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炮

✍ dations ◷ 2025-07-31 11:18:17 #山炮,武器

山炮(英语:mountain gun)是火炮的一种,设计来进行山地战和其他难以运进重武器的地方的战斗,这项武器大约在19世纪开始出现;在美国内战中,这些便携的炮也称为山地榴弹炮,山炮的角色到20世纪中期逐渐被迫击炮取代式微。

山炮的设计虽然与步兵炮类似,但口径是野战炮标准,火炮特色是短炮身、低初速,弹道特性偏向榴弹炮。对这项投射武器来说,火力、射程都可以折衷,设计重点是方便运输;因此山炮除了重量轻盈,设计时也将火炮作为许多模组化零附件组合而成,在必要时可拆卸采用驼兽背负,甚至是人力搬运。有了山炮,部队在迫击炮还没发明以前,只有它可以供给他们在山地作战时火力支援。由于它们能拆成小的部件装入袋中,所以也称为打包炮及便携榴弹炮。

第一款可分解运输的山炮是美国开发,为M1841式山榴炮(英语:M1841 Mountain Howitzer);它是19世纪常见的青铜制、炮口装填、黑火药推进、发射实心钢球炮弹的小型炮,不同于其它火炮之处在于M1841可将火炮分解为炮架、炮身、高低机后运输,主要用于美墨战争。

第一种后膛装填、具有制退复进机、还能能快速拆解和安装的近代后装式山炮是1890年代两名希腊陆军设计师P. Lykoudis和Panagiotis Danglis所作(后者的名字命名了75毫米施奈德-当利斯炮)。 不过希腊陆军并没有重视他们的发明,最后他们将这项发明向法国施耐德公司推销,施耐德成功的将他们的概念实体化,成为施耐德-当利斯式75毫米山炮(英语:75 mm Schneider-Danglis 06/09),这项武器在1907年赢得希腊陆军青睐采用,并在巴尔干战争时展现了它的价值。

后来许多国家陆续制造出后膛式山炮,除了山地部队外,空降部队同样需要轻盈紧致的火力支援武器,因此山炮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仍持续沿用了一段时间;直到二战结束后,迫击炮大型化、榴弹枪出现、空中支援武力的诞生改变了这些轻装部队的作战生态,山炮的存在变得可有可无,在届龄之后陆续退役。最后一款开发的山炮是1980年代由罗马尼亚所研发,为了适应在布切吉山脉地带的战斗而设计。但该型山炮在2008年已缴库封存。

相关

  • 肠系膜缺血肠系膜缺血(Mesenteric ischemia)是描述因肠系膜的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小肠损伤的情形。肠系膜缺血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发病的常见症状为突然剧痛。患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
  • 散射当传播中的辐射,像光波、音波、电磁波、或粒子,在通过局部性的位势时,由于受到位势的作用,必须改变其直线轨迹,这物理过程,称为散射。这局部性位势称为散射体,或散射中心。局部性位
  • 霍朗赫布霍朗赫布(英语Horemheb)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末代法老(约公元前1319年—约公元前1292年在位)。他恢复了被阿肯那顿废除的传统。重新以孟斐斯为首都。并摧毁崇拜阿顿的新
  • 流浪猫流浪猫也称为街猫或野猫,多为混种猫,是指一些脱离人类饲养生活的家猫以及其后代,它们因为被遗弃、迷失或其他原因,离开了驯养环境,有些野猫是独自生活,也有许多聚集形成野猫群,有时
  • UTC−10:00UTC−10:00比协调世界时慢10小时,使用此时区的区域如下:
  • 紧急外科医生摩托车紧急外科医生摩托车是一部只运载外科医生抵达紧急现场的摩托车。当伤者在运送途中需要急救时可以大派用场。在1998年,德国开始这个先导计划。在1998年-2000年期间,Weyhe-Leeste
  • 张祥 (教授)张祥,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6月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6月于
  • 芦笛岩芦笛岩位于广西桂林市西北郊的芦笛公园内的光明山上,因为其洞口长有可以做芦笛的芦笛草得名(一说是因为该草被吹响的声音似笛声)。芦笛岩常与七星岩并称为芦笛七星岩,是桂林山水
  • 王志元王志元(18世纪?-1842年),四川省成都府华阳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清朝军事将领,武探花。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登武进士一甲第三名,授二等侍卫。道光二年,拣发贵州以游撃用。道光五年,任安义
  • 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是武汉大学的图书馆,位于中国武汉珞珈山,包括文科分馆、理科分馆、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和医学分馆等五个分馆,为2000年四校合并之后,合并各校区图书馆系统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