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陷阱

✍ dations ◷ 2025-04-25 05:56:37 #相机陷阱
相机陷阱指使用动作传感器、红外探测器或其他光束作为触发机关的遥控相机。它常被用来拍摄摄影师不容易直接拍得的画面,多运用在生态研究领域,例如监督狩猎、观察野生动物、寻找稀有物种等。这种遥控相机的质量在近些年不断得到提高,在野外观察中也愈来愈流行。相机陷阱的一大优点是它可以捕捉到更加精细的镜头,比起单纯的人类观察来说,它拍摄的影像还可以反复观看。 此外,相机陷阱可以持续、静音运行,也很少会打扰到野生动物。 不过因为有些动物嗅觉、听觉极为敏锐,还是可以发现相机陷阱的踪迹的。因为记载数据很精确,相机陷阱还可以用来计算一个地区的动物数量,这比单纯靠人力来数要方便而实惠得多。此外还可以用来探测、寻找新的或珍稀物种。相机陷阱也可用来探测动物的行为和行动模式。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内的动物保护组织和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会用相机陷阱来记录偷猎等不法行为。早期的相机陷阱只有简单的摄影或单拍功能,而今由于数字摄影的应用,相机陷阱拍摄的照片已经可以直接上传到电脑上了。相机电池寿命是影响其性能的一大要素,一些相机陷阱虽然可以拍摄很长时间但是因装配了大型电池而笨重、难以移动。因为需要遮风挡雨并进行伪装,这些相机一般会放在防水盒子中。 这些盒子应有防噪设计以免其他动物的好奇行为使其拍摄效果受到影响。即使有重重保护,天气和其他不可测因素还是会影响到相机陷阱的效果。 有时当一些研究者找到他们设置的相机时,它已被破坏掉了,或者因为被野生动物推翻而只摄到了很少的影像。 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的方法之一是直接将相机设置到动物身上。想要拍到重要的信息就需要精心选择相机设置地点,例如一些矿物质盐地或狩猎小径等都是常发现野生动物的地点。一些昆虫和鸟类因为个体太小所以难以触发拍摄快门,而一些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则可能不会被热感或红外线摄像机拍到。

相关

  • 鼻病毒人类鼻病毒A (Human rhinovirus A) 人类鼻病毒B (Human rhinovirus B) 人类鼻病毒C (Human rhinovirus C)鼻病毒(学名:rhinovirus,rhino-是希腊文“鼻”的意思)是最常造成一般感
  • 二十世纪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该世纪最初属于“不列颠治世”后期,是工业革命大爆发的年代,识字率大量提升,科学研究一日千里,人类学会了制造航天器与
  • 醋酸乙酸,也叫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纯正且近乎无水的乙酸(含水量1%以下)称为“冰醋酸”,为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
  • 比利牛斯山比利牛斯山,位于欧洲西南部,山脉东起于地中海,西止于大西洋,分隔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也是法国与西班牙的天然国界,山中有小国安道尔。长435公里,宽80-14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
  • 白俄罗斯城市列表以下是白俄罗斯城市列表-白俄罗斯共和国最发达的城市类别。许多城市的状态是继承自苏联的。BSSR的城市类别设立于1938年,是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设立的。他共设立了11个Obla
  • 汉弗莱·吉尔伯特汉弗莱·吉尔伯特(英语:Humphrey Gilbert,1539年-1583年9月9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他曾于1583年航行到纽芬兰岛,试图寻找一条西北航道。他还出版有关于西北航道的论
  • 刘邦友血案刘邦友血案发生于1996年11月21日早晨,桃园县县长官邸的一起震惊台湾社会的枪击杀人案件,造成八死一重伤,其中包括桃园县长刘邦友本人。刘邦友也因而成为台湾地方自治史上第一位
  • 的士数第 n {\displaystyle n} 个的士数(Taxicab number),一般写作 Ta ⁡ ( n
  • 汪堃仁汪堃仁(1912年4月23日-1993年9月18日),出生于湖北嘉鱼,籍贯安徽休宁,中国生理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北
  • 明实录《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