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记(山月記/さんげつき ),是日本作家中岛敦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发表于1942年(昭和17年),是中岛发表的处女作[1]。这一短篇小说讲述了唐代落魄诗人李征变幻为虎后,将其离奇的遭遇告诉其老友袁傪的经过。作者灵感来自于中国清朝《唐人说荟》中的《人虎传》(据传为李景亮所作)[1][注释 1]。山月记之题则取自文中化身为虎的李征所吟诗句“此夕溪山对明月”。
该小说首次发表时,与另一篇《文字祸》合为“古谭”,发表于《文学界》1942年2月号[1]。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国语教科书中也多次收入此作品[注释 2],使其为日本国民所熟知。2015年,野村万斋将该小说改编成舞台剧。
李征是唐代陇西郡人,年少时考中秀才,但居才自傲的他不愿委身于恶俗高官之下,而希望博得诗名。但辞官后他一直生活拮据。为维系家庭生存,李征被迫在地方上谋得一个小吏职务,但自尊心过高的他在一次外出公干途中突然发狂,最后消失在深山之中。
次年,李的旧友袁傪受任监察御史,在赴任途中险些被猛虎吞食。危急时刻,猛虎突然跳入树丛中,只听到传出人声——“好险!好险!”。袁听出这是李征的声音,于是对着树丛方向发问。李征(即虎)经过一阵犹豫后开始与袁对谈,并将变身为虎的奇异经历告诉了老友。
已变成虎身的李征拜托袁傪收集整理他以前的诗作。袁欣然应允,并派手下记录了李创作的诗。袁读了其诗后,认为其“诗人的素质本为一流,但诗作距离一流作品仍有些微差距”,但未明言。而李征也渐渐省悟到其化身为虎的原因可能包括自己莫名的自尊心,自卑以及对于诗作缺少切磋琢磨的勤勉心。此外,李征又拜托老友对尚在家中等待的妻小转达其身已死,并帮助家人不再困于生计。
最终,李征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其性情中的缺陷使他丧失做人的机会。在泪别之际,李征请老友此后勿再沿原路返回(以免自己兽性大发而误食老友)。袁傪一行稍稍远离山丘后,只见丛林中跃出一头猛虎,在月光下咆哮数声后消失在树林中。
中岛敦于1933年至1941年的8年间,在横滨高等女学校担任国语和英文教师。他于教学之余,也仍然坚持追求对于文学的梦想,笔耕不断。1936年,他到小笠原群岛旅行,对于一直以来希望去南洋各岛走一走的愿望更为强烈了。加之他哮喘症状加重,故而任职于南洋厅,也可作为疗养。他于1941年6月赴帕劳工作[2]。
中岛在去帕劳之前,一直挂念着自己已经写成未发表的文稿,最终决定将其暂存于好友深田久弥处。深田拿到的手稿主要是包括《狐凭》、《木乃伊》、《山月记》和《文字祸》等四篇短文的《古谭》[3]。
远在帕劳的中岛期盼着深田能将其手稿出版发表,但一直没得到文章获发表的消息。其实这是深田当初一直没留意这些文章,忘了要帮朋友发表一事。经过了半年左右,深田忽然想起中岛拜托的事,在读完了作品后,颇受震动,于是立即将文稿推荐给了《文学界》杂志社。但由于在战争期间,纸张供应不足,最终深田与杂志社主编河上彻太郎决定仅发表其中的《山月记》和《文字祸》两篇,于是在1942年2月,中岛的文字终于被该杂志刊登[4][5]
中岛在同年3月从帕劳回国后,才知道上述两篇文字被采纳刊发的事[6]。
与中国的原素材《人虎传》相比,中岛更多着墨于李征缘何化身为虎这一点上。在《人虎传》中,李征原与寡妇幽会,但被一家人所妨碍,处于恼怒和报复,他杀害了这一家人,也因此遭了报应变成了猛虎。但中岛完全将变虎的原因改成了内因性,其实也描绘了艺术家自身的狂妄和悲剧性性格[1]。
瀬沼茂树指出,脱胎于人虎传却转化为中岛自身代表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岛自身对于变身题材作品的偏好。中岛一直很喜爱卡夫卡的《地洞(英语:The Burrow)》以及大卫·加内特的《女人变狐狸》,也可以从山月记中看到这些作品的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