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战争

✍ dations ◷ 2025-08-29 18:37:15 #太空战争
太空战争指将太空作为战场的想定情况,因为人类史上至今未发生实质太空战争。冷战后期,洲际弹道导弹成为美苏间核威慑的主力,反导弹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首次提出了在外太空拦截敌方的洲际导弹和航天器,其技术设想包括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冷战结束后,太空资产渐渐成为许多大国的重要设施,人造卫星的侦查和卫星定位功能对资讯化战场时代重要性无可比拟,从军队调动到精准武器导引都需要太空设施,甚至有太空武器的研发问世;可以在轨道上击落导弹和飞机,然而由于军事保密性,目前多数平民对于太空武器到底发展(甚至布署)到何程度依然有大量未可知讯息。因此攻击太空设施对于战争中的优势有巨大重要性,因而也衍生出如何防御太空设施的技术,若能瘫痪敌军的太空能力同时自己却保有太空能力无疑具有重大战场优势,这也是太空战争的想定基础。攻地卫星的概念几乎于人造卫星发明的时期就同步出现,也就是利用卫星上发射的武器攻击地面,可能是种能量束或是实体弹,前苏联曾经出现在太空部属核弹发射台的概念,实为一大型卫星载台,上面预载多枚核弹可以对地发射,可以大幅压低敌方反应时间,某种程度也能反制美国星际大战计划,因为少了导弹发射的上升段和中间段的时间,直接在目标上空往下打击,大幅减少被拦截的几率。此种卫星的实体弹型在技术上没有不可行性,但是没有公开资料表明是否有类似装置已经被制造甚至布署。反导弹卫星最著名的事件为美国星战计划,美国总统雷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说。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太空飞行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镭射、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或常规打击武器。这种太空武器的概念为从太空侦测弹道导弹上升发射的火焰以识别,之后动用一具或多具的卫星网试图消灭该导弹,方法可能发射某种能量束或是实体弹,然而此种武器的概念若是得到增强不排除有直接攻击地面的能力,然而根据美国星战计划结论,这种构想因为技术和成本问题太大,至今没有成功的装置被制造出来。反卫星导弹是使用导弹攻击环绕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武器系统。导弹可以由地面或者是水面的发射平台发射,或者是由航空或者是太空飞行器在运到较高的高度之后发射。反卫星导弹针对的是军用卫星,尤其是在低轨道上的侦查,电子情报搜集以及海洋侦测卫星等等。目前在环绕地球轨道中部署反卫星武器的行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公开或是正面承认,然而包括美国与俄罗斯等有能力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都可能掌握相关的技术或者是系统。目前已证实曾成功以导弹摧毁人造卫星实验的国家包括前苏联、美国和中国。公开讯息中已知最早此类武器概念实现出现在美国1979年渥特(Vought)公司获得一份研发空载反卫星导弹的合约,渥特公司利用SRAM-A导弹的推进段作为第一段与Altair III火箭作为第二段,加上红外线寻标器以及撞击弹头,共同组成ASM-135A反卫星导弹,1985年以F-15试射进入太空击落卫星。之后的重大事件为2007年中国反卫星导弹测试,在该试验中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枚开拓者1号系列火箭携带动能弹头,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击毁了轨道高度865公里卫星。与反卫星导弹类似概念,但是将发射物换成激光束,击中卫星使其烧毁或损坏,1975年10月18日,美国在印度洋上空647预警卫星的红外探测器受到来自苏联西部的强红外闪光的干扰,不能正常工作。1975年10月18日,在莫斯科以南50公里处,苏联连续5次用氟化氢激光器照射了两颗飞临西伯利亚上空用以监视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美国早期预警卫星,使其红外传感器失效达4小时之久。由此推断前苏联可能已经拥有接近实战部属的反卫星激光,从而推断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武器的可能性非常高,该种武器只需布署在地面隐蔽位置就能使用,成本效益非常高,技术难点则是激光必须穿越大气层打向太空,能量衰减问题和目标侦测瞄准问题是科技难点。反卫星卫星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已经出现的概念。 又称自杀卫星,备有常规弹头或核弹,目前需要发展"自动寻的"或甚至"发射后不用管"的寻找的相关科技。在美国雷根时代主导的战略防御倡议时代中, 1986年中国解放军出版的《现代军事科技基础知识》指出,“反卫星卫星尽管已处于实用阶段,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并总结当时苏联及美国的相关能力为:苏联在反卫星卫星“略占优势”,而美国则在反卫星导弹“明显领先”。反卫星卫星的反卫星手段主要有:

相关

  •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通常称呼:intubation)是指将气管导管通过上呼吸道插入气管内,以保障呼吸道通畅的医疗操作。全麻手术中,病人无法自主呼吸,而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呼
  • 性向认同性向认同(英语:Sexual identity),又译为性取向认同,是指对于自我性吸引行为或情感归属性别对象的身份认同。 性向认同、性取向与性行为是密切相关,但它们也是有区别的。性向认同指
  • 米兰主教座堂米兰主教座堂(意大利语:Duomo di Milano;伦巴底语:Domm de Milan)位于意大利伦巴底大区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是天主教米兰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从始建到建成共花费了六个世纪,是
  • 能源2号能源号运载火箭(俄语:Энергия)苏联研制的一种重型运载火箭。美国国防部对这种火箭的代号是“SL-17”,美国国会的谢尔顿命名法(用于识别火箭的衍生型号)则称其为“K”(一说为
  • 康拉德·格斯纳康拉德·格斯纳(德语:Conrad Gesner,1516年3月26日-1565年12月13日),瑞士博物学家、目录学家。他的五卷本巨著《动物史》涵盖广泛,且配有精确的插图,被认为是动物学研究的起源之作。
  • 联合国维和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英语: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简称联合国维和部队,指由大会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至少需九票赞成(必须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核准部署并决定其任务授权
  • 康拉德·楚泽康拉德·楚泽(德语:Konrad Ernst Otto Zuse,1910年6月22日-1995年12月18日),是一位德国工程师和计算机先驱、发明家、企业家(创办Zuse KG(德语:Zuse KG)公司)。楚泽生于德国柏林。他曾
  • 4th黄体制剂(英语:Progestin)是一种合成的孕激素,与孕酮有类似效果。Progestin的两种最重要用途为激素避孕(英语:Hormonal contraception)(独立或与雌激素一同使用)以及作为激素替代疗法
  • NaBrOsub3/sub溴酸钠,常温下为有旋光性的无色晶体,与氯酸钠同晶型,化学式为NaBrO3,为强氧化剂,会与还原剂如硫、磷剧烈反应。它用作烫发药剂、化学试剂、分析试剂,与溴化钠混合用于溶解金。加热
  • A-Line RadioA-Line Radio联播网,原名“Apple Line苹果线上”(于2016年11月1日零时起更名),是位于台湾南部的广播电台,于2002年开播,归属于阳光联播网,口号是“最舒服的电台”。而在中华电信的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