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狸科
✍ dations ◷ 2025-11-11 20:40:12 #河狸科
河狸科(学名:Castoridae)是啮齿目河狸亚目(英语:Castorimorpha)的一个科,包含多种化石物种,最早出现于始新世晚期。本科共有四个亚科,绝大多数物种已灭绝,现生物种只有一个属(河狸属)共两种(美洲河狸与欧亚河狸)。河狸是中型的哺乳动物,体型较多数其他啮齿类大,习性为半水生(英语:Semiaquatic),体表光滑且后脚有蹼状构造,尾巴扁平有鳞,有助于其在水中的移动。河狸可以树枝、泥土等原料在河中建筑水坝,以小家庭为单位居住,主要以树叶等植物原料为食,其门齿发达,齿列式为1.0.1-2.31.0.1.3。河狸科最早的类群为Agnotocastor(英语:Agnotocastor)属,分布于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的北美洲与亚洲。窄颅河狸属(英语:Steneofiber)(Steneofiber),分布于渐新世至中新世的欧洲,是河狸亚科(英语:Castorinae)最早出现的类群,其牙齿尚不适合啃木头,显示此为本科较晚出现的特征 。古河狸属(英语:Palaeocastor)(Palaeocastor)则分布于中新世的北美洲。更新世时本科出现了若干体型较大的类群,包括欧洲的大河狸属与美洲的巨河狸属,其中后者的体型与美洲黑熊接近,但大脑的大小只比现生河狸大一点点。河狸科过去被分成河狸亚科(英语:Castorinae)与拟河狸亚科(英语:Castoroidinae)两个亚科,两者互为姊妹群,均为半水生、会筑水坝的物种。后来又新增Agnotocastorinae与Palaeocastorinae两个亚科,包含本科中一些较早分支的类群,许多为擅长掘地(英语:Fossorial)的物种,习性与现生河狸差异较大。以下列出河狸科之下的所有类群,其中大多数为已灭绝的化石物种
,现生物种仅有一属共两种。
相关
- 机器翻译机器翻译(英语:Machine Translation,经常简写为MT,简称机译)属于计算语言学的范畴,其研究借由计算机程序将文字或演说从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简单来说,机器翻译是通
- 麻风病麻风病(英语:Leprosy),又作麻疯、癞病、疠风,医学领域称为汉生病或韩森氏病(英语: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风杆菌与弥漫型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由飞沫传染但传染
- 下肢腿(英语:Leg),通常指人体的下肢,功能之一在于行走。广义来说,是指其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对于动物来说,通常呈近似圆柱状。由于需要分散重力,通常腿部的末端会形成较宽大的结构,例如人类
- 卡西米尔·冯克卡西米尔·冯克(波兰语:Kazimierz Funk注,1884年2月23日-1967年1月19日),波兰生物化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1912年明确阐述了维生素的概念。卡西米尔·冯克1884年出生于波兰华沙,父
- 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82号(位于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左前方),以台湾原住民文物及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1994年6月在林迺翁文教基金会主持、顺益汽车
- 量子网络量子网络(英语:quantum network),是指在多个通信节点间,利用量子密钥分发进行安全通信的网络。各节点间产生的量子密钥可以对传统的语音、图像以及数字多媒体等通信数据进行加密
- 钙调素钙调蛋白(英语:Calmodulin,简称CaM),是一种能与钙离子结合的蛋白质,普遍存在真核生物细胞中。钙调蛋白是一种多功能中介钙结合蛋白。它是第二信使
- 七情七情是中国古代区分感情的一种分类,主要说法有:
- 库仑力电磁力(英语:electromagnetic force)是处于电场、磁场或电磁场的带电粒子所受到的作用力。大自然的四种基本力中,电磁力是其中一种,其它三种是强作用力、弱作用力、引力。光子是
- 朱一是朱一是,字近修,号欠庵。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本为诸生,擅长写科举时文,是考生指南。与范路等为“梅里八友”。崇祯十五年举人。甲申后自署“欠庵”,自谓“惟欠一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