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一号

✍ dations ◷ 2024-09-20 06:04:28 #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TH-1),全称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是一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天津滨海新区提供的异构超级计算机,名称天河的意思为银河。天河一号的操作系统为银河麒麟。2010年10月,经升级后的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天河-1A)以峰值速度(Rpeak)每秒4700万亿次浮点运算、持续速度(Rmax)2566万亿次,超越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美洲虎超级计算机”(Rpeak:2331万亿次;Rmax:1759万亿次),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2014年六月公布的TOP500排名,“天河一号”已掉到世界第五,第一为中国的天河二号,第二名为美国的泰坦 (超级电脑),第三名为美国的Sequoia,第四为日本的京。天河一号第一期由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天津滨海新区共同资助,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共耗资6亿元人民币,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逾200人,于2009年10月29日发布研制成功信息。该计算机由103台机柜组成,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装有3072颗英特尔公司的至强E5540 2.53GHz四核处理器和3072颗至强E5450 3.0GHz四核处理器,共有24,576个处理器核心。天河一号还装备2560块超威半导体公司的Radeon HD 4870 X2显卡,共有5,120个图形处理器用于图形处理器通用编程。天河一号拥有98TB内存和1PB共享的磁盘容量。全系统功率为1280千瓦。2010年10月,《2010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正式对外发布,经过技术升级优化后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1A”,以峰值性能每秒4700万亿次、LINPACK实测值持续性能每秒2507万亿次的性能再登榜首。其配备了14,336颗至强X5670处理器、7,168块基于英伟达公司的Tesla M2050计算卡、2,048颗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飞腾处理器以及5PB存储设备。天河-1A峰值性能提高了3.89倍,持续性能提高了4.45倍,其运算速度与能效均达到当前国际领先水平。升级后的天河一号的实测性能是此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美洲虎”的1.425倍。与诞生于一年前的天河一号一期系统相比,二期系统的峰值性能和持续性能分别提高了2.89倍和3.45倍。中国自主开发的技术包括:天河-1A使用的开源软件包括:Linux作业系统,SLURM作业调度系统,Lustre集群文件系统。

相关

  • 陶文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诗人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属于文学家一类。诗人创作的作品可以是纪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马的史诗;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隐含多种解读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历
  • 米兰-马尔彭萨机场米兰-马尔彭萨机场(意大利语:Aeroporto di Milano-Malpensa;IATA代码:MXP;ICAO代码:LIMC),位于瓦雷泽,距离米兰市中心西北方约49千米(30英里),是米兰大都会区(英语:Milan metropolitan are
  • 盖凯杜省盖凯杜省是西非国家畿内亚的33个省之一,位于该国的东南部,由恩泽雷科雷大区负责管辖,首府设于盖凯杜,北临法拉纳省和基西杜古省,东接马桑塔省,南毗利比里亚,西邻塞拉利昂,面积4,400
  • 环境丰容环境丰容是指的由于周围的复杂环境给其提供的信息处理造成的大脑变化。一般来说环境越是丰富多变,大脑中的轴突数量就越多,树突也越浓密复杂。环境丰容的影响主要于神经发育(英
  • 失蜡法失蜡法(英文lost wax casting),又称脱蜡法,是一种铸造方法,中国古代在青铜器铸造上已经使用这种方法,现代的精密铸造中称为熔模精密铸造。一般用于铸造立体结构非常复杂的、用常见
  • 马其顿人马其顿人(西里尔字母:Македонци,拉丁字母:Makedonci)也称马其顿斯拉夫人,指的是主要居住在北马其顿的一支南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实际上是同一民族。马其顿人以马其顿语
  • 氢氧化银氢氧化银(化学式:AgOH)是不稳定的白色固体,具有两性。由碱金属氢氧化物与硝酸银的90%酒精溶液在−45°C时作用制得,温度升高或溶液浓缩时立即分解为棕色的氧化银和水。室温下用氢
  • 我和我的小鬼们《墙壁之间》(法语:Entre les murs),2008年法国电影,由洛宏·康铁导演。根据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贝戈多(法语:François Bégaudeau)的2006年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是根据作者在巴黎的内城
  • 吴鸿麒日治台湾(1902-1945)吴鸿麒(1902年-1947年),是一位祖籍福建汀州龙岩、生于台湾中坜的客家籍人物。曾于台湾日治时期担任教师、律师,二战结束后任台湾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庭及台湾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