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电铃

✍ dations ◷ 2025-09-07 10:31:57 #牛津大学历史,物理学实验,物理学史,1840年科学,1840年作品

牛津电铃(英语:Oxford Electric Bell)也称牛津电子钟或克拉伦登干电堆(Clarendon Dry Pile),是一个实验电铃,设立于1840年,并在此后几乎不间断运行。它是神职人员兼物理学家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为收藏而购买的第一批仪器之一。该设备位于英格兰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英语:Clarendon Laboratory)门厅附近的走廊中,尽管因放在两层玻璃后面而无法听到铃声,但仍在响。

该实验包括两个黄铜铃铛——每个放在一个干电堆(一种早期电池)下方,一对串联的干电堆。铃舌是一个直径约4毫米的金属球,悬吊在两个干电堆之间,因静电力的作用使铃声交替响起。当铃舌碰到一个铃铛时,它被干电堆充电,然后被静电排斥,并被另一个铃铛吸引,如此反复。使用静电力意味着虽然需要高电压来产生推动,但只有极少量电荷从一个钟罩带到另一个钟罩,这也是该装置安装后干电堆持续有效的原因。其振荡频率为2赫兹(每秒循环2次)。

其干电堆的确切结构未知,只知道它们是用熔融的硫涂覆以作绝缘,并据猜测可能是赞伯尼电堆(英语:Zamboni piles)。

某种意义上,该设备在区分两种不同的电作用的理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接触张力(英语:contact tension)理论(一种基于当时流行的静电原理的过时科学理论)和化学作用理论。

牛津电铃并未表现出永动机性质。如果铃舌没有先被磨尽,当两个干电堆的电荷均匀分配时,铃声将终止。牛津电铃自1840年以来已响起约100亿次,并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耐用的电池”。

自1840年以来,除偶尔因高湿度而短暂中断外,铃声还在不断响起。 此铃可能制造于1825年。

相关

  • 熔融状态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一个过程(又称熔解,其中冰的熔化又写作融化、融解)。固态物质中的内能增加(通常借由加热或加压)至一特定的温度(称之为熔点),在该温度下(或对于非纯物
  • 三联苯三联苯(C18H14,又名二苯基苯或联三苯)是一类由密切联系的芳香烃,由中心的苯环和两个苯基取代基构成,有三种异构体:邻三联苯、间三联苯和对三联苯。商品级联三苯一般位三种异构体的
  • 马尔代夫议会联合政府 (44)在野党 (35)人民议会(迪维希语:ރައްޔިތުންގެ މަޖިލިސް,拉丁转写:Rayyithunge Majilis)是马尔代夫的国家立法机关。人民议会实行一院制,由85名议
  • 尤卡坦玛雅语尤卡坦玛雅语又称为尤卡坦语,是尤卡坦半岛上玛雅人的语言,同时也使用于伯利兹北部及危地马拉的部分地区,然而这个语言却可追溯至 5,000 年前古典玛雅语的尤卡坦方言。对当地使
  • 盘营客运专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米尔恩湾省米尔恩湾省(英语:Milne Bay Province、巴布亚皮钦语:Milen Be),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部的一个省,包括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当特尔卡斯托群岛、本尼特群岛、路易西亚德群岛、卡尔瓦多
  • 票据票据(英语:Negotiable instrument), 是一种“根据书面所述,无条件自动实行其内容的凭证”。在过去票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指定的款项和付款内容,票据权力或所涉及的物资,构成为
  • 张文光 (清末民初)张文光(1884年-1914年1月14日),字绍三,云南腾越(今腾冲县)人。清末民初革命家。在云南辛亥革命中,领导滇西起义。早年,张文光在缅甸经商。与杨振鸿结识,1906年(光绪3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 电影之都电影之都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以电影制作著称的城市。 2009年6月11日,英格兰的布拉德福德成为第一个“电影之都”。 2010年,澳大利亚悉尼成为第二个正式认定的电影之都
  • 2013年静冈县知事选举川胜平太 无党籍川胜平太 无党籍2013年静冈县知事选举(日语:2013年静岡県知事選挙),是于2013年(平成25年)6月16日所举行的日本地方选举,以决定下任的静冈县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