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
✍ dations ◷ 2025-05-15 11:37:12 #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
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英语:Abu Ghraib torture and prisoner abuse;阿拉伯语:فضيحة التعذيب في سجن أبو غريب),又称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美英联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或虐囚门事件,是指伊拉克战争于2003年爆发初期,美国军队占领伊拉克后,美国和英国军员在伊拉克巴格达省阿布格莱布监狱中对伊拉克战俘的一系列侵犯人权行为,包含施行身体虐待、性虐待、酷刑、强奸、鸡奸和谋杀。此事件于2004年4月,美国CBS新闻公布阿布格莱布监狱内的影像而曝光后,随即引起全世界关注,并激起浩大的谴责声浪。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问题真正引起全世界震动源自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4月28日刊登美军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照片,照片显示,一名美军宪兵勒令伊拉克战俘站在箱子上,战俘被蒙上头,手上连着电线。宪兵威胁说,如果战俘从箱子上倒下,就会被电死。另一张照片显示,伊拉克战俘被勒令进行人体堆叠,组成金字塔形状。事件暴露后驻伊美军高级官员表示,美军3月已宣布驻巴格达的美军第800宪兵旅6名成员因虐待大约20名伊战俘将面临军事法庭审判,美军协助管理战俘的7名军官也将受到纪律处分,包括第800旅最高长官等人。随着驻伊美军虐待俘虏事件的曝光随即在全球引起包括各国政府、人权组织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5月3日,亚尼斯·卡尔平斯基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早安美国》采访时说,美国宪兵虐待战俘的事情发生应该共担责任,桑切斯中将难辞其咎。有人猜测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是美军情报人员的蓄意行为,五角大楼高层应该早就知道存在系统的对战俘的虐待行为。2006年6月1日,美国军方一个陪审团判定曾驻守阿布格里卜监狱的美军士兵桑托斯·卡多纳有罪。他被指控使用军犬虐待囚犯,被判定犯有疏忽职守罪和人身伤害罪。6月2日,桑托斯·卡多纳被判处90天强迫劳役,军衔也降了一级,还被处以7200美元的罚款。2006年6月16日,美国五角大楼应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要求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其军队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出现过虐囚行为,其中包括特种部队使用睡眠剥夺、播放噪音和剥光衣服等手段对囚犯进行审讯。2006年11月1日,曾担任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的陆军中将桑切斯提前退役,并承认阿布格里卜监狱的虐囚丑闻是导致他提前退役的主要原因。
相关
- 疾病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 冠状血管冠状血管(英语:Coronary artery)是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系统,包括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冠状血管如花冠状缠绕心脏。冠状动脉属于动脉,在主动脉瓣附近从主动脉分支出来,并分为左冠状
- 自体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缩写为AID),亦作自身免疫问题,指人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攻击了正常细胞。目前至少有8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常见症状包
- 假名假名可以指:
- 载脂蛋白结构 / ECOD载脂蛋白(英语:Apolipoproteins)是指一种会与脂类(脂溶性物质,如脂肪与胆固醇)结合的蛋白质,以形成脂蛋白。脂蛋白借着穿梭于淋巴系统与循环系统以转运脂质。脂蛋白的脂
- 落地生根Bryophyllum pinnatum (Lam.) Oken Bryophyllum calycinum落地生根(学名:Bryophyllum pinnatum),又称叶生、天灯笼、大还魂、倒地莲、倒吊莲、打不死,原产地为热带非洲,是景天科落
- 丙酮酸羧化酶结构 / ECOD丙酮酸羧化酶,属于连接酶类的酶,催化(根据不同的物种)丙酮酸的可逆羧基化,形成草酰乙酸。丙酮酸草酰乙酸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 钷6s2 4f52, 8, 18, 23, 8, 2第一:540 kJ·mol−1 第二:1050 kJ·mol−1 第三:2150 kJ·mol主条目:钷的同位素钷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Pm,原子序61,属于镧系元素与稀土元素,它所有
- 蛋白质与蛋白质对接分子对接(macromolecular docking )是分子模拟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本质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的识别过程,其过程涉及分子之间的空间匹配和能量匹配。分子对接方法在药物设计、材料
- 起云剂起云剂(英语:Cloudy agent / Cloudifier),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在食品卫生规范内可合法使用。主要功能为增加饮料与其他产品中的白雾感及浓稠的视觉效果,经常使用于运动饮料、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