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斑

✍ dations ◷ 2025-11-11 15:53:03 #海王星,行星斑,旋涡

大黑斑(GDS-89)是出现在海王星上的暗斑。它在1989年被NASA的航海家2号太空船检测到,它与木星的大红斑一样,是个反气旋风暴,它被相信是个相对来说没有云彩的区域。

这个斑点的大小与地球近似,并且非常像木星上的大红斑。起初认为它是与大红斑一样的风暴,但更接近的观察显示它是黑暗的,并且是向海王星内部凹陷的椭圆形。围绕在大黑斑周围的风速经测量高达每小时2,400公里(1,500英里),是太阳系中最快的风。大黑斑被认为是海王星被甲烷覆盖时产生的一个洞孔,类似于地球上的臭氧洞。在海王星的许多照片上,大黑斑看起来有着不同的大小和形状。

大黑斑引起的白色云彩与在地球的高空中发现的卷云有着相似的高度。但与由冰晶构成的卷云不同的是,海王星上的卷云是由冰冻的甲烷结晶构成的。并且,卷云通常在形成几个小时之后就会融化,但是大黑斑经历了36个小时,或说是环绕了行星2圈之后依然存在着。

当1994年哈伯太空望远镜再度拍摄海王星的斑点时,大黑斑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使得天文学家不得不认为它不是被遮盖了就是消失了。然而,另一个几乎相同的斑点涌现在海王星的北半球,这个新的斑点被称为北大黑斑(NGDS),被持续观测了数年之久。

相关

  • 维利·亨尼希埃米尔·汉斯·维利·亨尼希(Emil Hans Willi Hennig,1913年4月20日-1976年11月5日)是德国生物学家,亲缘分支分类法(种系发生学的系统分类学)的创始人,他在进化论和系统分类学方面的
  • 二聚体二聚体(Dimer)或称双体、二聚物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意义,但基本涵义都表示相同或同一种类的物质,以成双的型态出现,可能具有单一状态时没有的性质或功能。化学上,凡是两个分子结合
  • 沙尔克利福德·沙尔(英语:Clifford Shull,1915年9月23日-2001年3月31日),美国物理学家,199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5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2001年逝世于马萨诸塞州梅特福德(英语
  • 众议院 (日本) ?)是日本国会的下议院,最早在于1890年随着《大日本帝国宪法》的施行而成立,为日本原帝国议会两个议院之一;1947年之后则依照《日本国宪法》而改为现制。现在有465席,须每四年改
  • 迈克·沃格尔迈克·沃格尔(英语:Mike Vogel,本名Michael James Vogel,1979年7月17日-)是美国的一位演员,之前也曾是模特儿。他从2001年开始从事演艺事业。他出演过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包括《海神号
  • 龚立本龚立本,字渊孟,居冶塘大河(今大河村)。隆庆六年(1572年)出生,早年是县学诸生,知县杨涟以国士待之。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选任太平府教授。知崇德县。温体仁之子不法乡里,贩卖私盐
  • 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幸运者)(拉丁语:LVCIVS·CORNELIVS·L·F·P·N·SVLLA·FELIX,前138年-前78年),古罗马政治家,军事家,独裁官。苏拉长期在军队中担任统帅,前88年他当选执
  • 曾点曾点(前546年?-?),一作曾蒧,字皙,一作子皙,又称曾皙,曾参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约小孔子二十余岁,并被列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孔子家语》、《吕氏春秋》记载曾点教子严格
  • 亨利·罗杰斯亨利·赫特尔斯顿·罗杰斯(Henry Huttleston Rogers,1840年1月29日—1909年5月19日)是美国资本家、商人、实业家、金融家和慈善家,1840年1月29日生于马萨诸塞州,1909年5月19日死
  • 京极夏彦京极夏彦(1963年3月26日-),本名大江胜彦,生于北海道小樽市,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妖怪型”推理作家,也是新本格派先锋人物,思维极其大胆灵活,作品的走向多变宽广,读者年龄层极广。目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