有人物旁观亲友奇妙或可怕的遭遇。漫画主角大多是美国中产阶级城镇居民,在麦凯看来,该阶层还在不断发展状大,他们害怕公开受辱、失去社会地位或尊重,或者就是无法控制的怪异物种。

麦凯创作的连环漫画只有《罗彼得·芬德的梦》涉足社会、政治议题或当代生活,如宗教领袖、酗酒、无家可归人士、政治演讲、自杀、时尚等。他的其他连环漫画都是幻想,背景模糊,没有明确时间痕迹。漫画涉及的当代事例包括西奥多·罗斯福1904年当选美国总统,纽约1902和1904年分别落成的熨斗大厦与瑞吉酒店,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

威尔士干酪是奶酪用爱尔啤酒稀释后涂上烤面包、混以辣椒粉和芥末制成。麦凯选用这种食品没有特殊原因,文化理论家斯科特·布卡特曼(Scott Bukatman)表示,人们不会把威尔士干酪与做恶梦联系起来。

1904年12月10日,麦凯笔下最知名的角色小尼莫在《罗彼得·芬德的梦》问世。1905年,麦凯开始在《纽约先驱报》连载《小尼莫梦乡历险记》漫画。与《小尼莫梦乡历险记》相比,《罗彼得·芬德的梦》中画面基本没有背景,通常立足静态视角,主角位置固定。《小尼莫梦乡历险记》注重画面美观,《罗彼得·芬德的梦》的内容分量要重得多。《小尼莫梦乡历险记》的情节随每周更新延续,《罗彼得·芬德的梦》每期内容基本独立。《小尼莫梦乡历险记》的梦境主要面向儿童读者,《罗彼得·芬德的梦》包括成人导向内容,如社交尴尬、害怕死亡或发疯等。两部漫画都有实现梦想的幻想。

《罗彼得·芬德的梦》没有直接的幽默,内容也没有逃避现实倾向,这与当时绝大多数连环漫画不同。麦凯突出读者的黑暗面,如伪善、欺骗、恐惧、不适感。作品经常表现社交中令人厌恶的方面,从负面角度呈现婚姻、金钱和宗教信仰。麦凯热衷突破正式界限,在许多连环画采用俏皮的自指,人物有时以作者笔名“西拉斯”(Silas)指代,有时直指读者。《罗彼得·芬德的梦》的自指内容很常见,但在麦凯的其他作品绝迹。

《罗彼得·芬德的梦》的图画技艺娴熟,但与作者其他作品一样,对话框内文字很难看,甚至略嫌模糊。转印版大多会把画面大幅缩小,文字模糊更严重。从画面上看,作者对文字、对话框及其位置颇为随意,其中常见重复独白,体现人物越来越感到困惑,这种倾向表明麦凯的创作天赋在于画面而非语言。

麦凯19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漫画,在报纸和杂志发表大量作品。他以绘画速度快闻名,与哈利·胡迪尼、威廉·克劳德·杜肯菲尔德(W. C. Fields)等人一样经常获聘走上杂耍舞台表演粉笔说。麦凯早在创作《罗彼得·芬德的梦》和《小尼莫梦乡历险记》前就对梦境很感兴趣,至少有十部定期更新的早期连环漫画采用《白日梦》()、《梦一场》()之类名称。以梦为主题的连环漫画并非麦凯率先出版,《纽约先驱报》聘请麦凯前就曾发表三部,其中第一部是查尔斯·里斯(Charles Reese)1902年的《瞌睡虫迪克》()。弗洛伊德著作《梦的解析》1900年出版后,精神分析学和解梦开始进入大众意识。

麦凯的初步构想是烟鬼突然发现置身北极,找不到烟和打火机,最后醒来发现只是做梦。《纽约先驱报》建议创作连环漫画,把烟改成干酪,麦凯接受建议。漫画在报社附属刊物《电讯晚报》()连载,《纽约先驱报》编辑要求麦凯在《罗彼得·芬德的梦》署笔名,同其他作品区别。麦凯签署的笔名是“西拉斯”,源自社区垃圾车司机。1911年跳槽威廉·赫斯特的《纽约美国人报》后,麦凯用回本名,不再署笔名。

麦凯1891年结婚但婚姻不幸福。为他立传的约翰·卡梅克(John Canemaker)指出,麦凯在《罗彼得·芬德的梦》中把婚姻描绘成“伪善、嫉妒与误会的雷区”。麦凯身材矮小,身高仅一米五,和他一样高的妻子在家里说了算。《罗彼得·芬德的梦》经常出现矮小内向的男子,听凭高大、肥胖的夫人使唤。漫画中还经常出现巨人症,人物迅速生长,可能是对作者渺小感的补偿。麦凯的弟弟亚瑟(Arthur)关在精神病院,估计是漫画富含精神病内容的重要原因。

《罗彼得·芬德的梦》的内容颇为悲观,但深得受众青睐,促使赫斯特1911年高薪聘请麦凯。赫斯特旗下编辑阿瑟·布里斯班(Arthur Brisbane)认为麦凯的作品“严肃有余、风趣不足”,敦促麦凯放弃包括本作和《小尼莫梦乡历险记》在内的连环漫画,全职为社论配图。

克劳德·莫利特尼(Claude Moliterni)、乌尔里希·默克(Ulrich Merkl)、阿尔弗雷多·卡斯特利(Alfredo Castelli)等学者指出,《罗彼得·芬德的梦》的创作可能受众多先辈作品影响。如爱德华·利尔1870年的名作《胡诌诗集》(),格莱特·伯吉斯(Gelett Burgess)1901年的《伯吉斯胡诌诗集》(),路易斯·卡罗1865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学者认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泪池是早期《罗彼得·芬德的梦》漫画中汗水洪流的灵感源头,麦凯接触各种刊物的梦境主题动画或插图同样可能影响创作。

估计哈勒·奥伦·康明斯(Harle Oren Cummins)1902年的连环画《威尔士干酪的传说》()对麦凯创作影响最大。康明斯自称是从15部讲述吃过威尔士干酪或龙虾后做恶梦的科幻小说汲取灵感。1911至1912年麦凯为《纽约先驱报》创作的许多连环画曾以《龙虾恶魔之梦》()为题。

学者认为,麦凯的创作可能还受以下作家或作品影响:H·G·威尔斯,李曼·弗兰克·鲍姆1900年的《绿野仙踪》、J·M·巴里1904年的《彼得潘与温蒂》、卡洛·科洛迪1883年的《木偶奇遇记》、阿瑟·柯南·道尔1889年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系列小说《工程师拇指探案》、亨利克·显克微支1896年的《你往何处去》、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86年的《化身博士》、马克·吐温1893年的《百万英镑》()。

麦凯从未承认自家作品受到弗洛伊德及1900年出版的《解梦》影响,但学者默克认为,当时纽约报纸上探讨或报导弗洛伊德理论的内容很多,麦凯身为纽约报业一员应该熟知这些理论。

《罗彼得·芬德的梦》是麦凯最长的连环漫画,比他最有名的《小尼莫梦乡历险记》还多三百余期。《小萨米的喷嚏》()出版数月后,首期《罗彼得·芬德的梦》于1904年9月10日登上《纽约先驱报》。《小萨米的喷嚏》为麦凯在报纸漫画组取得一席之地,《罗彼得·芬德的梦》在报社旗下《电讯晚报》发表,是作者第二部报纸热门连环画。

作者每周更新两到三期,工作日一般占四分之一页版面,周六占半页。绝大多数漫画是黑白画面,1913年在《纽约先驱报》按周更新的29期是彩色,这些都是1908至1911年创作,但《电讯晚报》因疏忽没有刊登。麦凯鼓励读者提供梦境构想,发给报社的“梦想家西拉斯”。建议一旦采纳,麦凯会在这期作品的签名旁致谢,雨果·根斯巴克便是构思获选的热心读者。

《罗彼得·芬德的梦》持续连载到1911年,1911到1913年又在其他报纸以不同标题发布,如《仲夏日之梦》()和《梦一场》。1923至1925年,麦凯以《罗彼得的遐想》之名恢复创作,但所签是儿子的名字“小罗伯特·温瑟·麦凯”(Robert Winsor McCay Jr.)。从画面来看,《罗彼得的遐想》是麦凯创作,但文字可能不是。麦凯有时创作动画和社论漫画也署儿子的名字。《罗彼得的遐想》确知存世的仅有七期,当初发表的肯定不止。

1905年,弗雷德里克·阿伯特·斯托克斯(Frederick A. Stokes)率先出版《罗彼得·芬德的梦》同名合集,包含51期作品。1973年多佛出版社重印1905年版,画面放大一成并新增引言。多佛版没有收录原版最后一期内容,出版商担心20世纪70年代读者不会认可其中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笑料。

里克·马绍尔(Rick Marschall)编辑、幻图书社1988和2006年出版的麦凯各类作品集《白日梦与恶梦》()就有《罗彼得·芬德的梦》。检查员图书推出八卷《温瑟·麦凯:早期作品》(),其中收录许多《罗彼得·芬德的梦》,2006年又出版《罗彼得·芬德的梦:周六版》,包含183期周六彩色版。检查员图书重印的《罗彼得·芬德的梦》连环画约有三百期。

2007年7月,德国美术史学家默克自行出版《罗彼得·芬德的梦》,共464页,规格43.5×31厘米,以原版尺寸重印369期连环画。过去的重印尺寸大多只有原版约三分之一,文字更难辩论,而且会损失细节。这么大的书籍尺寸不可能自动装订,只能采用手工。图书限发一千本,所附DVD包含821幅连环画扫描文件、书籍全部内容、连环画目录,还有麦凯的动画片片段。连环画源自默克私人收藏、俄亥俄州立大学漫画研究图书馆,以及从纽约公共图书馆购买、包含《电讯晚报》刊登全部原作的微缩胶片。据默克透露,平均每张连环画需要六小时完成扫描和复原。书中还有意大利漫画编辑卡斯特利执笔的两篇论文,前国际梦境研究协会主席杰里米·泰勒(Jeremey Taylor)也贡献一篇。

2011年,周日图书出版社出版《遗忘的幻想:1900至1915年周日漫画》(),其中收录全套《罗彼得·芬德的梦》。

麦凯的作品非常流行,他和其他电影人都曾拍摄改编电影,有些作品还在百老汇演出。麦凯曾签署合约参与创作“喜歌剧或音乐剧盛宴”《威尔士干酪恶魔之梦》,马克斯·赫希菲尔德(Max Hirschfeld)作曲,乔治·亨利·佩恩(George Henry Payne)与罗伯特·吉尔伯特·韦尔奇(Robert Gilbert Welch)填词,但始终没有落实。

1906年,电影先驱埃德温·鲍特(Edwin S. Porter)为爱迪生公司制作七分钟真人短片《一个醉鬼的白日梦》。约翰·布朗(John P. Brawn)扮演的醉鬼主角在床上受尽小魔鬼折磨,床在空中飞舞,醉鬼吊在尖顶上的镜头与1905年1月28日刊登的早期连环画类似。

麦凯根据《罗彼得·芬德的梦》推出四部手绘动画片:

《蚊子是怎么生活的》又名《蚊子的故事》,是麦凯第二部电影,1911年12月完成制作,1912年发行,是手绘线条动画的早期典范。作品讲述戴帽子的巨大蚊子飞进窗户,吸食床上男子的血液,男子辗转反侧且反复尝试打死蚊子未果,蚊子持续吸血直到爆炸。蚊子吸血时不是像气球一样膨胀,而是根据身体结构按自然形态逐渐充实。电影理念源自1909年6月5日《罗彼得·芬德的梦》,卡梅克称赞麦凯赋予蚊子特征与个性的出色功底。

《虫杂技》讲述流浪汉从精心绘制的树从中走出来后入睡,口中喃喃自语吃下奶酪蛋糕后做怪梦。接下是许多虫子一只接一只地表演,背景画面非常细致逼真。表演最后是蜘蛛抓住并吃掉观众的影子。

影片在1921年9月12日左右发行,构想源自麦凯在马戏团和杂耍演出界的经验。电影以杂耍演出形式呈现,但没有麦凯在动画片《恐龙葛蒂》中采用的舞台互动。影评人安德鲁·萨里斯声称《虫杂技》是他最喜欢的麦凯电影,称赞片中“画面的线条表现力与动作的直观韵律”。萨里斯还称,费德里柯·费里尼等导演都因同类表现形式赢得赞誉。

《宠物》讲述夫妻二人收养的神秘宠物食欲大到永远都无法满足,牛奶、家猫、家俱、老鼠药,甚至经过的飞机、飞艇等交通工具都被它吞入腹中,长得越来越大。宠物在城市摩天大楼间徘徊,大群飞机和齐柏林飞船集结前去轰炸。

《宠物》于1921年9月19日左右发行,构想源自1905年3月8日《罗彼得·芬德的梦》。卡梅克称影片内容阴暗,是麦凯最后一部完全掌握创意主创权的电影。漫画家斯蒂芬·比塞特(Stephen R. Bissette)认为本片是“史上首部‘巨兽攻击城市”电影’。

美国在20世纪10至20世纪迅速城市化,女子吃过威尔士干酪后梦见房子飞起来。《飞屋》的细节非常逼真,房子从各方向看都很传统,女子的丈夫在阁楼维护巨型发动机。他把螺旋桨装在房屋前方竖井,告诉夫人房东想以欠款为由把他们赶走,这就是他想到的解决办法。丈夫自称计划“偷走房子”,两人飞往房东永远都找不到的地方:沼泽、大海,甚至飞到月亮上后又被月中人用苍蝇拍赶走。房子飞上天空时,影片引导观众注意动画品质和精确程度,吸引观众仔细观察“随之而来的杰出动画”,精确呈现地球和月球运转,以及“美丽的猎户座”。片尾是军用导弹击中房屋,床上女子从梦中苏醒。

本片1921年9月26日发行,字幕显示的制片人叫“温瑟·西拉斯·麦凯”,但标为麦凯之子鲍勃(Bob McCay)的作品,卡梅克认为影片制作不大可能没有麦凯本人参与。1921年《纽约时报》的评论认为本片“制作精良,人物出色,非常值得一看”,但在幽默角度还能更进一步。影评人理查德·埃德(Richard Eder)认为此时大部分美国动画内容趋于天真浪漫,与本片真实刻画的恶梦截然不同。2011年,动画师比尔·普莱姆顿(Bill Plympton)利用Kickstarter融资后修复本片,还将影片上色,演员马修·莫汀与派翠西娅·克拉克森配音。

1907年,爱迪生军乐队向爱迪生留声机表演托马斯·瑟班(Thomas W. Thurban)所创乐曲《罗彼得·芬德的梦》。估计曲目是以鲍特1906年短片为灵感,原计划用于短片伴奏。乐曲适合18到20人的乐队演出,此后多次录制。

《小尼莫梦乡历险记》是麦凯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可以看到包括剧情、结构在内许多《罗彼得·芬德的梦》的元素,例如1907年10月31日《会走的床》(walking bed)构想就与1908年7月26日的《小尼莫梦乡历险记》相同。

漫画学者杰特·赫尔(Jeet Heer)认为,《罗彼得·芬德的梦》“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离奇的报纸内容”。默克指出,作品众多范例预示后来的传媒构想或镜头,例如连环画中男子踢狗、掌掴女子、殴打盲人,还将另一女子扔出窗户,这些内容都在路易斯·布努埃尔1930年的电影《黄金时代》()体现;又如巨人在大城市随意行走,爬楼并破坏建筑和地铁,与1933年电影《金刚》类似。1907年3月9日连环画讲述幼童卧室变成狮子出没的丛林,默克认为与雷·布莱伯利1950年小说《非洲大草原》(The Veldt)异曲同工;萨尔瓦多·达利1941年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柔和的自画像与煎培根》(),以及特里·吉列姆1985年电影《妙想天开》中的整形手术,都令人想到1908年9月26日连环画中能够伸缩的脸。比塞特将连环画中从建筑起飞的电梯等画面与蒂姆·伯顿2005年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对比。

《罗彼得·芬德的梦》很可能对弗兰克·金(Frank King)的早期连环漫画《伪装者鲍比》()影响显著。卡尔·巴克斯童年时期在《旧金山观察家报》看到《小尼莫梦乡历险记》,自称是该作品粉丝,学者普遍认为他受到《罗彼得·芬德的梦》影响。巴克斯创作的唐老鸭连环漫画众多内容与《罗彼得·芬德的梦》类似。1943至1954年特克斯·艾弗里创作的许多动画片明显带有《罗彼得·芬德的梦》痕迹。科幻插画家弗兰克·保罗(Frank R. Paul)为众多纸浆杂志创作的封面也受《罗彼得·芬德的梦》影响。

阿特·斯皮格曼(Art Spiegelman)在1974年的连环画《故障》(Breakdowns)恶搞并致敬《罗彼得·芬德的梦》。1991年,里克·维奇(Rick Veitch)开始根据梦境创作短篇漫画,并从1994年起在自家经营的王者地狱出版社出版21期《罗林·里克的干酪恶魔》()。此外,约翰·阿什伯里曾出版诗作《罗彼得·芬德的梦》。

相关

  • 今日新闻网NOWnews今日新闻,属综合性的网络新闻网站。于2008年4月正式上线,最大股东分别是游戏橘子、信义房屋。2008年4月1日,东森电视出售价值新台币数千万元的东森新闻报资产设备给中华
  • 粉碎粉碎是化工生产中一种单元操作,是一种纯机械过程的操作,对于体积过大不适宜使用的固体原料或不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要进行加工使其变小,这个过程就叫粉碎,粉碎主要有两种方式:
  • 航天工程大学坐标:40°21′19.97″N 116°39′30.39″E / 40.3555472°N 116.6584417°E / 40.3555472; 116.6584417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简称航天工程大学,位于北京市,
  • 贝尔氏麻痹症贝尔氏麻痹症(Bell's palsy)是面部瘫痪之一种,由颅神经VII(面神经)的功能障碍引起,导致无力控制受影响一侧的面部肌肉。通常受影响一侧眼睛不能闭合。眼睛必须防止干燥,否则角膜可
  • 安仁县第一中学坐标:26°42′28″N 113°16′17″E / 26.707682°N 113.27136°E / 26.707682; 113.27136安仁县第一中学(英语:No.1 Meddle School Anren County)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城关镇
  • 东南亚佛教上座部佛教东南亚佛教以南传上座部教法为主,信众主要分布于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大乘佛教在华裔族群中也占
  • 黄天佑黄天佑(Ryan Huang,1975年4月13日-)为台湾男性配音员。妻子冯嘉德亦从事配音行业。
  • 巴托拉峰巴托拉峰是巴基斯坦的山峰,位于喀喇昆仑山脉,距离迪斯特吉峰62公里,海拔高度7,795米,是全球第25高山峰,攀山队在1976年6月30日首次登上该山峰。图例: 1:乔戈里峰 2:加舒尔布鲁木I峰
  • Hi-Fi CAMPHi-Fi CAMP是一队日本四人音乐组合,成员包括KIM、SOYA、AIBA和TOSHIRO。全体成员均住在宫城县仙台市。Hi-Fi CAMP在2007年1月组成,在2008年6月凭单曲《羁绊(日语:キズナ (Hi-Fi
  • 南澧河南澧河,古称澧水、.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