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约·维萨拉

✍ dations ◷ 2025-09-13 11:48:58 #尔约·维萨拉

尔约·维萨拉,或译为于尔约·外伊塞莱(芬兰语:Yrjö Väisälä,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聆听),1891年9月6日-1971年7月21日),是一位芬兰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维萨拉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天文学系,指导教授是安德斯·唐纳。维萨拉的主要贡献是光学方面,但他在大地测量学、天文学和光学气象学也有相当贡献。他因此获得绰号“图尔拉(天文台/光学实验室)的魔术师”。另有一本同名的芬兰书籍就是描述他的光学成就。

他的两位兄弟分别是数学家卡勒·维萨拉(芬兰语:Kalle Väisälä)和气象学家维尔霍·维萨拉(英语:Vilho Väisälä)。

维萨拉也是相当狂热的世界语支持者。并曾在1968年担任国际世界语科学家协会(世界语:Internacia Scienca Asocio Esperantista)会长。

维萨拉发展了数种方式以量测光学元件的品质,以及许多制造光学元件的实用方法。

维萨拉以他的方法制造了一些最早期的高品质施密特摄星仪,尤其是像场平坦的施密特-维萨拉摄星仪。

虽然维萨拉的设计和伯恩哈德·施密特相近,他并没有公布自己的设计,而他在1924年的一次演讲中称该设计是“困难的球面焦平面”。

当维萨拉看到施密特的发表内容,他紧跟在后提出了于底片座的前端放入双凸透镜以解决像场平坦问题的设计(1930年代的天文摄影“底片”是使用玻璃板)。最后的成果就是施密特-维萨拉摄星仪,或称为维萨拉摄星仪(这个解决方式并不完善,因为仍有色差问题)。

维萨拉曾设计一个由包含固定在坚固的钢架上拼合的七个反射面镜的小型系统进行测试,但这个系统在当时并不可能以“稳定且可被忽略的”结构实现。之后下一次的类似尝试是建造多镜面望远镜的时代了。

1920到1930年代的芬兰正进行该国首次高精确度的三角炼量测,并建立了长距离的端点。维萨拉在量测中使用在高度5到10公里的气球上的闪光灯或搭载烟火的火箭作为光源。当时的构想是量测相对于背景恒星的闪光精确位置,并且精确得知一个照相机的位置以得知其他照相机位置。这需要更好的广角镜头,并且该法已经不再使用。

之后维萨拉发展出使用白光干涉以确认使用在三角炼测量中的基线,并且乘上参考光学长度的方式。1950到1960年代芬兰第二次的高精确度三角测量中有数条基线就以此方式取得。

后来GPS系统的发展使这些方式都已经过时。一个维萨拉干涉基线至今仍被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英语:Finnish Geodetic Institute)维护,做为其他长度测量仪器校正用。

维萨拉还开发了优秀的工具来量测地球自转轴的位置。借着建立天顶望远镜设备,1960年代的 Tuorla天文台在北极点位置追踪量测居世界领先地位。198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借着量测“非移动背景”的类星体则取代了追踪地球自转轴。

维萨拉也使用了他设置的天顶望远镜进行了第一次以汞制作的液态镜面试验。而这种镜面需要的极为稳定转速直到1990年代晚期才达成。

维萨拉在图尔库大学制造了一个大型的施密特-维萨拉摄星仪用来搜寻小行星和彗星。他的研究团队总共发现7颗彗星和807颗小行星。

对于这些庞大的影像调查工作,维萨拉开发了一个在同一个区域相隔2到3小时各曝光一次的方式,并且让两张影像略为抵销。任两个点只要相对于背景有不同,就会在该区域继续摄影。这个曾用来寻找冥王星的“闪视比较法”使底片消耗量减半,并且可立即显示两个影像的差异。

维萨拉还以发现两颗周期彗星维萨拉彗星(40P/Väisälä)和维萨拉-奥特玛彗星(139P/Väisälä-Oterma)而闻名。后者是和芬兰首位获得天文学博士的女性天文学家利斯·奥特玛共同发现,起初被赋予小型星临时编号 1939 TN。

维萨拉总共发现了128颗小行星。他使用知道生日的朋友命名这些小行星,其中一位朋友是马蒂·帕洛马(芬兰语:Matti Herman Palomaa)(Matti Palomaa)教授的名字被用在小行星1548的命名。因此目前没有小行星能以美国加州的帕洛马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来命名,因为小行星命名规则规定各个名字中必须要多于一个字母的区别(Palomaa和Palomar只有一个不同的字母)。

相关

  • 入侵意大利加拿大军事行动同盟国入侵意大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1943年9月入侵意大利本土的军事行动,该行动由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率领的第15集团军实施(由马克·韦恩·克拉克指
  • 深圳高等研究院南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也称南开大学深圳校区,是南开大学在深圳市龙华区九龙山产学研片区选址筹建的异地校区,是深圳市龙华区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也是南开大学继南开大学深圳金融
  • 马达·阿丝妮西卡马达·阿丝妮西卡(英语:Marta Ptaszynsk,1943年7月29日-)在1943年7月29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一名波兰作曲家,敲击乐演奏家和芝加哥大学音乐学教授。马达·阿丝妮西卡被南加州大学
  • 弗兰克·费特弗兰克·阿尔伯特·费特(Frank Albert Fetter,1863年3月8日-1949年3月21日),美国的经济学家,隶属奥地利经济学派。弗兰克·费特生于印第安纳州秘鲁(Peru)市的一个贵格教派家庭,当时正
  • 赵启霖赵启霖(1859年-1935年),双姓伍赵氏,字芷荪,号瀞园,湖南长沙府湘潭县明道乡(今属湘潭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学者、教育家。由县学生考选优贡生,光绪十年(1884年)署任沅州府麻阳县教谕。十一
  • 2015年至2016年德国足球丙级联赛2015年至2016年德国足球丙级联赛是第8届德国足球丙级联赛。赛季于2015年7月24日开始,至2016年5月14日结束,其中2014年12月21日至2015年1月30日为冬歇期。在本届德乙最终名列冠
  • 片滨站片滨站(日语:片浜駅/かたはまえき  */?)是一由东海旅客铁道(JR东海)所经营的铁路车站,位于日本静冈县沼津市金泽。片滨是JR东海所属的东海道本线沿线车站之一,设址于沼津市郊外的
  • 1901年5月18日日食1901年5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发生于1901年5月18日。新月当天(即朔日),地球上观测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离极小,此时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点附近,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地球、太阳接
  • 番茄马铃薯番茄马铃薯或称马铃茄(Pomato),是根部为马铃薯与上部为番茄嫁接在一起的植物名称。这种植物的发明是因期望同株植物上下都能收成,增产粮食。由于马铃薯跟番茄同为茄属,因此嫁接生
  • 1世纪日食列表所有坐标的地图 - OSM所有坐标的地图 - Google所有上至200个坐标的地图 - Bing1世纪日食列表是一个介绍发生于公元1世纪的日食列表。在1世纪,总共发生了248次日食,其中有90次日偏食,75次日环食(1次非中心食),58次日全食和25次全环食。在这之中,公元18年以及83年是其中出现最多日食的年分,各自出现了5次日食。另外公元7年8月、公元18年7月和公元97年4月是其中出现最多次日食的月份,各自皆出现了2次日食,为公元1世纪至5世纪之间出现最多次此种情形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