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号

✍ dations ◷ 2025-10-22 08:03:35 #爱沙尼亚交通,1994年航海事故

爱沙尼亚号(MS Estonia)是一艘爱沙尼亚籍客轮。1994年9月28日,爱沙尼亚号在芬兰西南部波罗的海海域沉没,造成852人死亡,这是欧洲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海难事故。

爱沙尼亚号于1980年完工,是当时较为现代化的客滚船舶。船长155.4米,宽24.2米,吃水5.6米,满载排水量15,600吨,航速20节,主机功率22,000匹。

爱沙尼亚号客轮于1994年9月27日下午7时离开爱沙尼亚的塔林港,沿芬兰湾的航道向瑞典斯德哥尔摩航行,船上共有989人,其中乘客803人、船务人员186人。乘客大多数是瑞典人,包括50多位诺雪平市结伴出游的退休老人、斯德哥尔摩警察局的70多位雇员,还有不少旅游团。船务人员则多为爱沙尼亚籍。

据当晚的天气预报,芬兰湾附近海面有暴风雨,风速每秒可能会超过20米,但按照爱沙尼亚号的设计,当日风浪并不会对船只造成威胁。9月28日00:00左右,爱沙尼亚号驶至芬兰湾口于特岛(Utö)附近海面,当时的风速高达了每秒27米,此时轮船突然剧烈晃动,随后船舱便开始进水。

28日00:24,爱沙尼亚号发出了第一次、同时是最后一次的紧急呼救信号,00:48,爱沙尼亚号从雷达屏幕上消失,当时位置离塔林港与斯德哥尔摩各约200公里 。

由爱沙尼亚、芬兰和瑞典联合专责小组1997年发表的官方调查报告,表示海难原因是船只在恶劣天气中航行速度太快,而船头舱门的锁出问题,经不起巨浪冲击而破开,导致海水从下层停泊车辆的船舱涌入,加上出事后船员反应太慢,酿成巨祸。

相关

  • 词性词类(part of speech、PoS、POS)是一个语言学术语,是一种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是以语法特征(包括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兼顾词汇意义对词进行划分的结果。从组合和聚合关
  • 酸血症酸中毒(英语:Acidosis)是指血液中或其他身体组织中酸度升高的现象(即氢离子浓度升高)。如果不作进一步的说明,“酸中毒”通常指的是血浆的酸度。一般人们用动脉血的pH值来判定是否
  • 人工染色体人类人工染色体(Human artificial chromosome,HAC)是一种小型染色体,可作为载体搭载一些基因,并作为人类细胞中额外的染色体(第47个),使这些基因表现于人类体内。此种人工染色体可载
  • 代孕代孕或代理孕母是第三方借代孕母亲怀孕生子的过程。代孕母亲和需求方协议,同意怀孕分娩,产下的婴儿成为代孕需求方的子女。寻求代孕的情形有很多种,可能是需求方的夫妻在医学上
  • 无尾目(学名:Anura)是两生纲的一个目,其下生物即蛙或蟾。该目的生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无尾
  • 美国非洲司令部美国非洲司令部(英语:United States Africa Command,简称USAFRICOM或AFRICOM)是美军的九大联合作战司令部之一,总部设于德国司徒加特的凯利军营(英语:Kelley Barracks),负责美军在非
  • 侧纹胡狼(C. adustus)侧纹胡狼(Canis adustus)为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的一种。曾在20世纪初大量死亡,原因是因为犬瘟疫大量流行。毛皮呈灰黄色,腹部颜色浅,尾巴末端白色,体侧具有黑白条纹。全长95到120公分
  • 尖团音尖团音是指存在于汉语中的两组对立的声母。在官话里、(漢語拼音:i, ü)前的声母、、(拼音:z, c, s)称为尖音,声母、、(拼音:j, q, x)称为团音。民国成立不久后于1913年建立的国语规范
  • 五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为砷(+5)的氧化物,化学式As2O5。与三氧化二砷等其他砷化合物同样具有较高毒性。通常为带玻璃光泽的白色固体。用于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木材防腐剂、金属粘合
  • 空位时代空位期(空位时代,英语:Interregnum)是政府、组织或社会秩序中断的时期。例如指一个君主离任和其继承人继任之间的时期。除去议会制国家的悬峙国会以外,此名词(interregnum)在英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