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战争

✍ dations ◷ 2025-02-23 20:13:15 #太空战争
太空战争指将太空作为战场的想定情况,因为人类史上至今未发生实质太空战争。冷战后期,洲际弹道导弹成为美苏间核威慑的主力,反导弹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首次提出了在外太空拦截敌方的洲际导弹和航天器,其技术设想包括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冷战结束后,太空资产渐渐成为许多大国的重要设施,人造卫星的侦查和卫星定位功能对资讯化战场时代重要性无可比拟,从军队调动到精准武器导引都需要太空设施,甚至有太空武器的研发问世;可以在轨道上击落导弹和飞机,然而由于军事保密性,目前多数平民对于太空武器到底发展(甚至布署)到何程度依然有大量未可知讯息。因此攻击太空设施对于战争中的优势有巨大重要性,因而也衍生出如何防御太空设施的技术,若能瘫痪敌军的太空能力同时自己却保有太空能力无疑具有重大战场优势,这也是太空战争的想定基础。攻地卫星的概念几乎于人造卫星发明的时期就同步出现,也就是利用卫星上发射的武器攻击地面,可能是种能量束或是实体弹,前苏联曾经出现在太空部属核弹发射台的概念,实为一大型卫星载台,上面预载多枚核弹可以对地发射,可以大幅压低敌方反应时间,某种程度也能反制美国星际大战计划,因为少了导弹发射的上升段和中间段的时间,直接在目标上空往下打击,大幅减少被拦截的几率。此种卫星的实体弹型在技术上没有不可行性,但是没有公开资料表明是否有类似装置已经被制造甚至布署。反导弹卫星最著名的事件为美国星战计划,美国总统雷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说。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太空飞行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镭射、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或常规打击武器。这种太空武器的概念为从太空侦测弹道导弹上升发射的火焰以识别,之后动用一具或多具的卫星网试图消灭该导弹,方法可能发射某种能量束或是实体弹,然而此种武器的概念若是得到增强不排除有直接攻击地面的能力,然而根据美国星战计划结论,这种构想因为技术和成本问题太大,至今没有成功的装置被制造出来。反卫星导弹是使用导弹攻击环绕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武器系统。导弹可以由地面或者是水面的发射平台发射,或者是由航空或者是太空飞行器在运到较高的高度之后发射。反卫星导弹针对的是军用卫星,尤其是在低轨道上的侦查,电子情报搜集以及海洋侦测卫星等等。目前在环绕地球轨道中部署反卫星武器的行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公开或是正面承认,然而包括美国与俄罗斯等有能力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都可能掌握相关的技术或者是系统。目前已证实曾成功以导弹摧毁人造卫星实验的国家包括前苏联、美国和中国。公开讯息中已知最早此类武器概念实现出现在美国1979年渥特(Vought)公司获得一份研发空载反卫星导弹的合约,渥特公司利用SRAM-A导弹的推进段作为第一段与Altair III火箭作为第二段,加上红外线寻标器以及撞击弹头,共同组成ASM-135A反卫星导弹,1985年以F-15试射进入太空击落卫星。之后的重大事件为2007年中国反卫星导弹测试,在该试验中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枚开拓者1号系列火箭携带动能弹头,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击毁了轨道高度865公里卫星。与反卫星导弹类似概念,但是将发射物换成激光束,击中卫星使其烧毁或损坏,1975年10月18日,美国在印度洋上空647预警卫星的红外探测器受到来自苏联西部的强红外闪光的干扰,不能正常工作。1975年10月18日,在莫斯科以南50公里处,苏联连续5次用氟化氢激光器照射了两颗飞临西伯利亚上空用以监视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美国早期预警卫星,使其红外传感器失效达4小时之久。由此推断前苏联可能已经拥有接近实战部属的反卫星激光,从而推断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武器的可能性非常高,该种武器只需布署在地面隐蔽位置就能使用,成本效益非常高,技术难点则是激光必须穿越大气层打向太空,能量衰减问题和目标侦测瞄准问题是科技难点。反卫星卫星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已经出现的概念。 又称自杀卫星,备有常规弹头或核弹,目前需要发展"自动寻的"或甚至"发射后不用管"的寻找的相关科技。在美国雷根时代主导的战略防御倡议时代中, 1986年中国解放军出版的《现代军事科技基础知识》指出,“反卫星卫星尽管已处于实用阶段,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并总结当时苏联及美国的相关能力为:苏联在反卫星卫星“略占优势”,而美国则在反卫星导弹“明显领先”。反卫星卫星的反卫星手段主要有:

相关

  • 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孢子囊会出现在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蕨类相关、苔藓植物、藻类和真菌等生物上头。小孢子囊是花朵雄蕊上被称做花
  • 脂肪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又称脂肪烃,是指结构上不含苯环或其它芳香环的烃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相对。有机化学中,碳氢化合物被划分为两类: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指含有苯环
  • 书写书写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文字来记录资讯、表达意向。纪录资讯的工具和方法数之不尽,一般会用笔在纸上书写,但过去也有人在石版、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随着科技发展,使
  • 语义饱和语义饱和(英语:semantic satiation),又称字形饱和、完形崩坏(日语:ゲシュタルト崩壊,德语:Gestaltzerfall),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人在重复盯着一个字或者一个单词长时间后,会发生突然
  •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又称化学物种,是有着固定化学成分和特定性质的一类物质。它们不能通过物理手段分成更小的组分。化学物质可以是以元素形态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离子或者合金。
  • 礼品店礼品店是一个售卖纪念品的商店,主要涉及到一个特定的主题。通常出售都不太平凡的东西,往往包括咖啡杯,毛绒动物玩具,T恤,明信片,手工艺品或馆藏和其他纪念品。礼品店所在的地方通
  • 东部大猩猩 (iG. beringei)东部大猩猩(学名:Gorilla beringei)是一种大猩猩,且是灵长目中体型最大的。目前东部大猩猩分为两个亚种:东部低地大猩猩(G. b. graueri)是数目最多的,约有16000头;山地大猩猩(G. b. be
  • 桃蚜桃蚜(学名:Myzus persicae)为常蚜科瘤蚜属下的一个种。
  • 查尔斯·巴克拉查尔斯·巴克拉(英语:Charles Barkla,1877年6月27日-1944年10月26日),英国物理学家。任教于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的他,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1918年,他因发现X射线的散射现象,获得了191
  • 肌肽肌肽(英语:carnosine),学名β-丙氨酰-L-组氨酸(β-alanyl-L-histidine),是一种由β-丙氨酸和L-组氨酸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肌肉和脑部的组织含有很高浓度的肌肽。肌肽是一种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