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31°19′52″N 120°34′51″E / 31.33114°N 120.58081°E / 31.33114; 120.58081
五人墓是明代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五义士合葬墓,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775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阉党党羽、巡抚毛一鹭、御史徐吉在苏州构陷东林党人士周顺昌等东林七贤。周顺昌平日有德于苏州人民,遂激起苏州民众的愤怒。当魏忠贤派的锦衣卫(雅称“缇骑”)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苏州民众数万人聚集衙门,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诸生开始陈情,没想到锦衣卫用“东厂”名号来恐吓民众,民众反而大怒,怒把锦衣卫军官们包围痛打,打死一人,其余锦衣卫负伤逃跑。毛一鹭躲到厕所而侥幸逃脱。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委婉劝说民众,民众才解散。
事件发生以后,东厂特务诬告苏州人造反,企图截断河流,抢劫漕运船只。魏忠贤大惊,以苏州人谋反为由,欲派兵镇压。颜佩韦等五名普通市民为保护多数人而投案,被判处死刑。这次事变以后,东厂锦衣卫士兵们甚至不敢跨出北京城门。。临刑时,五人相顾笑谈,痛骂魏忠贤,引颈就刃,慷慨赴义。
次年(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即位,魏忠贤畏罪自杀,五人冤案被平反。苏州民众自发集资,拆毁了毛一鹭为魏忠贤所造的“普惠生祠”,在其旧址起墓合葬了五人的遗体,并书墓碑为“五人之墓”。当时的复社领袖张溥有感于五义士的义举,撰写了《五人墓碑记》为墓志铭,以赞扬五义士的高风亮节,成为不朽名作。其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做压卷之作。
五人墓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有《五人墓义助疏》碑,时在崇祯七年(1634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54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上有杨廷枢所书的“义风千古”四字。坊后是面阔三间进深六架的享堂,其明间立原本安放在墓门的“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整修时移到此处。东次间立张溥撰写的《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诗词。堂后为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墓西侧为葛成墓。
五人墓原已荒芜不堪,经两次修葺始成现状。 1956年第一次整修时,加砌墓冢护壁,修享堂,构围墙,植松柏。1966年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破坏。1981年再次整修,移建饮马桥附近一清代厅堂至此,取名为“义风堂”,并增建长廊。1982年5月起重新开放,供人瞻仰凭吊。
千古人心终不死,吴中义激五男子。
貂氛肆焰朝野昏,翻手势欲倾乾坤。
印绶累若不知数,鞠躬俯首声复吞。
平居持议徒雄壮,袖手委蛇谁奋往。
翻将文墨饰奸贪,扪心内愧曾无状。
五人生不读诗书,位不列簪裾,但以善恶为毁誉。
当其攘臂共赴难,义勇直欲凌专诸。
呜呼!名败身殃余贿赂,穹碑峻宇等朝露。
松柏青青耐岁寒,冶游人奠山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