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普斯兰大蚯蚓
✍ dations ◷ 2025-08-13 01:19:33 #吉普斯兰大蚯蚓
吉普斯兰大蚯蚓(Megascolides australis),或称澳洲巨型蚯蚓,是澳大利亚的1,000余种本地蚯蚓之一。这种巨型蚯蚓平均有1米(3.3英尺)长,平均直径为2厘米(0.79英寸),最长可达3米(9.8英尺),平均重量为200克(0.44英磅)。 它们的身体呈深紫色或蓝灰色,约有 300 至 400 个体节。它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地区,生活在河流的蓝色、灰色或红色土壤的底土之中。 在无脊椎动物中,它们拥有较长的寿命,平均需要5年才能长为成体。它们在温暖的季节繁殖,并在洞穴中产出4厘米(1.6英寸)到7厘米(2.8英寸)的蚯蚓卵,蚯蚓卵会在12个月内孵化,刚出生的蚯蚓长约20厘米(7.9英寸)。和大多数在表层土壤中活动的蚯蚓不同,吉普斯兰大蚯蚓几乎一直住在52厘米(20英寸)深的地下洞孔中,并将蚯蚓砂沉积在那里,通常只有大雨才能够冲走。它们大多数时候行动缓慢,不过在快速通过它们挖掘的洞孔时,会发出一些声响,从而让它们能够被探测到。吉普斯兰大蚯蚓的群落很小而且孤立, 该物种的低繁殖率和缓慢的成熟速度使其种群较为脆弱。 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是草原,虽然在牧场中也能生存, 但耕作、大量放牧造成的排泄物都可能影响到它们的种群。吉普斯兰大蚯蚓需要湿润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致密的植被对保持土壤湿度不利,因此也对它们的栖息地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对吉普斯兰大蚯蚓尚未实现人工养殖。当地利用对吉普斯兰大蚯蚓的兴趣发展旅游业,在 Korumburra(英语:Korumburra) 有一个叫做 Karmai 的专门节日,而在 Bass(英语:Bass, Victoria) 举办巨型蚯蚓博物馆。
相关
- 原虫传染原虫传染是指由以前归类于原生动物界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传统上统称为“原生动物”的物种彼此之间并不密切相关,只有表面上的相似性(如都是真核生物和单细胞生物,具有移动性
- 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是一种磺胺类抗菌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erazin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尚不明确,在大鼠体内的LD50(半致死量
- 巴氏奶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C的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质的效果;确切温度和时间依照液体的
- 侏罗纪侏罗纪(Jurassic,符号J)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2亿零13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0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侏罗纪
- 死精症弱精症(Necrospermia)也称为死精症,是指精液中有活动力的精子太少,大部分的精子都没有活动力或是死亡。弱精症可以透过精液分析来诊断,利用活力染色方式来判断精子是有活动力、无
- 蜥臀目蜥臀目(学名Saurischia)也称为龙盘目或蜥盘目。名称源自希腊文中的σαυρος(sauros;“蜥蜴”之意)与ισχιον(ischion;“髋关节”之意)。是恐龙之下所属两目中的其中一目。
- 十大建设十大建设是指中华民国政府于1974年至1979年间,由时任行政院院长蒋经国为了改善台澎金马地区的基础设施及产业升级所提出的一系列国家级基础建设工程,总共分为十大项目,其中有六
- 芭蕉芭蕉(学名:Musa basjoo)是芭蕉科芭蕉属的植物。是中国传统的庭园植物之一。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假茎绿或黄绿,略被白粉;叶片基部圆形,不对称,叶柄长30厘米,叶翼开张;穗状花序下垂,苞
- 高山樗牛高山樗牛(1871年2月28日-1902年12月28日)原名高山林次郎,出生于大日本帝国时期的山形县鹤冈市,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日本近代知名作家。高山樗牛的父亲是一个藩士,幼年时他就做了伯
- 维吉尼亚弗吉尼亚州,正式名称为弗吉尼亚邦(英语:Commonwealth of Virginia),是美国东部的一个州,美国开国时十三州之一。维珍尼亚州域范围位于北纬36°31'至39°37',西经75°13'至83°37'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