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约·维萨拉

✍ dations ◷ 2025-08-23 18:52:35 #尔约·维萨拉

尔约·维萨拉,或译为于尔约·外伊塞莱(芬兰语:Yrjö Väisälä,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聆听),1891年9月6日-1971年7月21日),是一位芬兰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维萨拉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天文学系,指导教授是安德斯·唐纳。维萨拉的主要贡献是光学方面,但他在大地测量学、天文学和光学气象学也有相当贡献。他因此获得绰号“图尔拉(天文台/光学实验室)的魔术师”。另有一本同名的芬兰书籍就是描述他的光学成就。

他的两位兄弟分别是数学家卡勒·维萨拉(芬兰语:Kalle Väisälä)和气象学家维尔霍·维萨拉(英语:Vilho Väisälä)。

维萨拉也是相当狂热的世界语支持者。并曾在1968年担任国际世界语科学家协会(世界语:Internacia Scienca Asocio Esperantista)会长。

维萨拉发展了数种方式以量测光学元件的品质,以及许多制造光学元件的实用方法。

维萨拉以他的方法制造了一些最早期的高品质施密特摄星仪,尤其是像场平坦的施密特-维萨拉摄星仪。

虽然维萨拉的设计和伯恩哈德·施密特相近,他并没有公布自己的设计,而他在1924年的一次演讲中称该设计是“困难的球面焦平面”。

当维萨拉看到施密特的发表内容,他紧跟在后提出了于底片座的前端放入双凸透镜以解决像场平坦问题的设计(1930年代的天文摄影“底片”是使用玻璃板)。最后的成果就是施密特-维萨拉摄星仪,或称为维萨拉摄星仪(这个解决方式并不完善,因为仍有色差问题)。

维萨拉曾设计一个由包含固定在坚固的钢架上拼合的七个反射面镜的小型系统进行测试,但这个系统在当时并不可能以“稳定且可被忽略的”结构实现。之后下一次的类似尝试是建造多镜面望远镜的时代了。

1920到1930年代的芬兰正进行该国首次高精确度的三角炼量测,并建立了长距离的端点。维萨拉在量测中使用在高度5到10公里的气球上的闪光灯或搭载烟火的火箭作为光源。当时的构想是量测相对于背景恒星的闪光精确位置,并且精确得知一个照相机的位置以得知其他照相机位置。这需要更好的广角镜头,并且该法已经不再使用。

之后维萨拉发展出使用白光干涉以确认使用在三角炼测量中的基线,并且乘上参考光学长度的方式。1950到1960年代芬兰第二次的高精确度三角测量中有数条基线就以此方式取得。

后来GPS系统的发展使这些方式都已经过时。一个维萨拉干涉基线至今仍被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英语:Finnish Geodetic Institute)维护,做为其他长度测量仪器校正用。

维萨拉还开发了优秀的工具来量测地球自转轴的位置。借着建立天顶望远镜设备,1960年代的 Tuorla天文台在北极点位置追踪量测居世界领先地位。198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借着量测“非移动背景”的类星体则取代了追踪地球自转轴。

维萨拉也使用了他设置的天顶望远镜进行了第一次以汞制作的液态镜面试验。而这种镜面需要的极为稳定转速直到1990年代晚期才达成。

维萨拉在图尔库大学制造了一个大型的施密特-维萨拉摄星仪用来搜寻小行星和彗星。他的研究团队总共发现7颗彗星和807颗小行星。

对于这些庞大的影像调查工作,维萨拉开发了一个在同一个区域相隔2到3小时各曝光一次的方式,并且让两张影像略为抵销。任两个点只要相对于背景有不同,就会在该区域继续摄影。这个曾用来寻找冥王星的“闪视比较法”使底片消耗量减半,并且可立即显示两个影像的差异。

维萨拉还以发现两颗周期彗星维萨拉彗星(40P/Väisälä)和维萨拉-奥特玛彗星(139P/Väisälä-Oterma)而闻名。后者是和芬兰首位获得天文学博士的女性天文学家利斯·奥特玛共同发现,起初被赋予小型星临时编号 1939 TN。

维萨拉总共发现了128颗小行星。他使用知道生日的朋友命名这些小行星,其中一位朋友是马蒂·帕洛马(芬兰语:Matti Herman Palomaa)(Matti Palomaa)教授的名字被用在小行星1548的命名。因此目前没有小行星能以美国加州的帕洛马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来命名,因为小行星命名规则规定各个名字中必须要多于一个字母的区别(Palomaa和Palomar只有一个不同的字母)。

相关

  • 沙或作砂,为颗粒物质的一种。沙为自然出现,被分割得很细小的岩石,其尺度为0.0625至2毫米。于此一尺度内的单一粒子称为沙粒。地质学下一个更小的尺度分类为泥,其颗粒大小由0.004
  • 硫酸锌硫酸锌(化学式:ZnSO4)是最重要的锌盐之一,为无色斜方晶体或白色粉末,其七水合物(ZnSO4·7H2O)俗称皓矾,是一种天然矿物。硫酸锌是无色或白色斜方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溶于
  •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
  • 奎卢省奎卢省(法语:Province du Kwilu)是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部的一个省,首府基奎特(Kikwit),人口5,174,718(2005年),面积78,219平方公里。
  • 苏联最高苏维埃苏联主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俄语:Верховный Совет Союза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简
  • 碘化铅碘化铅(化学式:PbI2),是铅最常见的碘化物。在室温下为黄色固体,经加热后会变为砖红色。在水中溶解度低,但可溶于热水。将硝酸铅水溶液与碘化钾水溶液混合后,即产生碘化铅沉淀与硝酸
  • 浮世画家《浮世画家》(英语:)是石黑一雄于1986年出版的作品,获英国及爱尔兰图书协会颁发的惠特贝瑞图书奖和英国布克奖(Booker Prize)提名。二次大战后的日本在一片破败中寻求重建。老画家
  • 换行换行(英语:newline、line ending、end-of-line (EOL)、line Feed (LF)、line break),在计算机领域中是一种加在文字最后位置的特殊字符,在换行字符的下一个字符将会出现在下一行,实际上换行字符根据不同的硬件平台或操作系统平台会有不同的编码方式。换行字符可以看作是行的结束符,也可以看作行之间的分隔符,这两种处理方式之间存在一些歧义。如果换行字符被当作分隔符,那么文件的最后一行就不需要再有换行字符。但是多数系统的做法是在最后一行的后面也加上一个换行字符,也就
  • 旗帜学旗帜学是一个专门研究旗帜及旗帜上的徽饰的学问。旗帜学的研究范围,除了古代及现代的旗帜以外,还包括旗帜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并尝试如何利用旗帜去了解及解释现代社会。旗帜学的英文“Vexillology”源自拉丁文的“vexillum”及后缀词“-(o)logy”,于1960年由旗帜学权威、美国人惠特尼·史密斯(英语:Whitney Smith)所创造。旗帜识别符号,英文缩写为FIS,是由惠特尼·史密斯设计,并被旗帜学协会国际联盟采纳的一组识别符号。上下两行分别表示使用地点(陆上或者海上),而左中右三列分别表示
  • 维图斯·白令维图斯·约纳森·白令(丹麦语:Vitus Jonassen Bering,1681年8月-1741年12月19日),俄语名字为伊万·伊万诺维奇·白令(俄语: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Бе́ринг),出生于丹麦霍尔森斯,是一位俄罗斯海军中的丹麦探险家。白令受彼得一世的邀请参加当时新建立的俄罗斯海军成为其中的一个舰长,在对瑞典的战争中他成绩优秀,此后他又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他与一个俄罗斯人结婚,1715年他最后一次回到丹麦。1725年他奉彼得的命令开始对西伯利亚的北岸进行考察。1728年他到达亚洲的最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