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炮

✍ dations ◷ 2025-04-28 06:19:05 #山炮,武器

山炮(英语:mountain gun)是火炮的一种,设计来进行山地战和其他难以运进重武器的地方的战斗,这项武器大约在19世纪开始出现;在美国内战中,这些便携的炮也称为山地榴弹炮,山炮的角色到20世纪中期逐渐被迫击炮取代式微。

山炮的设计虽然与步兵炮类似,但口径是野战炮标准,火炮特色是短炮身、低初速,弹道特性偏向榴弹炮。对这项投射武器来说,火力、射程都可以折衷,设计重点是方便运输;因此山炮除了重量轻盈,设计时也将火炮作为许多模组化零附件组合而成,在必要时可拆卸采用驼兽背负,甚至是人力搬运。有了山炮,部队在迫击炮还没发明以前,只有它可以供给他们在山地作战时火力支援。由于它们能拆成小的部件装入袋中,所以也称为打包炮及便携榴弹炮。

第一款可分解运输的山炮是美国开发,为M1841式山榴炮(英语:M1841 Mountain Howitzer);它是19世纪常见的青铜制、炮口装填、黑火药推进、发射实心钢球炮弹的小型炮,不同于其它火炮之处在于M1841可将火炮分解为炮架、炮身、高低机后运输,主要用于美墨战争。

第一种后膛装填、具有制退复进机、还能能快速拆解和安装的近代后装式山炮是1890年代两名希腊陆军设计师P. Lykoudis和Panagiotis Danglis所作(后者的名字命名了75毫米施奈德-当利斯炮)。 不过希腊陆军并没有重视他们的发明,最后他们将这项发明向法国施耐德公司推销,施耐德成功的将他们的概念实体化,成为施耐德-当利斯式75毫米山炮(英语:75 mm Schneider-Danglis 06/09),这项武器在1907年赢得希腊陆军青睐采用,并在巴尔干战争时展现了它的价值。

后来许多国家陆续制造出后膛式山炮,除了山地部队外,空降部队同样需要轻盈紧致的火力支援武器,因此山炮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仍持续沿用了一段时间;直到二战结束后,迫击炮大型化、榴弹枪出现、空中支援武力的诞生改变了这些轻装部队的作战生态,山炮的存在变得可有可无,在届龄之后陆续退役。最后一款开发的山炮是1980年代由罗马尼亚所研发,为了适应在布切吉山脉地带的战斗而设计。但该型山炮在2008年已缴库封存。

相关

  • 惯性在物理学里,惯性(英语:inertia)是物体抗拒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艾萨克·牛顿在钜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定义惯性为:
  • 导热系数热导率(英语:Thermal conductivity)其符号为 k {\displaystyle k} 、 λ {\displaystyl
  • 欧亚猞猁(L. lynx)亚欧猞猁、又称欧亚猞猁(学名:Lynx lynx; 汉语拼音:Ōu-Yà shēlì,注音符号:ㄡ ㄧㄚˋ ㄕㄜ ㄌㄧˋ) 是一种产于欧洲和西伯利亚森林的中型猫科动物,一般直接称猞猁。猞猁外形似猫
  • 皮耶罗·安韦萨皮耶罗·安韦萨(意大利语:Piero Anversa,1938年9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干细胞学者,因提出心脏干细胞而闻名,但之后被证实是学术骗局。安韦萨1965年毕业于帕尔马大学病理解剖学
  • ERG3ERG3 或甾醇-C5-去饱和酶(英语:Sterol C5-desaturase)是真菌酿酒酵母()的涉及麦角固醇生物合成的一种酶,与人类基因组中的CS5D同源,可定位于内质网或囊泡中,催化表甾醇的C5(6)脱氢形
  • 林连昆林连昆(1931年6月12日-2009年9月7日),原名李庆章,出生于北京,中国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导演。194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普通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后,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 罗美玲 (歌手)罗美玲(泰雅语:Yokuy Utaw,音译:尤桂·伍道,1979年12月9日-),台湾原住民歌手、演员,出身自北得拉曼山下的泰雅族新竹县尖石乡新乐村水田部落,以偶像剧《名扬四海》的片尾曲〈爱一直闪
  • 施泰特讷湖坐标:47°53′37″N 12°21′24″E / 47.89370°N 12.35656°E / 47.89370; 12.35656施泰特讷湖(德语:Stettner See),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东南部,由巴伐利亚州负责管辖,处于基姆湖
  • 日本气象厅命名台风列表 日本气象厅命名台风,指的是因严重影响日本,而被日本气象厅赋予一个特殊名称的太平洋热带气
  • 患难 (小说)患难(英语:)是雅各·法瑞尔1970年写的小说, 讲述一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回国的爱尔兰陆军少校, 希望可以与一个女人结婚,但她一直回避他 – 不过他仍留在她的旅馆里等待着。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