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控振荡器

✍ dations ◷ 2025-08-22 13:14:39 #振荡器,合成器模块,无线电电子学,电子设计

压控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是一种以电压输入来控制振荡频率的电子振荡电路设计。其振荡的频率或重复的比例会随着直流电压的不同而改变,这个特性可以用来将调变讯号当做压控振荡器的输入而产生不同的调变讯号,像是FM调变、PM调变、PWM调变。

高频压控振荡器的电压控制频率部分, 通常是用变容二极管 C 与电感 L, 所接成的 LC 谐振电路。提高变容二极管的逆向偏压, 二极管内的空泛区会加大, 两导体面之距离一变长, 电容就降低了, 此 LC 电路的谐振频率, 就会被提高. 反之, 降低逆向偏压时, 二极管内的电容变大, 频率就会降低.

而低频压控振荡器则依照不同频率而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以改变对电容的充电速率为手段来得到一个电压控制的电流源。参见波型产生器。

一个“压控石英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crystal oscillator, VCXO)”通常被使用在下列场合:当频率需要在小范围内的调整时、当正确的频率或相位对于振荡器而言是十分重要时、利用不同电压来当作控制源的振荡器、用来分散在某个频率范围内的干扰使该频段不受到太大的影响。压控石英振荡器的典型频率变化在数十个 ppm 之间,这是因为高品质系数(Quality Factor, or Q Factor)的石英振荡器只会产生少量的频率范围位移。

当射频电路发射(transmitter)电波时会有热量产生而发生频率漂移,而使得“温度补偿压控石英振荡(temperature-compensated VCXO, TCVCXO)”被广泛的使用,因为 TCVCXO 不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改变其压电特性。


压控振荡器常被用在:

相关

  • IgE免疫球蛋白E(英语:Immunoglobulin E,简称IgE)是一类只发现于哺乳动物内的抗体,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小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E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效应B细胞合成,IgE的单体由
  • 科学网科学网(英文:ScienceNet),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中文综合性科学网站,于2007年1月18日正式上线,目标是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旗下的科学网博客为
  • Frederick Douglass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全名Frederick Augustus Washington Bailey,1818年2月-1895年2月20日),一位革命家、政治家、演说家、作家。在马里兰州从奴隶生活中逃脱
  • 标·马艾比尔·马赫(英语:Bill Maher,1956年1月20日-)有译为“马艾”、“马厄”、“马赫”等不同译法。美国著名单口喜剧表演者、电视清谈节目主持及作家,亦是不定期的社会及时事评论员。
  • 广德广德(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号,共计2年。当时河西走廊被吐蕃占领,唐朝西域与中原隔绝,西域将士不知道唐朝已改元,仍继续使用广德年号,有文物显示他们至少使用该年号
  • 7号染色体人类的7号染色体是23对染色体的其中之一,正常状况下每个细胞拥有两条。此染色体含有大约1亿5900万个碱基对,占细胞内所有DNA的5%到5.5%。其中约有1000到1400个基因,依预测方式
  • 德妮兹·加姆泽·埃尔居文德妮兹·加姆泽·埃尔居文(土耳其语:Deniz Gamze Ergüven,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
  • 德州电锯杀人狂 (2003年电影)《德州电锯杀人狂》(英语:)是一部2003年美国砍杀电影,由马可斯·尼斯佩执导,斯科特·柯萨尔编剧,迈克尔·贝和麦克·弗雷斯监制。主演包括杰西卡·贝尔、乔纳森·塔克、艾芮卡·莉
  • 竹夫人 (电影)《竹夫人》(英语:)是导演李翰祥在晚年执导的情色电影,翻拍自他在一九七零年代的电影《风月奇谭》。讲述了两名被卖入青楼的女子的故事。本片在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列入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基巴利契奇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基巴利契奇(英语:Nikolai Ivanovich Kibalchich;俄语: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Кибальчич;乌克兰语:Микола Іванович Ки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