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投票

✍ dations ◷ 2025-10-20 03:28:17 #强制投票
强制投票是强迫公民领票、投票,或到达投票所报到的措施。因为秘密投票,强制投票措施无法禁止公民投下无效票。如果合资格选民不前住投票所报到,他可被罚款,失去社会服务资格,或可被监禁。在实施强制投票的选举或公投中,其投票率一般是非常高的。把投票视为公民责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雅典古典民主时代。当时的投票方法仍然是自愿的,然而依照阿里斯托芬的一出话剧《阿卡奈人》(The Acharnians)中所描述,一些人好似被强迫带到议事场地一样。这个安排与现代的强制投票大为不同。依义务说或权利义务说,投票也是人民义务,因此采强制投票。最常用来支持强制投票的理由是,强制投票可以提高公民的参与,确保国家可以代表所有公民,而不仅是只代表那些愿意投票的公民。这也迫使政府去关心那些政治不活跃的人士。另外投票也被视为公民责任,一如缴税一样。公民有责任缴税及成为陪审员,因此公民也有责任投票。强制投票下的政治领袖有时也会声称他们的当选,比起没有有强制投票下的当选者较有合法性。这是因为高投票率的原故。基于上述支持理由,强制投票措施通常也有便利投票的措施,例如投票只在周六或周日举行,减少因公不能投票的可能。设立流动投票箱可以令年老,行动不便或因病留院的人士投票。设立邮递投票则可便利因公外出的人士投票。依权利说,投票是人民权利,因此投票与否自行决定。反对强制投票的理由视投票并非责任,而是权利。要落实这个权利,公民应有权决定投票,亦有权决定不投票;此论点主张投票正如言论自由,并不意味强迫发言一样。这也正如很多地区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但少地区强迫买医疗保险或强迫保健一样。一些宗教或教派(例如耶和华见证人)认为信众不应参与世俗政治事务,强迫投票措施就形成伤害他们的宗教自由。不过,在立法强迫投票时,可以指明以宗教理由得免罪。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强制投票的法律是侵犯个人自由,而任何罚款,监禁或惩罚都是压迫性的,如同“征税就是小偷”一样。也有一些反建制主张认为,不投票行为是反映他们对整个建制的不满,因此投什么对他们都是不适当的。强制投票也会令政治团体加强向一些未有政治意向人士拉票。一方面有论点认为这样妨碍极端主义(因为没政治主张者一般不支持极端主张),但另一方面亦有论点认为这会令投票水准下降,因为投票者对政治未有认识便被迫投票

相关

  • 组织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组织学(英语:histology)是一门对生物组织
  • 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剂(英语:general anesthetics)是麻醉药中的一类。麻醉药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和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
  • J07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7(疫苗类)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红外线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可以观测到红外辐射的天体,是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为400纳米(蓝色)至700纳米(红色),波长比700纳米长但仍比微波短
  • 持久自由军事行动持久自由行动(英语: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是美国及其盟国所组成的联军,自2001年起开始执行、一连串针对基地组织和对该组织进行庇护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所采取之军事行动的
  • CD22n/an/an/an/an/an/an/an/an/an/aCD22,名为分化簇-22(英语: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22),是成熟B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受体,属于SIGLEC(英语:SIGLEC)家族。CD22表现于成熟B细胞的表面
  • 硝酸纤维素硝化纤维(Nitrocellulose),学名纤维素硝酸酯,也称硝化棉、硝基纤维素,通常由棉绒纤维和木浆等纤维材料浸入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液中制得,多数用于制作发射药。与硝化甘油相比,比较稳定
  • NiO一氧化镍,是镍的一种氧化物,化学式为NiO,其中镍的氧化态是+2。因常态下该物质为绿色粉末,故又称绿色氧化镍,以区别于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镍的黑色氧化镍。一氧化镍广泛用于陶瓷和
  • 合酶合酶(Synthase)是催化合成反应的酶类。根据国际生化学会酶委员会对酶的EC编号分类系统,合酶是属于裂合酶类(EC4)中的一个亚类。需要注意的是,合酶与合成酶(Synthetase)是两类不同的
  • 林文义林文义(1953年2月4日-),台北市人,台湾名作家、漫画家、政治评论者,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广播电视科毕业,曾任《书评书目》总编辑、《阳光小集》同仁、《文学家月刊》(学英文化出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