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奉铁路

✍ dations ◷ 2025-05-10 11:08:18 #京奉铁路,清朝铁路,已更名的中国铁路线,北京铁路史,天津铁路史,河北铁路史,辽宁铁路史,中国铁路之最,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铁路

北京-奉天铁路(英语:PMR, Peking-Mukden Railway),曾在1928年和1929年先后更名为北平-奉天铁路和北平-辽宁铁路。线路全长840公里,从北京到奉天府(今沈阳市),是连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这条铁路起源于1881年建成通车的唐胥铁路,在不断延长后连接天津市、北京市和秦皇岛市,还向山海关外延长到葫芦岛市和锦州市,最终到达沈阳市,前后历时31年。

虽然在此之前,展览铁路在1865年建成通车,吴淞铁路在1872年开通运营,但是京奉铁路才是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也是第一条管理权由中国人掌握的铁路,在中国铁路史甚至交通史上都有着重大意义。

在建设过程中,该铁路的名称曾多次变化,以下是其发展的简表。

唐山-胥各庄铁路又名开平煤矿铁路(英语:Kaiping Colliery Tramway),是一条连接开平煤矿和胥各庄的轻便铁路,全长近9公里。该铁路1881年5月开始动工,11月通车。作为中国第一条承担运输功能的、由中国人修建的铁路,唐胥铁路被公认为是中国铁路的起点。随着开平煤矿产量逐渐增加,为连接蓟运河,从1886年起,唐胥铁路开始向芦台镇修建,并于1887年投入运营;延长线通车后,唐胥铁路改名为唐芦铁路。

1887年3月5日,海军衙门上书朝廷,请求将铁路向西延长至大沽口、向东延长至山海关,以提高军事调动的效率。由于商界不相信公司官督商办的体制,该公司一时难以集资,直到得到外资贷款后,延长线才得以修建。

1888年3月,铁路由芦台修至大沽口,又于8月修建至天津,是为唐津铁路。10月9日,唐津铁路在添加举行通车典礼,直隶按察使周馥主持,李鸿章亲自前来查验,并表示“自天津至唐山,铁路一律平稳坚实,桥梁、车站均属合法”,还表示“(铁路)计程二百六十里,只走一个半时辰,快利为轮船所不及”。至此,铁路已延长到130公里。唐津铁路总建设费用共为白银150万两,每公里约1.24万两。

较大桥梁的钢梁均为英、美制造

由于开平矿务局新建的林西矿产煤在即,1889年,唐津铁路向东朝古冶方向延伸,在1890年竣工通车;随后,线路改名为冶津铁路,里程达到155公里。1892年,铁路修建至滦州,并于1894年通抵临榆(今山海关)。至此,线路易名津榆铁路,亦称北洋铁路(英语:Imperial North China Railway),里程达到283公里。以上的区间由清朝政府在1891年成立的北洋官铁路局动用清廷库银而修筑。

在修建这一段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在1888年加入中国铁路公司,并在金达手下工作12年。金达在工程中非常赏识詹的才华,并将他从见习工程师迅速提拔为区段工程师。在1892-1902年间,詹天佑一直主持着全线的技术工作:27。

天津-卢沟桥铁路全长150公里,修建于1895年12月-1897年6月。

1900年12月,八国联军控制北京时,为使铁路靠近东交民巷使馆区,驻京英军修建从马家堡到永定门的轻便铁路,后在1901年进行正式的改造,将铁路从被毁的马家堡站延长到正阳门的东侧,途中沿着与德军占领区的分界线,依次经过永定门和东便门;新建的这段路线和南苑西侧的弯道一同形成一段“之”字形弯道,并一直使用至今。

北京被八国联军控制后,被划分为多个部分,其中英军控制的部分为黄色(地图右下角),德军控制的部分为红色。

永定门水塔和被拆除的城墙

天坛车站

刚刚建成的正阳门车站,1901年

1890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日本对朝鲜半岛扩张的欲望,奏请朝廷在东北地区修建铁路;4月,驻俄国公使洪钧报告俄罗斯帝国的西伯利亚铁路计划。为消除潜在的威胁,清廷下令暂停卢汉铁路的建设,转而要求李鸿章“妥筹”营口-吉林-珲春的关东铁路。李随即派金达和喀克斯前往东北勘察地形。11月,在现场勘察完后,李鸿章向海军衙门表示,该区域人烟稀少,施工难度大,而且容易引起俄国的猜疑,建议建设由古冶向东展延至盛京、吉林的铁路。1891年初,意见获海军衙门同意。同时,第二次勘路人员在返回天津后,确定新路的走向为出山海关,经锦州、新民至沈阳,再到吉林。同年三月,李鸿章将关东铁路施工办法上报清廷;除申明变更线路外,还要求将原订每年拨给芦汉铁路的建路专款——白银200万两——用作关东铁路的建设资金。同年3月13日,建议得到清廷同意。随后,北洋官铁路局在山海关成立。这是中国官办铁路的开始。

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至1894年,铁路只延展到辽宁中后所(今绥中),共新建线路193公里,其中山海关以东的部分长65公里;至此,铁路自天津起的里程达到348公里。在此过程中,横跨滦河的滦河大桥在1894年2月建成。天津-古冶区间由于是中国铁路公司修建,被称为“商路”,而古冶-山海关区间因为是官办,所以被称为“官路”。

甲午战争后,清朝意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支持铁路的发展;关东铁路也在1899年修至锦县,里程增加118.7公里;1900年6月,铁路修建到大虎山镇和营口,里程再次增加106.4公里,后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而再次中断。至此,铁路从卢沟桥到大虎山的里程达到684公里。

1902年4月,清廷与俄国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俄国同意分三批撤离东三省,并将山海关-营口-新民厅铁路交还中国,清廷则允诺将与俄方商议东三省南部的铁路建设。俄军从辽河以西撤军后,便拒绝执行剩下的撤军计划,而且以《续订旅大租地条约》的条款反对辽河架桥计划,于是关外段只能延长89公里到新民厅;至1904年,关内外铁路的里程达到773公里。

俄军拒绝撤军引发日本的不满,继而引发日俄战争。清廷无力干预,只能被迫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并“宣布中立”。战争期间,日军不仅在交战区外的新民(位于辽河以西)设立新民府军务署并驻军,还修建新民-皇姑屯的铁路(新奉铁路)。虽然中方一再抗议,但仍无济于事。在此期间,日军在新民-皇姑屯间修建铁路并多次改造:

在1905年时,日方就曾表示将作价出售新奉铁路给中国,却又以撤兵转运为由,将其改造为南满铁路的轨距并继续使用。在战争结束后,新奉铁道的归属悬而未决;直到1907年4月,清政府才以166万日圆,加上吉长铁路必须采用日款的代价,赎回了新奉铁路,并在同年改造为标准轨距:574-575,而辽河大桥的改造工程则在次年完成。

此为京奉铁路刚建成入沈阳城段的线路图

日俄战争后,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东清铁路长春-旅顺路段改名为南满铁路并由日本控制;京奉铁路如果要进入奉天城,则必须经过南满铁路附近。经数年谈判,1909年9月4日,中日两国签署《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清廷向日本让渡南满铁路大石桥-营口支线的所有权,以换取日方同意京奉铁路下穿南满铁路的计划。1911年9月2日,中日两国政府达成《关于京奉铁路延长协约》,日方同意将南满铁路抬高架桥,以使京奉铁路延长至奉天城根并下穿南满铁路,中方则需由奉天铁路总局补偿满铁2.4万日元,并自行修建皇姑屯站-奉天驿的联络线。1911年12月20日,这段长达3.9公里的延长线完成铺轨。

1924年,奉天总站在小西门附近,以原奉天省立第五小学的校舍设立。1927年,张作霖提出改造奉天新站的计划,并聘请杨廷宝作为设计师,于1930年月19日落成规模远大于南满铁路奉天车站的新站房。

1886年,李鸿章允准组建开平铁路公司,共招股2500股,共计白银25万两,伍廷芳任总经理。公司成立后便出资10万两白银购买唐山机车厂和唐胥铁路的所有权。自此唐胥铁路脱离矿务局管理,开始单独经营。在1887年4月,清廷批准唐芦铁路延长计划后,将开平铁路公司改组为中国铁路公司,任命伍庭芳为经理,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等为工程师,并计划招股银100万两。公司由于“官权重而商利轻”的官督商办体制,在集资过程中受到了冷遇,仅招得商股10.85万两白银,另向天津海防支应局等处借款16万两,仍远不及100万两的预计。为凑集款项,公司只得向英商怡合洋行借款63.7万两,向德商华泰银行借款43.9万两,才使延长线得以修建。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笔外国借款。在唐山-古冶区间通车后,中国铁路公司的资金告罄。

为继续修建铁路,李鸿章奏请朝廷在山海关成立北洋官铁路局,并以中央财政收入作为经济来源。1891年6月30日,北洋官铁路局在山海关成立,提督周兰亭、直隶候补道李树棠出任官路总办。受到甲午战争的影响,北洋官铁路局被迫撤销。1896年,清廷成立“津榆铁路总局”,并收购天津-古冶铁路、原中国铁路公司和原北洋官铁路局的资产。1897年7月31日,津榆铁路总局与津卢铁路总局合并为“关内外铁路总局”,胡燏棻出任关内外铁路督办大臣,梁如浩任总办。

1898年10月10日,为偿还修建津榆铁路和津芦铁路时的贷款,关内外铁路督办大臣胡遹与英国汇丰银行、怡和洋行签订《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虽然成功借得230万英镑以解急需,却是以让渡部分权利作为代价的。自此,不仅关内外铁路的管理权需要与外国人分享,而且平日的运营需以英语为主要语言,例如火车站的站牌、管理部门的文件和员工的日常对话,直到1930年铁道部下令“停止使用外文”;另外,本线的营业收入也必须存放在汇丰银行。

1901年2月21日,英军成立铁路管理局(英语:British Railway Administration, BRA)来管理京奉铁路关内段。至此,关内外铁路关外段由俄国侵略军管理,关内段由英国侵略军管理。1902年4月,清廷与英国签订《交还关内外铁路章程》,英国将控制的关内路段交还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英俄两国军队在8月将关内外铁路归还中国。

1907年8月,邮传部正式将线路改名京奉铁路。

北洋政府时期,京奉铁路先后由交通部和铁道部管理。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关外段在1922-1924年间被奉系军阀控制并更名为奉榆路。

由于关内的局势动荡,加上华北平原土壤的恶化,自近代以来,不少居民开始向关外迁徙,京奉铁路则是其中一条重要出关的通道。为顺应这个潮流,京奉铁路管理局自铁路全线通车以来,便对向东北移民的乘客降价发售车票。

另外,管理局还对出关的小工发售更加优惠的小工票。1912年春,京奉铁路与津浦铁路商定,联合发售直达关外各站的通票,以方便来自津浦铁路北段沿线的小工出关。1915年冬,为便利小工的返乡,两路又联合售卖由关外各站直达山东济南等处的减价小工通票,并将详细办34法刊登广告。进入1930年代,京奉铁路局将小工票的适用乘客扩大到小工的家庭成员。截止至九·一八事变之前,平均每年乘坐小工票车出关作工的乘客都在10.8万人以上。

虽然管理局对移民和小工有优惠,但是车票的价格仍不及同期的水路便宜。

1932年,东北交通委员会和南满铁路废除了对小工和移民的优惠政策。

在唐胥铁路延长为津榆铁路后,从1895年开始,邮差开始在天津-营口之间乘坐火车传递邮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铁路进行邮递。1899年,唐山邮政分局(隶属于天津邮政局)开始使用列车开展邮递服务,还增加至天津的邮政列车班次。虽然唐山的铁路邮政因八国联军之役中断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就在一年后恢复。在英国控制期间,英方的管理机构开设火车邮局。还推出叠印邮票。1903年,外务部颁布《大清邮政局与铁路公司互议章程》,一些车次开始加挂邮政车厢,“ 火车邮戳”也开始出现在津榆铁路上。至1907年,唐山邮局开通了至周边多个乡镇的邮路,使周边地区成为当时邮政最方便的地区。

京奉铁路是秦皇岛港非常重要的运输通道。在秦皇岛港开港后的几年时间里,近90%的进出口货物都是通过京奉铁路运送的。受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影响,京奉铁路在5月25日-6月21期间完全中断,当年的港口出口量和出口总值就下降93万吨和382万海关两。

开滦矿务局为配合煤炭的外运,还长期租借数十量铁路车辆给京奉铁路管理局。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作为“西方事物”的铁路和火车站自然无法幸免。在暴民冲击下,马家堡站和丰台站变成一片废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北京等地。俄军抢先占领天津站并控制天津至杨村间的铁路;英军则试图抢夺天津-杨村区间的控制权。1901年1月17日,经磋商后,俄国侵略军撤至关外并带走全线2/5的机车和车辆,以及山海关桥梁厂、唐山修车厂与沿线各段的重要机器和设备;这些设施随后被运往关东州。清军及义和团在抵抗中曾猛烈进攻天津站,并拆除塘沽-北京间的线路,天津至北京间线路破坏尤为严重。1901年9月7日,清廷与参与八国联军之役的各国签订《辛丑条约》,允许各国派兵驻守车站。1902年8月,清廷向俄国和英国收回关内外铁路管理权。在此之前,中英之间订立《关内外铁路交还以后章程》,使英国实际上掌握全线的管理权。

德国军列到达天津站,1900年

马家堡站的残垣断壁

丰台站的废墟和机车残骸

1912年1月初,曹锟、王怀庆带领的清军在雷庄重兵设伏,拆除雷庄车站东边的铁轨,并从石家庄调来援军,企图阻击滦州起义军。1月4日,王金铭和施从云带领的起义军被毁坏的铁轨拦在雷庄,随后两军激烈交火,清军只能宣布停战;随后,起义军来到了雷庄站议和,却被清军伏击,损失惨重,王、施二人也在次日被杀害。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随后奉系首领张作霖将唐山至奉天区间命名为奉开铁路,强迫交通部任命唐文高为管理人员,还劫走大批列车;在5月兵败后,他又将关外段改名为奉榆铁路,并将所有站长都换成奉天省人士,还将煤炭来源改为南满洲铁道,资金来源则改为奉天官银号。张的一系列行为立刻引发英国方面的抗议和干预,于是直奉双方在6月17日达成停战协议,本线也在3天后恢复客运服务,但是双方都在各个车站安排军警和密探,还要求乘客必须在山海关站中转,而货运服务则一直到7月底才恢复;另一方面,关内和关外段的管理机构一直未统一。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由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部队失去战斗力,于是奉系部队控制全线。

1928年6月4日,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位领导人——张作霖乘专列,从北京前往奉天;在行经皇姑屯站附近时,专列遭到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弹炸毁,张作霖也不治身亡。

到1919年,开滦矿务局从秦皇岛港出口的煤炭已占该局总产量的49.4%,并计划继续增加出口。为满足开滦煤矿的运输需要,京奉铁路上经常出现临时加开的运煤车次,导致往来的列车经常误点。为提高铁路的运力,1921年,京奉铁路总局接受开滦矿务局的建议,决定在全长149.8公里的唐山-榆关区间修建双线。随后,总局于1921年4月向中英公司借款50万英镑,向天津通用银行借银元200万元。筹款完成后,工程从1921年7月开工,因军阀混战,工程延迟至1925年才大部分完工。

滦河大桥使用已30多年,而且为单线设计,导致朱各庄-滦县区间仍然为单线,成为京奉铁路的瓶颈;因此,管理局在1929年决定新建双线的滦河大桥,因时局动荡到1935年才正式动工,后在1939年建成。

京奉铁路曾在秦皇岛和塘沽区间改道。

1898年,秦皇岛港开港;一年后,一条长4.8公里、从汤河至港区的单线专用铁路(英语:Industrial railway)建成。随着开滦煤矿和秦皇岛港的急速发展,这条专用铁路已经无法满足运输的需求。于是,京奉铁路管理局在与开滦矿务局磋商后,于1915年将北戴河站-山海关站区间南移,并在新线路上增建秦皇岛站(今秦皇岛南站)和南大寺站,原汤和区间则被废弃,使铁路和秦皇岛港的距离缩短5公里;改线工程于1916年9月1日投入使用。同时,连接秦皇岛港口专用铁路也改为从秦皇岛站出发。改线后,“(京奉)铁路局更用力大之机车,现在货车载重较前能多至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之量,使开滦局由矿区至本埠(秦皇岛港)运煤之事易而且捷”。

塘沽站(今塘沽南站)在1888年建成时,站北设人字线,来往天津和唐山的列车需要进入车站,机车头还要在转车盘上调头,十分不方便。1889年,人字线被拆除,并由新建的环形回车道取代。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1月7日,满洲国在日本的支持下,强行控制关外段,将其划为满洲国国有铁道并改名为奉天-山海关铁路,而关内段则改称北京-山海关铁路。自此,两线一分为二。日军全面侵华后,京山铁路被华北交通接管。

通州支线自东便门站向东至通州站,全长21.9公里。英军在占领北京期间,建成了此支线以连接北京城和大运河西岸的通州——重要的漕运枢纽;此支线在1902年8月24日被中国收回。1938年,通古铁路通车后,两线合称“京古铁路”。:941970年,京秦铁路计划发布,起点就设在双桥站;在京秦铁路全线通车后,此区间成为了京秦铁路的一部分。现时该区间是京哈铁路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第一条正式营业的干线铁路,京奉铁路对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工业和运输领域。

注释:

所有权备注:

相关

  • 路伊吉·皮兰德娄路伊吉·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1867年6月28日-1936年12月10日),意大利剧作家、小说家,193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皮兰德娄出生在西西里岛的一个富裕家庭,曾就读与巴勒莫大学
  • 伪君子《伪君子》(法语:Tartuffe, ou l'Imposteur),又称《达尔德杜佛》是莫里哀的一部喜剧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剧作之一。《伪君子》围绕父亲强迫女儿嫁给达尔德杜佛的冲突展开剧情。冲
  • 卡累利阿共和国卡累利阿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罗马化:Respublika Kareliya,卡累利阿语:Karjalan tazavalda)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它位于俄罗斯的西北部,首都
  • 代议民主代议民主制(英语:representative democracy),又称间接民主制(英语:indirect democracy),与直接民主制相反,是由公民以选举形式选出立法机关的成员(议员),并代表其在议会中行使权力(称为代
  • 钱镠天祐:907年五月-907年十二月 天宝:908年-912年 凤历:913年正月-913年正月 乾化:913年二月-915年十月 贞明:915年十一月-921年四月 龙德:921年五月-923年 宝大:924年-925年吴越太祖钱镠(852
  • 硝酸氟硝酸氟是一种很不稳定含氧酸卤素衍生物,化学式为FNO3。由于它很不稳定,因此一般用硝酸氯来制备。它的分解方程式为:
  • Berryz公寓9阶《Berryz公寓9阶》(Berryzマンション9階)是日本的女子偶像组合Berryz工房的第8张原创专辑,于2013年1月30日发行。唱片公司为PICCOLO TOWN。
  • 长棘银鲈长棘银鲈(学名:),又称曳丝钻嘴鱼,俗名碗米仔,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钻嘴鱼科的其中一个种。本鱼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东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留尼汪、塞舌尔群岛、马尔代夫、
  • 卡洛斯 (卡拉布里亚公爵)卡洛斯·玛利亚·阿方索·马塞尔(西班牙语:Carlos Maria Alfonso Marcel,1938年1月16日-2015年10月5日),出生在瑞士洛桑。两西西里王子,西班牙王子,卡拉布里亚公爵、波旁-两西西里王
  • 迈克尔·贝尔顿迈克尔·贝尔顿(Michael J. Belton,1934年9月29日-2018年6月4日),美国天文学家。2002年,贝尔顿任行星科学十年调查(英语:Planetary Science Decadal Survey)主席,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