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高速公路(英语:information superhighway或infobahn)是1990年代用于指数字通信系统和互联网通信网络的流行词汇。它与美国参议员、后来的副总统阿尔·戈尔有关。
该术语有许多定义。
《有线风格:数字时代的英语使用原则》的定义是“全数字加密(whole digital enchilada)——交互式、有线、宽带、500通道……时任参议员阿尔·戈尔在1978年的计算机会议上介绍了它,以向他的父亲、参议员老戈尔致敬。”
《麦格劳-希尔计算机桌面百科全书》的定义是“由克林顿/戈尔政府鼓吹的一种被提议的高速通信系统,旨在提高21世纪美国的教育水平。其目的是帮助所有公民,无论其收入水平如何。 最初互联网被称为这种高速公路的模型。然而,随着万维网的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成为了信息高速公路”。
《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是“用于信息高速传输的路线或网络;特别是(a)美国提议的国家光纤网络;(b)互联网”。
麻省理工学院协调科学中心1994年第179号工作文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描述:“信息高速公路直接连接了数百万人,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潜在的提供者。……信息高速公路汇集了数百万人,他们可以彼此交换信息。”
一些人更早地在电信领域使用了“高速公路”一词。
1964年,M·布拉泽顿(M. Brotherton)在他的著作《激微波和激光》中,在通讯领域使用术语“高速公路”。
1974年,白南准在电信领域使用了“高速公路”(super highway)一词,因此有人认为他可能是“信息高速公路”一词的提出人。实际上,在1974年他给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提案《后工业社会的媒体规划——距21世纪仅26年》中,他使用了一个略有不同的短语“电子高速公路”(electronic super highway)。
1972年,安德鲁·塔戈夫斯基(英语:Andrew Targowski)提出了波兰国家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发展公共计算机网络INFOSTRADA的计划。后来,他在其著作《信息学,开发和系统模型》(INFORMATYKA modele rozwoju i systemów)中发表了该计划及其拓扑结构。
199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1993年它成为美国政府的建设计划。1993年9月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发布的国情咨文报告中,其名称被规范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随后,欧盟、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纷纷推出各自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计划。但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还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