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原英幸

✍ dations ◷ 2025-10-19 14:38:46 #芦原英幸

芦原英幸(1944年12月4日-1995年4月24日)是一名日本的空手道家,也是芦原会馆与芦原空手道的创始人。

芦原英幸从小及由祖父母所照顾,在10岁时曾经学习过剑道。15岁时,搬迁东京居住并且开始在瓦斯行工作达六年之久。

1961年9月,芦原英幸投身于大山倍达门下,于东京的大山空手道场学习空手道(也就是日后的极真派空手道总本部)。经过三年的训练,芦原于1964年的3月晋升为黑带初段。

1966年,芦原英幸因为与数名流氓发生冲突,并且将对方打伤而遭到大山倍达的除名处分。但是大山倍达之所以对芦原作出如此严厉的处分,有传言指出是因为这几名流氓其实是大山倍达的朋友。两个月后芦原重新回到极真会门下,并且前往四国教导空手道。

1970年代中期,芦原开始发展属于自己的空手道流派。相较于极真会的空手道较偏重于直线型的攻击与应用,芦原的空手道更加注重圆形的步法与应用,而这种型态的空手道又被称为芦原空手。之后芦原搬迁到四国的松山市,并且开始教授以这种系统为主的空手道。芦原门下有一名学生二宫城光,曾经在1978年赢得极真会所举办的全日本空手道大会的冠军。

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芦原英幸因为和其他几名极真会馆的教练不和,所以最后决定脱离极真会馆并且创隶属于自己的空手道组织和道场。

芦原空手道系统的主要核心,便是所谓的捌(Sabaki)。所谓的捌,便是借由圆弧形的移动,将自己移动到对手的攻击死角或背部。让自身处于对手攻击不到的安全位置,但是又不会因此也让自己脱离可以攻击对手的距离与范围。不同于一般极真会所使用的直线型攻击法,直线型的攻击法会使双方选手最后以力相搏,因此最后往往是体型大的选手胜出。

1983年,芦原出版了三本书籍和教学光碟来阐述自己的空手道系统、型式与理念,受到相当的瞩目与欢迎。

1987年,芦原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异状,经过检查发现是罹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而芦原的身体也在90年代初期开始恶化,最后在1995年4月24日病逝。

芦原英幸死后,芦原会馆的馆长一职由他的儿子芦原英典所继承。

相关

  • 克莱尼斯蒂芬·科尔·克莱尼(Stephen Cole Kleene,1909年1月5日-1994年1月25日)美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主要从事对可计算函数的研究,而他的递归理论研究有助于奠定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 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一种肱骨外髁突附近(肘关节外侧)酸痛的症状。前臂伸肌肌腱在抓握东西(如网球拍)时收缩、紧张,过多使用这些肌肉会造成这些肌肉起点的肌腱变性、退化和撕
  • NOsub2/subF硝酰氟(化学式:NO2F)是最常见的硝酰盐之一。它首先由莫瓦桑于1905年制得。硝酰氟与硝酸根离子是等电子体,也为平面结构。通常状态下为无色气体,共价性较强,熔点-166°C,沸点-72.5°
  • 洪泛平原河漫滩,又称泛滥平原或洪泛平原,通常位于河流中下游,指由于河流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大片堆积体,是河流堆积地貌的一种。常在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在丰水季节又常被淹没。河漫滩一旦形
  • 撒赫尔地区萨赫勒(阿拉伯语:الساحل‎;英语、法语:Sahel;阿姆哈拉语:ሳህል,意为“(撒哈拉的)海岸”)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地区之间的一条总长超过5,400公里、最宽可达1,000
  • 约克郡-亨伯约克郡-亨伯(英语:Yorkshire and the Humber),英国英格兰下辖的9个次级行政区之一,涵盖过去的约克郡以及林肯郡北部。约克郡-亨伯旧名约克郡及亨伯赛德(Yorkshire and Humberside),
  • 沙贾汉沙贾汉(乌尔都语:شاه جهان‎‎;印地语:शाह जहाँ;英语:Shah Jahan;波斯语:شاه جهان‎;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或译沙贾汗、沙迦罕,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
  • 山扁豆属山扁豆属(学名:)又名假含羞草属,是豆目豆科的一属。本属属于苏木亚科、决明族、决明亚族。过去,本属与决明属()均被归类于阿勒勃属(),中文名为“决明属”,但现已知本属是决明属的旁系群
  •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俄语:Влади́мир Во́льфович Жирино́вский;1946年4月25日-),原姓埃德尔斯坦(俄语:Эйдельште́йн),
  • 姜树茂姜树茂(1933年-1993年),男,山东莱西人,中国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