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奥西波维奇·克柳切夫斯基

✍ dations ◷ 2025-08-15 12:05:04 #1841年出生,1911年逝世,奔萨省人,莫尔多瓦人,俄罗斯历史学家,俄罗斯宪政民主党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国立大学教师,莫斯科国立大学校友,圣彼得堡科学

瓦西里·奥西波维奇·克柳切夫斯基(俄语:Василий Осипович Ключевский,1841年1月28日-1911年5月25日)莫尔多瓦人,俄国奔萨省人,俄国历史学家。

1841年1月28日(旧历1月16日),克柳切夫斯基生于奔萨省奔萨附近的沃斯克列先斯克村一个东正教乡村教士世家。1865年,从莫斯科大学历史语言系毕业,一直到逝世都在莫斯科工作和生活,曾在各校任教,讲授过从古代到19世纪中叶的俄国历史。1872年,硕士论文《古罗斯圣人传是历史史料》经答辩通过,获硕士学位。1882年,博士论文《古罗斯的大贵族杜马》通过,获博士学位。1882年起,任莫斯科大学俄国史教授。除了教学外,他还参加过多种学术活动。1889年任俄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900年任俄国科学院俄国史及古文物院士。1908年任俄国科学院优美文学荣誉院士。1880年代起,参加不少学术团体活动,成为莫斯科考古学会会员、俄罗斯语文爱好者学会会员、俄国历史及古文物学会会员。1893年到1905年,任俄国历史及古文物学会主席。

克柳切夫斯基在政治上起初受农奴制崩溃时期(1850年代到1860年代)革命民主主义及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反对农奴制及专制,但不支持采取革命手段,所以克柳切夫斯基属自由主义反对派。19世纪末,克柳切夫斯基开始支持君主制。20世纪初,在革命时期,克柳切夫斯基加入立宪民主党,转变为立宪保皇派。

克柳切夫斯基在学术上受莫斯科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索洛维约夫、文学史家布斯拉耶夫、法学史家奇切林影响,继承并发扬了俄国史学传统。他的成就超过贵族史家卡拉姆津,以及他的老师索洛维约夫。克柳切夫斯基的学术观点复杂,起初批判国家学派(特别是批判该派首领奇切林。该派的一个主要论点为国家是俄国历史发展动力),最后和该派思想靠近。受索洛维约夫影响,克柳切夫斯基认为地理条件及殖民在俄国史上起决定作用。他又受布斯拉耶夫、民主派史学家夏波夫等人影响,关注人民经济和生活。1880年代,他在写作及授课中,留意社会经济及阶级关系,这在俄国史学界是创新之举。但1890年代后,强调国家的作用。

克柳切夫斯基所著五卷本《俄国史教程》是俄国史学巨著,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唯一一部从古写到19世纪中叶的多卷本俄国史。

1911年5月25日(旧历5月12日),克柳切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相关

  • 阿巴拉契亚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英语:Appalachian Mountains),又译阿帕拉契山脉,是北美洲东部的一座山系。南起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北至加拿大的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最北部余脉则延伸到魁北克的加
  • 文艺复兴拉丁语文艺复兴拉丁语(英语:Renaissance Latin),又称为人文主义拉丁语(法语:Latin humaniste),为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使用的拉丁语。时间为14世纪至18世纪之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作者模仿了古
  • 斜率斜率用来量度斜坡的斜度。数学上,直线的斜率在任一处皆相等,是直线倾斜程度的量度。透过代数和几何能计算出直线的斜率;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反映此曲线的变数在此点的变化快
  • 1865年-1918年联军的入侵带来的破坏和南方的失败,连同战后在占领区经济的萧条,使得南方人对联邦政府长期心怀不满。面对着战后受到战争破坏的南方,重建成了最迫切解决的问题。重建是在美国内
  • 日内瓦高峰会 (1955年)1955年日内瓦高峰会(英语:Geneva Summit)是一个冷战时期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会议在1955年7月18日举行,是“四大国家”首脑之间的会议,包括美国总统怀特·大卫·艾森豪、英国
  • 福建沿海诸河福建河流列表,列举全部或部分在福建省境内的河流及其出海口所属行政区,并依照流域排列;支流则由河口至源头排序。 由于福建地处东南丘陵,地形多为丘陵,故其河源多、流程短、流速
  • 李健吾李健吾(1906年8月17日-1982年11月24日),笔名刘西渭,山西运城人,中国近现代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文学批评家。李健吾生于山西省运城县。父亲李鸣凤曾担任山西省革命军首领,民国建
  • 尼氏颌吻鳗尼氏颌吻鳗,又称鲱突吻鳗为辐鳍鱼纲鳗鲡目糯鳗亚目糯鳗科的其中一个种。本鱼分布于太平洋区,包括日本、中国沿海、台湾、越南、菲律宾、印尼、夏威夷、美国西岸、所罗门群岛、
  • 吕炳安吕炳安(1917年-1967年1月21日),河北省深泽县营里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33年入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三军分区连指导员、冀中第八军分区营教导员
  • 溪斋英泉溪斋英泉(日语:渓斎英泉,1790年-1848年8月20日)是日本江户时代的男性浮世绘画师。出生于江户星冈(江戸星ヶ岡、现今的千代田区永田町)一带的下级武士家庭,原先家族姓氏为松本,在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