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勒尿素合成

✍ dations ◷ 2025-10-28 19:46:27 #人名反应,化学史,脲,有机化学

Wöhler尿素合成是氰酸铵(NH4NCO,或称异氰酸铵)重排为尿素(CO(NH2)2)的化学反应,由弗里德里希·维勒于1828年发现。

维勒从1824年开始研究氰酸铵,他的初衷原本是要合成氰酸铵,但他发现混合氰酸和氨水后蒸干溶液得到的固体并不是氰酸铵,到了1828年他终于证明出这个实验产物是尿素。于是他又用氰酸银与氯化铵反应,用氰酸铅与氨反应,以及用氰酸汞、氰酸和氨反应,结果反应后都得到了尿素,与之前的结论相吻合。 维勒将这个发现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1828年的《物理学和化学年鉴》上。

维勒的这个发现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有力地证明了有机物是可以从无机物合成的,从而推翻了当时阻碍化学发展的生命力论。

现今这个实验常成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具体步骤是将氰酸钾与氯化铵溶液混合加热然后冷却。反应后产生的尿素可以通过加入草酸来鉴别,尿素可与草酸生成白色不溶性的草酸脲(Urea oxalate)。

这个反应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是氰酸铵先分解为氰酸和氨,然后氨再对氰酸进行亲核加成,生成异尿素,经互变异构得到尿素。反应是可逆的,在溶液中大约有5%的氰酸铵。

相关

  • 苏维汇人苏维汇人(拉丁语:Suebi或Suevi,其族名可能来自于原始日耳曼语*swēbaz)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蛮族入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苏维汇人最早出现于史册中是在尤利
  • 东京都东京都(日语:東京都/とうきょうと Tōkyō to */?)是位于日本关东地方的一级行政区,与道、府、县同属日本第一级行政区划(广域地方公共团体(日语:地方公共団体)),为实际上的日本首都
  • Case-control studies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的其中一种研究设计。它是一种较廉宜及惯常使用的流行病学研究,只需少数的研究人员(甚至只是一个)及单一的设备,且不涉及有结构的试验。它的方法是指向一
  • 皿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〇八个(五划的则为第十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皿部归于五划部首。皿部以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
  • 菲舍尔恩斯特·奥托·菲舍尔(德语:Ernst Otto Fischer,1918年11月10日-2007年7月23日),德国化学家。因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与杰弗里·威尔金森一起获得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
  • 科陶德艺术学院伦敦大学科陶德艺术学院(英语:The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英国 /ˈkɔərtoʊld/,常称:The Courtauld)是伦敦大学下的一个学院,主要研究艺术史。成立于1932年,其名是为了纪念工
  • 阿赛尔托比亚斯·米夏埃尔·卡雷尔·阿赛尔(荷兰语:Tobias Michael Carel Asser,1838年4月28日-1913年7月29日),荷兰法理学家。他与阿尔弗雷德·弗里德一起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 早期人类对火的使用人类对火的使用是人类文化演化的转捩点,使人类繁衍。火的使用令人类烹煮食物,并从加热过的食物中摄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火又提供温暖,使人类在寒冷的夜间,及至寒冷的气候中活
  • 平方公里阵平方千米阵(英语:Square Kilometre Array,缩写为SKA)是计划中的下一代巨型射电望远镜阵列,工作在0.10–30GHz的波段,有效接收面积可以达到大约1平方公里,灵敏度将比目前世界上最大
  • 朱仙镇朱仙镇,位于河南省祥符区西南,贾鲁河穿镇而过,古时,水路转淮河可远达扬州,自唐代至民国时期,该镇乃为水陆交通要地,岳飞大败金兵于郾城,进军至此。清时与景德、汉口、佛山并称四大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