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高棉语:អាណាចក្រចេនឡា 发音:)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印度化古国,其中心地域位于柬埔寨。根据汉文文献记载,真腊存在时间是6世纪末期至9世纪初期,继承自扶南,其后被高棉帝国取代。真腊之名后来仍被汉字文化圈用来称呼高棉帝国时期的柬埔寨,例如13世纪时期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以及15世纪的郑和航海图,都以“真腊”来称呼柬埔寨。但现代历史学家专指6世纪末至9世纪初这段时期。汉文文献称真腊是一个统一的王国,但这可能是中国史学家的错觉。大部分现代历史学家断言真腊实际上仅仅是一系列松散小国组成的联盟。
真腊古都伊奢那城位于今日柬埔寨磅同省磅同的三博波雷古,于2017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虽然大部分中国文献记载真腊征服了扶南,但基于一条中国编年史的注释,其来源于无法令人信服。《隋书》中有真腊列传,称真腊是扶南的附属国,曾在616年或617年向中国派遣使者,此时其统治者Citrasena Mahendravarman已经从扶南取得独立之后又征服了扶南。
像其之前的扶南一样,真腊占据着印度文化圈与汉字文化圈之间海上贸易的要道。因此,真腊在社会经济上受到南印度帕拉瓦王朝和遮娄其王朝的影响,还继承了其碑铭系统。
与扶南一样,真腊曾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中央集权式的国家,这是根据中文古代文献记载得出的结论。然而,这种说法目前已经受到广泛地质疑。克劳德·雅克(Claude Jacques)指出,真腊是否存在至今不明,如果存在,它只不过是众多小国中的一个,或者是最重要的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维克里(英语:Michael Vickery)将真腊的贵族称为“扁担酋长”。扁担山脉的南北分布着各个亲王国,他们留下了该地区最古老的石刻记录,这些记录带有家系记载,表明政治优势越来越大。第一位王子在早期碑文中被提到,上丁省的Vãl Kantél梵文石碑以统治者Vīravarman命名,据推测,这个人接受了印度教神圣王权的理念。
根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真腊于唐朝神龙年以后(即707年以后)分裂为陆真腊和水真腊两国,陆真腊占据内陆地区,水真腊占据沿海地区。迈克尔·维克里指出,中国古籍中将真腊区分为水真腊和陆真腊是毫无意义而且具有误导性的;因为最好的证据表明,直到802年为止,古代柬埔寨的土地上没有单一的大国存在,但存在一系列小国。大卫·钱德勒也认为“真腊”指的是一系列小国而不是一个统一国家;7世纪至8世纪时期,扶南这类沿海贸易国家衰落,而内陆以广泛水稻种植为主、被称为“真腊”的众多国家开始兴起。
9世纪初一位名叫阇耶跋摩二世的王子从爪哇归国,统一了真腊,建立高棉帝国。
“真腊”是中文文献中对这个政治实体的称呼,其最早出现在《隋书》中。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因此有学者推测“真腊”是高棉(Khmer)或《唐书》“吉蔑”的音译。
与“扶南”一样,“真腊”在古高棉语中的称呼不详。民间语源(英语:Folk etymology)试图将“真腊”与“真正的蜂腊”联系起来,根据中国史籍记载,“蜂腊”是这一带的商品之一。
日本学者藤田丰八据《云麓漫钞》之“真腊亦名真里富”一语,推测“真理富”(Siemrap)是“暹粒”(Siem Reap)的对音,“暹粒”意思是“击败暹罗”。但此假说是有问题的,因为暹罗和柬埔寨的冲突在“真腊”名字出现后一个世纪才开始。即便是二者可能存在关系,迈克尔·维克里也指出“真腊”与“暹粒”的原意是未知的。相似的解释也许可以适用于之后的名字“占腊”。《明史》记载称,“真腊……宋庆元中,灭占城而并其地,因改国名曰占腊。元时仍称真腊”;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认为“占腊”很有可能是“击败占城”的意思。
此外,德国汉学家史莱格(Schlegel)推测真腊一名源自Tchanda。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推测“真腊”二字是来自cinrap。Gerini推测此二字是从柬埔寨斯提安族语Sorai而来。
梁大同三年(537年)武帝萧衍派沙门昙裕大智法师到真腊求得佛舍利带回广州。
隋大业二年(606年)真腊国王遣使前往隋朝朝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