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

✍ dations ◷ 2025-04-27 15:23:10 #火箭炮

火箭炮或称喷进炮是炮兵装备的用火箭推进炸弹(战斗部)进行爆破打击的远射武器,通常专指没有制导能力、完全依赖弹道飞行的火箭类飞弹。单兵可以携带操作的轻型火箭炮通常称为火箭弹。由于火箭弹由自己携带的燃料通过发动机产生的推力飞行,该装置无须考虑像身管式火炮那样承担如巨大的后坐力等问题,故该装置较简单。并且能以大口径多发联装的方式提高发射速度和火力。

主要配用杀伤爆破火箭弹以压制、杀伤有生目标和其他弱防护目标。由于火箭弹的口径比较大,发射时弹丸所受的加速度和撞击力较小,也可以发射特种火箭弹(如扫雷火箭、布雷火箭、照明火箭等)。相比于身管式火炮,火箭炮的火力密集度比较高。缺点是再装填速度慢、射击精度不如身管式火炮。但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发达国家的军队已经装备了带有自动再装填设备的火箭弹运输/装填两用车辆,协同火箭炮一起作战;同时为火箭弹装备各种各样的制导装置来提高精度,有些专业程度已经类似导弹。

早在1621年,当时明朝的《武备志》就记载了以黑火药为能源的火箭弹和其发射装置百虎齐奔箭和群鹰逐兔箭在明朝军队中的使用情况。可以算的上是火箭炮在军事应用的最早记载。

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发明六膛火箭发射器,比起导轨火箭发射器,六膛火箭发射器利用膛线增加了准确度,破坏力及火力更强。

1939年,苏联红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装备火箭发射器的军队。型号是BM13,也就是卡秋莎。目前号称火力最强的是俄国制的BM-30龙卷风多管火箭发射器,最大射程可达到70公里,伤害面积大约67.2万平方米。

多管火箭发射器是一种多发射管无制导的多管火箭发射器,与多管火箭发射器类似,精度及装填速度低,但可在短时间发射大量爆炸性的火箭以命中大范围目标。

相关

  • 义务论义务伦理学是规范伦理学的其中一个理论。义务伦理学认为最高的道德伦理是建基于行为本身,并不会受外来因素影响。与同门的功利主义不同,规范伦理学并不会理会后果因素。它有时
  • 交易交易,又称贸易、交换、互市,是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及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行为。可以是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过程,也可以是以物易物,例如一只黄牛交换三只猪。
  • 胜论胜论学派(梵语:वैशॆषिक,转写:Vaiśeṣika), 古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其创始人为羯那陀(Kanada),理论载于《胜论经》(Vaiśeṣika-sūtra)中,该经写定于公元前2世纪。唐玄奘翻译有《胜
  • 双质子在物理学中,双质子,是指仅含有2个质子、不包含任何中子的核素,可以视为一种假想的氦同位素,因此又称为氦-2(Helium-2,2 He)。一般认为双质子(或氦-2)无法稳定存在,是由于核力的自旋-自
  • 苕酥苕酥是大宜昌、鄂西、重庆一带的小吃。由四川小吃苕酥糖演变而来。“苕”在四川、湖北的方言中是指红薯的意思,苕酥是以红薯为主料,加入部分糯米,制成微小颗粒,由鸡蛋浆粘合在一
  • 藤村操藤村操(日语:藤村 操/ふじむら みさお 、1886年7月 - 1903年5月22日)为北海道出生的旧制一高的学生。于华严瀑布投水自杀。自杀现场所遗留下来的遗书“岩头之感”造成当时的媒
  • 仁川交通公社仁川交通公社(朝鲜语:인천교통공사/仁川交通公社  */?)是韩国仁川广域市的一个国有企业,负责管理仁川广域市的城市公共交通。
  • 丁辅丁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乡试第一。洪武四年,会试第四十九名,登进士二甲,授兵部主事。
  • 秋芳洞坐标:34°13′41.2″N 131°18′12.5″E / 34.228111°N 131.303472°E / 34.228111; 131.303472秋芳洞(日语:秋芳洞/あきよしどう)是位于日本山口县美祢市秋芳町的钟乳洞,被日本
  • 浅野哲也浅野哲也(Asano Tetsuya, 日语:浅野哲也, 1967年2月23日-),日本足球运动员,前日本国家足球队成员。从1991年到1994年,他共为日本国家足球队出场8次,打进1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