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波

✍ dations ◷ 2025-11-27 16:03:45 #大气电学

舒曼波是地球电磁场频谱的极低频部分。是一种产生于地表和电离层间的全球性电磁共振,由闪电放电激发。

1889年,特斯拉决定迁往可以让他有做高频高压实验的地方,即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并开始在那儿进行研究。到达后不久他向记者说,他正在做将讯号从派克峰传送到巴黎的无线传输实验。特斯拉的日记里有他对于电离层及地下纵波与横波实验的阐述。在实验室中,特斯拉证明了泥土是导电体并制造出人造闪电。特斯拉通过自己的接收器观察了闪电并研究了大气电。特斯拉的接收器与检波器的复制品到了非常复杂的程度(例如:分布式元模型、Q因子、空腔共振器、无线电频率反馈和再生电路)。特斯拉研究如何无线传输能量与电力。他在自己的实验与发现的基础之上透过计算得出地球的共振频率接近8赫兹。1950年代,研究人员证实电离层的空腔共振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后来称之为舒曼共振。

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是一种由闪电所引起的讯号,一般的频率约为8 Hz,正确来说应该是7.83 Hz。1954年德国物理学家温弗里德·奥托·舒曼(英语:Winfried Otto Schumann)(Winfried Otto Schumann)(英语:Winfried Otto Schumann)发表一项理论,他认为距离地面约一百英哩的天空有一层环电离层(Ionosphere),它会随着日光强弱发生变化,与地球表面刚好形成一个类似空腔共振器(Cavity resonator)的空间。大气内的各种震动频波与电波则不停地于其间到处传播,有的愈传愈弱,终至销声匿迹;有的则发生共振而持续存在。譬如有一种波会愈走愈强,或至少强度稳定,并永远存在不消失;当它从地球上的A点出发,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后,仍会与最初出发时的波步调一致(即“同调coherent”;电学上称之“相 phase”),这种波就是“舒曼波”,其间的共振情形,就是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其波长相当于地球圆周,换算成频率约8至10赫兹。

相关

  • NMDARN-甲基-D-天门冬胺酸受体(英语: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简称NMDA受体或NMDAR)为麸胺酸盐受体,是一个主要的分子装置,控制突触的可塑性与记忆功能。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麸
  • 赫尔辛基宣言《赫尔辛基宣言》(英语:Declaration of Helsinki)是于1964年提出的一个医学伦理学宣言。其内容是围绕医学研究运用于人体时归立了六项基本原则。除此亦提出“告知后同意”法则(i
  • 托斯卡纳区托斯卡纳(意大利语:Toscana,发音:),也译为托斯卡尼、塔斯卡尼,是意大利一个大区,拉齐奥位于其南,翁布里亚位于其东,艾米利亚-罗马涅和利古里亚在其北,西濒第勒尼安海。它经常被评价为意
  • 法拉隆板块法拉龙板块是一个古代的大洋板块,早在侏罗纪泛大陆解体的时候,就开始隐没于北美洲板块的西海岸之下,最初的隐没带位于今美国犹他州,以后随着北美洲板块的不断增生而逐渐向西推移
  • 旧金山铸币局旧金山铸币局(英语:San Francisco Mint)是美国铸币局的一个分部,1854年启用,为当时淘金热所衍生的金矿提供服务。铸币局的旧建物称为“Old United States Mint”,又昵称为“The Gr
  • 苏木精-伊红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又称苏木素-伊红染色或“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 stain),是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这种染色方法的基础是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
  • 巴巴利海岸巴巴利海岸(Barbary Coast)或巴巴利(Barbary),又译巴贝里海岸或巴贝里,是16至19世纪的欧洲人对马格里布的称呼,即是北非的中及西部沿海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
  • 黄春明黄春明(1935年2月13日-),生于台湾宜兰县罗东镇,为台湾当代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家。黄春明创作多元,以小说为主,其它还有散文、诗、儿童文学、戏剧、撕画、油画等创作,其作品曾被翻译为
  • 黄东焜黄东焜(1927年12月14日-2012年6月12日),笔名黄敏,生于日治台湾台南州台南市,著名国语流行音乐及台语流行音乐词曲创作者,曾获金曲奖特别贡献奖。在音乐生涯之外,他也热衷于摄影,曾任
  • 石板滩街道 (成都市)石板滩街道,原为石板滩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2019年12月,撤销木兰镇、石板滩镇,设立石板滩街道,以原木兰镇和原石板滩镇所属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