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鼎

✍ dations ◷ 2025-09-13 09:58:27 #师同鼎

师同鼎是1981年12月于陕西扶风县黄堆乡(2002年与原法门镇、建和乡、黄堆乡改制合并为法门镇)下务子村由农民王长成发现的铜器窖藏(编号81FXJ:)出土的两件铜鼎之一,经年代断定为西周中期,内有铭文54字,是少数先秦之前的长篇铭文青铜器。,现藏于陕西周原博物馆。

陕西扶风县黄堆乡(2002年与原法门镇、建和乡、黄堆乡改制合并为法门镇)下务兹村的一名农民在村子200米处附近发现了一个窖藏,窖藏口径120厘米、深150厘米,农民马上报告给陕西扶风县文管所,陕西周原博物馆随即派人到现场勘查,经判断为西周建筑基址,出土两件青铜鼎,分别是师同鼎和弦纹鼎,弦纹鼎出土时置于师同鼎内。

师同鼎通高35厘米、口径34厘米、腹深20.5厘米、重10.5千克。鼎为立耳、平口、深腹、圜底、蹄足,是西周中期的标准器物型态,口沿下饰一周重环纹和凸弦纹,耳外侧两道凹弦纹。腹下三足有明显的分模线,当中铸阳纹双三角形。

鼎的腹内壁有铭文7行54字,铭文纪录周人征伐鬼方的事件。铭文为:

缺字图片(穽)鬼其井(刑),師同從,折首執訊,寽(孚)車馬五乘、大車廿、羊百,刲用缺字图片(告)王,羞于黽。寽戎金冑卅、戎鼎廿、鋪(釜)五十、鐱(剑)廿,用鑄茲缺字图片鼎,子�孫�其永寶用。

大致意思是师同从征伐鬼方,斩杀并俘虏敌人,得到车、马、羊等战利品,将敌人的器皿等器物铸造成祭祀用的鼎,以供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的前几字迄今考古界未有合理的解释,是此鼎的最大争议,一说为“缺字图片缺字图片其井”,其井师同从,意思是“征伐鬼方,井师同从征”;一说为“�畀其井”,意思是“分予之井”;另外针对第一个字有缺字图片缺字图片缺字图片、�等说法,岩手大学平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海宇认为前四字应为“缺字图片畀其井”,应读为“型比其型”,理解为“效法遵从其典型”。

李学勤指出此铭文出现两次“车”字,而车具有不一样的写法,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有些字体结构诡异;因缺乏年月,和文例不合,怀疑此铭文可能是一系列鼎铭的铭文之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王辉认为师同鼎的铭文趋于完整,且周墓目前还没有出现列鼎铭文内容是衔接的情形。李零亦认同彝铭是列鼎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并表示纪录的战况规模不大。

根据铭文出现的“师同”与其他西周青铜器永盂、同簋的铭文纪载,判断师同鼎的时代应该在西周中期偏晚,师同为器主名,官职为师氏,职责是率师防守四夷,师同在永盂的铭文中以记载就职,但地位较低。李学勤推测师同经历周懿王、周孝王和周夷王三个时代。

相关

  • 邦巴利区邦巴利区(英文:Bombali District)是塞拉利昂14区之一,首府马卡尼 (英文:Makeni).
  • 柘林湖柘林水库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武宁县之间,是在永修柘林镇筑坝拦截修水而形成的以防洪、发电、灌溉、养殖为主要功能的大(一)型水库。以柘林湖之名和云居山联合列为中国
  • 透写台透写台(英语:Light pad),又称为透台、拷贝台或映绘桌,是一种由灯箱(英语:Lightbox)衍生而来的工具,主要用以复写原稿。构造通常包含日光灯、白色压克力板、玻璃与箱型平台。将原稿放
  • 郭辅周郭辅周(1931年9月5日-1995年1月12日),河北任丘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曾任兰州军区参谋长、济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授予中国人民解
  • 馥芳艾纳香馥芳艾纳香(学名:)别名香艾、薄叶艾纳香、馥芳艾香,是菊科艾纳香属的植物。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至亚灌木,株高0.8~2.2m,上部多分枝;全株被腺毛及多细胞毛。叶,两面被毛,不规则锯齿缘;下
  • 龚原龚原(1043年-1110年),字深之,一作深父,人称括苍先生,处州遂昌(今属浙江)人,北宋官员。自幼师从王安石。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为国子直讲,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元
  • 毛里西奥·皮尼利亚 毛里西奥·里卡多·皮尼利亚·费雷拉(西班牙语:Mauricio Ricardo Pinilla Ferrera,1984年2月4日-),是一名智利职业足球运动员,现效力于智利足球甲级联赛球队智利大学。皮
  • 刘光人刘光人(1922年1月20日-2014年1月10日),又名方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记者、政治人物。早年参加抗日战争,担任华北联大文艺部队长、新世纪剧社副社长。之后供职于《西安西北文化日报》、中央社北平分社、《东北民报》和《平明日报》。并参加朝鲜战争,担任《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1956年,进入北京市公安局,后担任副局长。退休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去世。
  • 石中立石中立(972年-1050年),字表臣,宋朝河南府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宋仁宗时参知政事。石熙载次子。石中立十三岁孤,性情疏旷好开玩笑,他人不以为怒。初补西头供奉官,五年后,改任光禄寺丞。家财让给叔父们,无所爱。擢升为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等人友善。校雠秘书,凡经其手的图书,人争相而传。后转任三司理欠凭由司。宋仁宗到亳州,命他编修所过图经。为盐铁判官,转任尚书礼部侍郎判吏部南曹。改判户部勾院,因为举官不当,转任户部郎中、史馆修撰,罢审官院。不久,入为翰林学士,判秘阁。景祐四年(1037年)拜参知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