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

✍ dations ◷ 2025-04-26 10:56:42 #天文学,天文学史,太阳系,彗星,太空船探测的彗星

~0.002

哈雷彗星(正式名称是1P/Halley)是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5-76年就能从地球上看见,是唯一能用肉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人一生中可能经历两次他的来访。其它能以肉眼观察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美丽,但可能要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

至少在公元前240年,或许在更早的公元前466年,哈雷彗星返回内太阳系就已经由天文学家观测和记录到。在华夏、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英国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最先使用开普勒第三定律估算出他的周期,1758-1759年彗星再次来临的时候,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以纪念哈雷的工作。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时,人类第一次用太空船详细观察彗星,得到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彗星结构的假设,如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比较正确地预测了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宇宙尘埃的混合物。资料使科学家建立了更准确的模型;例如,哈雷彗星的表面大部分是宇宙尘埃,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

哈雷是第一颗被确认的周期彗星。文艺复兴之前,多数哲学家认定彗星的本质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扰动,如亚里斯多德所论述的。第谷在1577年推翻这种想法,他以视差的测量显示彗星必须比月球更远。许多人依然不认同彗星轨道是绕着太阳,并且假定它们在太阳系内的路径是遵循直线行进的。

1687年,艾萨克·牛顿发表了它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介绍引力和运动的规律。虽然他怀疑在1680年和1681年相继出现的两颗彗星是掠过太阳之前和之后的彗星(1680年大彗星,后来发现他是正确的),但因为他的工作还未完成,因此未将彗星放入他的模型中。牛顿的朋友爱德蒙·哈雷在1705年发表《天文学对彗星的简介》,使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对彗星轨道的影响。他检视历史的纪录后,发现1682年出现的这颗彗星与1531年阿皮昂(Petrus Apianus)、1607年开普勒观测的彗星的轨道要素几乎相同。因此哈雷推断这三颗彗星是同一颗彗星,周期在75-76年之间。在粗略的估计行星引力对彗星的摄动之后,他预测这颗彗星在1758年将会再回来。

虽然直到1758年12月25日,这颗彗星才被德国的一位农夫和业余天文学家约翰·帕利奇(英语:Johann Georg Palitzsch)观测到,哈雷的预测是正确的。它受到木星和土星摄动延迟的影响618天,直到1759年3月13日才通过近日点。三位法国数学家亚历克西斯·克劳德·克莱罗、拉朗德和妮可-雷讷·勒波特组成的小组,认为这个效果使它提前了一个月回归(与4月13日有一个月的误差)。哈雷于1742年逝世,未能活着看见这颗彗星的回归。彗星回归的确认,首度证实了除了行星之外,还有其他的天体绕着太阳公转。这也是牛顿天体物理学最早成功的预测。1759年,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将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以纪念爱德蒙·哈雷的工作。

一世纪的犹太天文学家可能已经认为哈雷彗星会周期性出现。提出这理论是注意到在一篇犹太法典的短文中提到:"有一颗星隔70年出现一次,会使船长发生错误" 。

最先和最完备的哈雷彗星纪录皆在中国;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在欧洲,哈雷彗星的纪录也十分详尽,最早的纪录在前11年,但哈雷彗星回归与其他彗星一样,被众多迷信的居民联想成稀罕的灾星,与灾祸联系在一起;1066年4月回归时,英国刚好遇着诺曼底公爵王朝前的侵略战争,当时居民见到彗星高挂的恐惧情况被绘在贝叶挂毯上留传后世。

大业三年三月辛亥,长星见西方,竟天,干历奎、娄,至角、亢而没;至九月辛未,转见南方,亦竟天,又干角、亢,频扫太微、帝座,干犯列宿,唯不及参、井,经岁乃灭。

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

端拱二年七月戊子,有彗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晨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

绍兴十五年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丙申复见于参度。五月丁巳,化为客星,其色青白。壬戌留守张,至六月丁亥乃销。

大德五年八月庚辰,彗出东井二十四度四十分,如南河大星,色白,长五尺,直西北,后经文昌、斗魁,南扫太阳,又扫北斗、天机、紫微垣、三公、贯索,星长丈余,至天市垣,巴蜀之东,梁楚之南,宋星上,长盈尺,凡四十六日而灭。

直至1910年回归时,部分民众仍对哈雷彗星充满恐惧。当时经算出来的结果显示:过近日点后的哈雷彗星彗尾将扫过地球,有报纸故意夸大其恐怖性,称彗尾中有毒气会渗入大气层,并毒死地球上大部分人,正如科学家所预料的,这种情况并未发生。但当时有些偏僻村落的人感到异常恐慌,报导称中欧和东欧甚至有人因此自杀。

这次回归开始,哈雷彗星有了照片和光谱纪录;是次回归最早在1909年9月11日被发现,当时彗星光度16等;1910年5月中旬直至月底的彗核亮度达2-3等,5月17日彗尾长达100度,往后更发展至140度之长。由于天文学家已预计5月20日地球经过哈雷彗星的彗尾(两者相距只有0.15 AU),这样引起包括气象学研究人员对环境的监测。这段时间拍下的彗头照片显示彗头复杂动荡的结构,并且有晕状和鸟冠状的光芒,5月24日彗核中心分为两个,各被抛物线状物包围;当年8月时为9等星,翌年1月时变为13~14等,那次回归最后观测纪录是1911年6月16日。

哈雷彗星1986年的回归是人类有史以来作对它所作的最详尽的一次观测,尽管这次回归它远远没有以往回归时那样的明亮。假如没有现代的观测与分析工具,这一次回归可能不被人们发现。1982年10月16日回归途中的哈雷彗星率先被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5米反射望远镜以CCD捕捉到,当时光度为24.2等,当时暂定名为1982I。

由于1910年观测时没有计划,当时各天文台观测方法和仪器上没有互相连系,故没有良好成果。为更有效协调全球观测网络,世界各天文台和天文爱好者之间联合观测。以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JPL)为中心,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赞助,并经国际天文学联会(IAU)赞同,由22位天文学家组成委员会于1982年8月16日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8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成立“国际哈雷彗星观测计划”(International Halley Watch,IHW)。计划有统一的观测原则,出版规范观测资料和方法,也考虑资料整理,因此使比较研究更容易。此计划由1983年10月中旬开始直至1987年末,不间断的对哈雷彗星观测。

为了观察哈雷彗星,当时参加这场国际哈雷彗星观测计划的国家所属太空中心中,美国国家太空总署、前苏联太空局、欧洲空间局以及日本宇宙空间研究所发射了七架宇宙探查器,其中由美国发射的ICE、欧洲发射的乔托号、日本发射的先驱号和彗星号以及前苏联发射的维加一号和二号,在天文迷中普遍被称作“哈雷舰队”。

1991年2月,南欧天文台以1.54米丹麦望远镜观测到哈雷彗星的亮度突然从25等增亮至21.5等,并冒出20角秒(约20万公里)的彗发,这可能是受到一颗小行星的撞击或者太阳耀斑的激波激发所致。

在20世纪最后一次在拍摄中发现哈雷彗星为1994年1月10日,以智利的3.58米新技术望远镜(New Technology Telescope)观测。2003年3月6日,天文学家以南欧天文台三座8.2米VLT望远镜在长蛇座头部再次拍到它(81张照片,共计九小时曝光),距地球27.26 AU(40.8亿公里),光度28.2等;天文学家相信:以现时观测技术,即使它在2023年过远日点(35.3 AU)还要暗2.5倍之下,也可拍到其影像。哈雷彗星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


相关

  • 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又称TSH(英语: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 or Thyrotropin),是一个由垂体前叶当中的促甲状腺激素细胞所分泌的肽类激素。该激素用于调节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
  • 痒,中医叫风瘙痒,是一种使动物有对发生部位产生抓挠欲的不快感觉,与疼痛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生多源自周围神经系统(皮痒性和神经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性、神经源性和心理性)。皮
  • 于松于松(法语:Usson)是法国多姆山省的一个市镇,属于伊苏瓦尔区。该市镇总面积5.43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266人。于松人口变化图示
  • 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Carl-Gustaf Rossby,1898年12月28日-1957年8月19日),是瑞典﹣美国气象学家,也是芝加哥气象学派的创始人,他首先以流体力学解释大气的大域运动 。1898年生于瑞
  • 电传导与热传导彼此之间的关系维德曼-夫兰兹定理是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海因里希·维德曼(Gustav Heinrich Wiedemann)和鲁道夫·夫兰兹(Rudolph Franz)于1853年由大量实验事实发现,它描述了金属电导率σ和
  • 联盟1号联盟1号(俄语:Союз 1)苏联第三代载人航天计划联盟计划所发射的第一艘实际载有乘员的宇宙飞船。该飞船的设备故障导致了一场严重的航天事故,宇航员科马洛夫在事故中牺牲。联
  • 细胞区室细胞区室(英语:cellular compartment,亦称为细胞腔隙)是细胞生物学中使用的名词,包括所有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封闭的部分,它们多被单层或双层的磷脂所包围。绝大多数的细胞器均被视
  • 恶魔的谜语《恶魔的谜语》(悪魔のリドル),为高河弓原作,由南方纯插画的日本漫画作品。于角川书店出版的“月刊Newtype”在2012年9月号开始连载至2016年11月号,单行本第五卷于2016年12月10日
  • 拉瓜尔拉体育会拉瓜尔拉体育会(Deportivo La Guaira)是委内瑞拉的一间职业足球会,成立于 2008 年,并于 2009 年成功升上委内瑞拉足球甲级联赛。球队位于卡拉卡斯。
  • 内多·纳迪内多·纳迪(意大利语:Nedo Nadi,1894年6月9日-1940年1月29日),意大利男子击剑运动员。 他曾在1912年夏季奥运会上获得1枚金牌,在1920年夏季奥运会上获得5枚金牌,也是唯一一位在单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