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斑马

✍ dations ◷ 2025-11-06 06:01:37 #平原斑马

■ 现代分布

平原斑马(学名:)又名普通斑马,是东非和南非大草原上分布最广的一种斑马。其分布范围从埃塞俄比亚南部直到非洲东部,往南至安哥拉和南非东部。平原斑马在动物保护区中仍十分普遍,但受人类活动如狩猎等威胁,其以往的栖息地亦被侵犯。

和山斑马一样,平原斑马是斑马亚属()中的一员,而与其近似的细纹斑马则是细纹斑马亚属()中唯一的成员。就体态而言,前两者像马,后者则像驴。虽然如此,DNA及分子生物学的数据显示,斑马有其独立的起源,但和马与驴同属马科马属。在肯尼亚及埃塞俄比亚的一些地区,平原斑马经常跟细纹斑马共享同一块土地。

平原斑马目前已经确认拥有六个亚种,而随着1883年斑驴绝灭后,现今只剩下五个亚种存活于世。1958年,生物学家在索马里一带发现可能是第七个平原斑马的亚种:。这个亚种可能是有效的,但目前尚无更多证据能够证明其为平原斑马的亚种。

以下是当今已被确认的亚种:

已经灭绝的亚种斑驴最初在1778年被认为是一支独立的物种,学名为 。在接下来的50年之间,许多生物学家和探险家陆陆续续地对许多斑马做出描述。它们最初被归类为斑马的“物种”,但透过分类学家更深入的研究后发现,有绝大多数都是平原斑马和山斑马的“亚种”。斑驴是史上第一个受到DNA研究的已绝灭动物,而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最近一次的基因研究结果证明,斑驴并不是一支独立的物种,而是平原斑马的亚种,但其基因在29~12万年前和平原斑马产生了些微偏离。史密森尼学会表示,斑驴的学名应该改为 。但是为了符合双名法的规则,学者们进一步将学名改为现在所使用的 。

值得一提的是,亚种布氏斑马有一段时间被认为因人类过度捕猎而绝灭,但其实不然。因为2004年由格罗夫斯(Groves)和贝尔(Bell)两名学者的研究著作显示,布氏斑马现今仍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KwaZulu-Natal)一带生活着。

平原斑马体型中等规模,腿相对较短。雄性和雌性的肩高均为1.4米,长度约2.3米,体重约220-322公斤。雄性的重量超过雌性10%。

像所有的斑马,它们的身体为黑色和白色条纹,并且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它们也有黑色或深色鼻口。身体的前部为垂直条纹,向后部逐渐过渡为水平条纹。北部品种条纹更窄一些,南部品种腹部、腿部和臀部条纹数目更少一些。南部品种在白色和黑色条纹中间间杂褐色条纹,而北部品种则没有或者很少。

平原斑马的分布相当广,分布范围从非洲东部的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南部开始向南延伸,其范围包括赞比亚、莫桑比克、马拉维,最后到达南非东部以及位在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在人类的捕猎活动兴盛之前,布隆迪和莱索托也曾是平原斑马的栖息地。而在时间更早一点的新石器时代,阿尔及利亚也有可能是它们的栖息地。

平原斑马通常生活在没有树木的草原和热带原林地,跨越了热带及温带地区。不过,它们一般不会在沙漠、茂密的热带雨林和永久性湿地生活。此外,它们也会生活在肯尼亚山中海拔高度约4300米的地方。由于平原斑马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因此它们会随时往降雨的地方移动,且它们一次可以走上700英里(1,100千米)来寻找食物。平原斑马高度依赖于水,所以斑马群通常会在距离水源区25~30公里处活动。

平原斑马的主要天敌是狮、斑鬣狗和渡河时容易遇到的尼罗鳄。非洲野犬、猎豹和豹也会捕食斑马,但它们对平原斑马的威胁较为次要。

相关

  • HCT血细胞比容(德语:Hämatokrit,英语:hematocrit 源于希腊语:αιματοκρίτης,简写 HCT / Ht)又称血比容、红血球容积比、血容比,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
  • 砷酸盐砷酸盐是所有带有砷酸根离子(化学式:AsO43−)的化合物的统称,包括砷酸形成的各种盐。砷酸盐中,砷原子的氧化态为+5,所以砷酸盐的系统命名作砷(V)酸盐。由于砷和磷都属于元素周期表
  • 德川秀忠松平康元松平康俊松平定胜 松平家元内藤信成樵臆惠最德川秀忠(1579年5月2日-1632年3月14日),日本江户幕府的第二代将军(1605年-1632年),1616年至1632年实际掌权。是初代将军德川家康
  • 崖柏属崖柏属(学名:)是柏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6种,分布于北美和东亚。
  • 2015年查塔努加枪击案 除特别注明外,此条目或章节的时间均以美国东部时间(UTC-4)为准。2015年查塔努加枪击案,是指发生于2015年7月16日,在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两处军事设施的枪击案,共造成包括枪手
  • AziatixAziatix组合是由3位美籍韩裔歌手组成,分别是歌手李玖哲、Flowsik和Eddie Shin。他们曾于2011年在MAMA颁奖礼上获得亚洲新人奖(The Best New Asian Group )。该组合的迷你专辑
  • 妮娜·杜波夫妮可琳娜·君士坦丁诺娃·多布列娃(英语:Nikolina Konstantinova Dobreva,保加利亚语:Николин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а Добрева ,1989年1月9日-),又名“妮娜·
  • 何塞·米格尔·巴罗斯何塞·米格尔·巴罗斯·弗兰科(西班牙语:José Miguel Barros Franco,1924年8月7日-2020年2月2日),智利律师、外交官,前驻美国大使(1978年-1981年)。1924年生于圣费尔南多。曾在巴罗斯
  • 周方先周方先(1918年-1981年),男,浙江海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曾任中国海洋学会理事,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 巴伐利亚的伊萨博巴伐利亚的伊萨博(法语:Isabeau de Bavière,德语:Isabeau de Bavière,1371年-1435年9月24日),是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公主,1385年至1422年为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的王后。查理七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