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阔口罐病毒科
✍ dations ◷ 2025-08-10 17:09:31 #阔口罐病毒科
西伯利亚阔口罐病毒 Pithovirus sibericum阔口罐病毒属(学名:Pithovirus)是感染变形虫的巨型病毒,包含一个物种——西伯利亚阔口罐病毒(学名:Pithovirus sibericum),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病毒。它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核质巨DNA病毒演化支。2014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冰芯中采集到3万年前的可用病毒样本之后,首次对它进行了描述。在被发现的阔口罐病毒当中,长度最高的有1.5微米,直径则有0.5微米,因此阔口罐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病毒。它比此前最大的病毒——潘多拉病毒大50%。阔口罐病毒厚壁呈椭圆形,其一端有一个开口。病毒内部结构和蜂巢相近。阔口罐病毒的基因组约含500个不同的基因,这比一般的病毒多,但仍比潘多拉病毒的基因组少一个数量级。因此,该病毒当中的基因组的密集度比所有其他病毒种类都要低。其2/3的蛋白质都与别的病毒不同。虽然外表和潘多拉病毒相似,但基因组测序所得出的结果指出,两种病毒在基因组成上并不接近,而阔口罐病毒其实更接近马赛病毒科(Marseilleviridae)、巨型病毒科(Megaviridae)和虹彩病毒科的成员。这些病毒都呈二十面体形,含DNA基因组。阔口罐病毒含36%GC含量,与巨型病毒科相近;潘多拉病毒的GC含量则高于61%。病毒的基因组包含制造mRNA所需的所有蛋白质编码。这些蛋白质在纯病毒体中出现。阔口罐病毒的整个复制周期都在其宿主的细胞质中进行。这和其他巨型DNA病毒相似,如痘病毒科及巨型病毒科(潘多拉病毒除外)。其他病毒一般以控制宿主的细胞核进行复制。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的尚塔尔·阿伯杰尔(Chantal Abergel)和让-米歇尔·克拉弗里(Jean-Michel Claverie)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发现了一个3万年前的阔口罐病毒样本。病毒埋藏在地下30米处的晚更新世沉积层。研究人员在把变形虫暴露在2000年采得的样本之后,发现了这一病毒。这些变形虫开始死去,检测发现它们内部含有巨型病毒。病毒属的命名取自古希腊人所用的大型器皿阔口罐。参与的科学家称,他们在两年前了解到一项把古老狭叶蝇子草(英语:Silene stenophylla)(Silene stenophylla)种子成功复活的实验之后,决定在永久冻土中寻找新的病毒。有关阔口罐病毒的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中。虽然这一病毒对人类并没有危害,但它在长久冻结埋藏后仍能复活,使人们担心全球气候变化和钻探冻土层可能会带出未知、有害的病毒。
相关
- 婴儿食品婴儿食品指专门制造给0岁到3岁间儿童食用的食品,较软同时有特殊营养符合婴儿需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建议,建议婴儿前六个月应该完全母乳喂养,以达到最佳的
- 加拿大原住民音节文字加拿大原住民音节文字(Canadian Aboriginal syllabics),是一系列的音节文字,用于书写几种加拿大境内原住民语言,这些语言分别属于阿尔冈昆语族、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和德内语支。
- Eurostat欧洲统计局(Eurostat),是欧洲联盟负责统计工作的行政机构,总部位于卢森堡。
- Margulis琳·马古利斯(英语:Lynn Margulis,也译作林恩·马古利斯,姓或译作玛格丽斯,1938年3月15日-2011年11月22日),美国生物学家,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在地球科学系的大学教授,天文学家卡
- 瓦尔·菲奇瓦尔·洛格斯登·菲奇(英语:Val Logsdon Fitch,1923年3月10日-2015年2月5日),美国物理学家,1980年,因为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与詹姆斯·克罗宁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
- 乌醋黑醋或乌醋是酿造醋的一种,多以糯米配上新鲜蔬菜水果(如红萝卜、姜、洋葱)、香辛料、调味料酿制而成。台湾乌醋与日本乌醋源自英国伍斯特醋。著名的黑醋如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
- 秦汉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秦朝和汉朝的并称,该时期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废除西周封建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秦汉两朝建立了“天下国家”体制,是塑造中国的民族性格的时
- 仁爱路仁爱路为台北市的重要干道之一。仁爱路为东西向道路,共有四段,仁爱敦南圆环以西属西向单行道,以东则为双向道,仁爱圆环以西的西向单行道与南边的信义路东向单行道构成一个互补的
- 磺胺地索辛磺胺二甲氧嘧啶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dimethoxin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等部的细菌感染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暂时未知,在大鼠体内的LD5
- lysergic acid麦角酸(lysergic acid 亦称:D-lysergic acid 及 (+)-lysergic acid)是寄生于禾本科植物的多种真菌(麦角)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麦角毒素的一种,是迷幻药麦角二乙胺(LSD)的前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