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希尔·德·鲁伊特

✍ dations ◷ 2025-02-24 05:45:42 #米希尔·德·鲁伊特

米希尔·德·鲁伊特(荷文:Michiel Adriaenszoon de Ruyter,荷兰语发音: 、英文:Michiel de Ruyter;1607年3月24日-1676年4月29日) 是荷兰历史上最著名且最优秀的海军上将。德·鲁伊特因他在17世纪英荷战争中优异的表现而闻名,因此被许多人认为是当时代最伟大的海军将领。他同英国人和法国作战,赢得了多场海战胜利,并从1672年的灾难年中拯救了国家。他最成功且知名的战役,大概要数1667年的突袭麦德威(此战给予英国重大打击,接受荷兰的条件以结束第二次英荷战争)。

鲁伊特生于泽兰省弗利辛恩市,九岁乘船,之后任商船船长直到1635年。第一次英荷战争时从军,隶属于特朗普海军上将。第二次英荷战争时受命为海军司令,在对英作战方面时有大胜。1666年在敦刻尔克海湾的四日海战(英语:Four Days Battle)中击败阿博马公爵(英语:Duke of Arbemarie)佐治·芒琦(英语:Duke of Albemarle)率领的英格兰海军,虽然同年在圣詹士日海战(英语:St. James's Day Battle)中为坎伯兰公爵(英语:Duke of Cumberland)鲁珀特王子与佐治·芒琦率领的共同舰队所击败,可是在翌年在英格兰东部的梅德韦河河口处发动梅德韦河海袭,击毁大半英格兰舰船,使英方不得不同意签订布雷达条约。

1672年爆发的法荷战争,鲁伊特与英法两国的联合舰队交战,在本战争的首次海战素贝海战(英语:Battle of Solebay)中奇袭敌对的联合舰队。尽管在损伤数字上没有取得优势,却挫败了英法两国自海上封锁荷兰的意图,可以说鲁伊特取得了战略胜利。1673年在特塞尔海战(英语:Battle of Texel)中再度击败英法联合舰队,阻止了英格兰从海路进攻荷兰。1675年为了支援西班牙与法国之间的战事而前往地中海,却在1676年西西里岛附近卡塔尼亚海湾参与对法的战事中,伤重不治而阵亡,其舰队也被法军击败而撤出地中海;鲁伊特之死反而缔造了法国海军将领迪凯纳(主帅)和图尔维尔(副手)的声名远播。

1677年3月18日,荷兰政府为鲁伊特举行国葬,随后按照他的遗愿,将遗体火化。他的墓碑被安放于阿姆斯特丹之新教堂中,上面刻着荷兰人民对这位将军漂泊一生的结语:“他,闪耀在无瑕的荣耀中。”

终其一生,德·鲁伊特因尽职尽责得到了士兵和水手们的热爱;并从中获得了最有名的绰号: Bestevaêr(古荷兰语中“祖父”之意),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各阶层出身的人都给予尊重(他自身也出身卑微),一方面是尽管他平日谨慎小心,战场上却总是不畏风险、勇敢出击。他是荷兰的海上战神,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中,他排名第七,次于第六伟大的足球明星约翰·克鲁伊夫。一百元荷兰盾纸币曾经以他作为肖像。

鲁伊特死后,他的故乡弗利辛恩竖立一座他的雕像,站立的雕像远眺海洋,象征他的雄心壮志。他受到荷兰人如此广泛的纪念与爱戴,因此几乎在每个市镇上,都有一条以他为名的街道。

他的名声也在外国与敌国那边得到确认与敬重。鲁伊特于西西里岛战死后,他的遗体被装载于铅棺之中,被七省号战舰载回荷兰。尽管法国正与荷兰交战,但听闻鲁伊特的死讯后,法王路易十四下令:法国海军不得拦截运载铅棺的荷兰船只,并命令沿途港口在船队经过时鸣炮致敬。匈牙利人为了感谢并纪念他曾在1676年率领海军,搭救了26位知名的匈牙利新教牧师(被卖为奴隶),也在德布勒森竖立一座他的雕像。

2004年最伟大的荷兰人票选,得到第七名。到2014年为止,荷兰皇家海军有六艘船被命名为德·鲁伊特号,且有七艘命名为他专用的座舰──七省号战舰。

相关

  • 捐赠捐赠(英文:Donation),台湾俗称寄附,是作为公共或慈善用途之赠与或捐献,目的有多种。捐赠是施恩,付出自己所有,例如金钱、物资、服务、身体器官、时间、名誉等,去赞助受惠者,例如慈善机
  • 瓦尔耶莫瓦尔耶莫(英语:Valyermo)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的一个非建制地区。该地的面积和人口皆未知。瓦尔耶莫的座标为34°26′46″N 117°51′08″W / 34.44611°N 117.85222
  • 董诰董诰(1740年-1818年),字雅伦,号蔗林,浙江富阳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尚书董邦达之长子。生于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顺天乡试举人,隔年进士,殿试各列一甲第三。清高宗
  • 锡袍锡袍(缅甸语:သီပေါမင်း,缅甸语委转写:;1859年1月1日-1916年12月19日)是缅甸贡榜王朝的末代国王。1878年10月1日至1885年12月29日在位。锡袍在位期间,英国人的势力已经控制
  • 奥古斯特·路德维希·冯·施洛塞奥古斯特·路德维希·冯·施洛塞(德语:August Ludwig von Schlözer,1735年7月5日-1809年9月9日)德国历史学家,哥廷根历史学派(英语:Göttingen School of History)一员,为批判性研究
  • 苏门答腊犀 Buckland, 1872 Fischer, 1814 Groves, 1965苏门答腊犀(学名:)简称 苏门犀,是 双角犀属 的唯一物种,现存体型最小的犀牛。肩高约 1.3 米,体长约 2.4-3.2 米,体重约 700 千克。苏门
  • 圣约翰伍德站圣约翰伍德站(英语:St. John's Wood tube station)是伦敦地铁的一个车站,位于西敏市圣约翰伍德。圣约翰伍德站开通于1939年,是朱比利线的车站。圣约翰伍德站位于伦敦第2收费区往
  • 姜珮瑶姜珮瑶(1994年03月10日-),中国大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 海朴海朴(1796年-1860年),字镜堂,号铭泉,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科举人,道光三年癸未科进士。道光十一年授经历;十二年授理事官;十四年授宗室佐领,十九年授正白旗汉军副
  •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英语: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是美国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在1974年发表的政治哲学著作。诺齐克反驳了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发表的观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