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威廉姆森方程

✍ dations ◷ 2025-11-27 01:16:51 #地球物理学,地球的结构,常微分方程

亚当–威廉姆斯方程是指一个用来确定密度的方程。该方程常用于确定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岩石的平均密度和P波、S波的速度的函数分布,它可以预测地球密度随深度的关系。该方程的模型假定地球是对称的、均匀的球形,并且处于流体静力的平衡中。该方程实际上也可以应用于具有该性质的球壳。它被认为是是重要地球内部模型之一,例如初始参考地球模型(英语:Preliminary reference Earth model)。

亚当–威廉姆斯方程由L·H·亚当和E·D·威廉姆斯(英语:Erskine Douglas Williamson)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们得出了不可能仅在压缩的基础上解释地球的密度之高的结论。致密的内部不可能由被压缩成小体积的普通岩石组成,因此在探究该问题时必须回到唯一合理的选择,即应当考虑到更重的物质的存在。他们推测称,如果从地球地壳的丰度、陨石和太阳中判断,这种密度更大的物质可能是铁。

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穿过不同介质时会有不同的速度,这种速度是被介质的弹性特性所决定的。在体积模量K、剪切模量μ和密度π的影响下,P波速度Vp和S波速度Vs为

这两种速度可以结合在地震参数中

Φ = v p 2 4 3 v s 2 = K ρ . {\displaystyle \Phi =v_{p}^{2}-{\frac {4}{3}}v_{s}^{2}={\frac {K}{\rho }}.}

 

 

 

 

(1)


其中,体积模量的定义为

相当于

K = ρ d P d ρ . {\displaystyle K=\rho {\frac {dP}{d\rho }}.}

 

 

 

 

(2)

假设一个距离地球中心的距离R可以被认为是流体静力平衡中由地球下方的引力和它上面的部分的压力作用的流体,并同时假设压缩是绝热的(即热膨胀对密度变化没有作用),则压力p随r的变化而变化:

d P d r = ρ ( r ) g ( r ) , {\displaystyle {\frac {dP}{dr}}=-\rho (r)g(r),}

 

 

 

 

(3)

其中,g(r)是半径R上的重力加速度

联立123式,即可得出亚当–威廉姆斯方程

这个方程可以被积分获得

其中,R0是地球表面的半径,而π0是地球表面的密度。

相关

  • 中国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为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产水量与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第二部分为降水入渗补给的地下水量,即地
  • 细胞信号传导讯息传递可以指:
  • 使用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与检索文献计算机文献检索经常称为机检,是文献检索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手工检索过程,由计算机来处理检索者的检索提问,将检索者输入检索系统的检索提问(即检索标识)按检索
  • Diamond, Jared贾德·梅森·戴蒙(英语:Jared Mason Diamond,1937年9月10日-), 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以及非小说类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发表于1997年,曾
  • 自杀防制自杀预防(Suicide prevention)是个雨伞术语,是指区域性公民组织、医疗专业(英语:health professional)人士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了减少自杀发生率而做的各种努力。除了直
  • 白杨木银白杨(学名:Populus alba)通称白杨,为杨柳科杨属的植物。喜光,根系发达,木材轻软,可供观赏。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灰白色树皮;芽、幼枝、叶下面及叶柄均密被白色绒毛;宽卵形、三角状
  • 人像摄影人物摄影,就是以人为主题的摄影,例如儿童、艺人等。随着照相机的发明和普及,人像摄影已经成为一种最经济和最容易去记录人像的方法, 相比曾经被广泛推崇的肖像画。起初在19世纪
  • 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11位皇帝光绪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名载湉(满语:ᡯᠠᡳ ᡨᡳᠶᠠᠨ,穆麟德:Dzai Tiyan,太清:Zai Tiyan),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第11位,也是自入关以来的第九位皇帝,同时是中
  • 巴滕伯格蛋糕巴滕伯格蛋糕(英语:Battenberg cake)是一种表面果酱覆盖在2X2的杏仁膏截面的海绵蛋糕。蛋糕分别是通过切割成方形的黄色和粉红色海绵蛋糕烘烤并组合而成,并覆盖果酱和杏仁膏。巴
  • 加斯东·巴舍拉加斯东·巴舍拉(1884年6月27日-1962年10月16日),法国哲学家。其最重要的著作是关于诗学及科学哲学。引入了“认识论障碍”(obstacle épistémologique)和“认识论决裂”(rupt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