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炮

✍ dations ◷ 2025-11-23 19:16:01 #武器,军事术语,火炮

野战炮,简称野炮,是炮兵装备的一种。最初它指涉较轻盈,可以跟随步兵一同运动进行野外战的大炮,操作野炮的专业单位称为野战炮兵(英语:Field artillery)。野战炮的命名是为了和与装设在要塞的大炮(如海岸炮、旧定义的加农炮)及较为钝重之攻城炮(英语:Siege gun)作出区分。

最早类似野战炮定位的火炮为蛇炮,它是由骑兵携行的管型火器,可视为是野战炮的前身;实际将野战炮用于实战是三十年战争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杰作,他研发出可放置在装有轮子的车架上之火炮,让火炮从效率极低的武器一夕间演变成可以与野战单位共同进退的装备;而将野战炮发扬光大的则是法国拿破仑,他让野战炮有着更大的车轮,提供更多驮马拖曳火炮与炮弹,并全面配赋具备火炮射击计算相关数学知识的军官操作火炮,使野战炮可以移动的更快、且有准确的摧毁力,成为采用线列步兵为主流作战模式的欧陆军队最具破坏力的毁灭者。

随着载具的进化,现在大口径火炮几乎都可机动,步兵支援中口径火器则有迫击炮填补定位,因此野战炮的定义不再使用,其任务主要被整合入榴弹炮当中。

相关

  • 八字八字源自古代的中国,是一种利用天干和地支来准确记录年、月、日、时的方式,由“年干,年支”、“月干,月支”、“日干,日支”、“时干,时支”,共八个干支所组成(共八个字),年、月、日、
  • [Cu(CHsub3/subCN)sub4/sub]sup+/sup硝酸四乙腈合铜(I)是一种配位化合物,化学式NO3。硝酸四乙腈合铜(I)可由铜粉和硝酸银的乙腈溶液反应得到。硝酸铜和铜在热的乙腈中反应亦可得到硝酸四乙腈合铜(I)。它在失去溶
  • 廖焕文墓廖焕文墓是一座位于台中市南屯区的墓葬建物,兴建并完工于昭和9年 (1934年)。廖焕文在日治初期弃武从农,并因经营蔗田事业成功奠定家业;廖氏曾任南屯山子脚保正,并曾捐出物资提倡
  • 氮化钠氮化钠 (Na3N)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碱金属氮化物。氮化钠是2002年由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Dieter Fischer及Martin Jansen所合成。合成时,用钠及氮的原子束在低温的蓝宝石上沉积出
  • 九评九评可以指:
  • 乔治·巴兰奇美国芭蕾之父
  • 岩生成一岩生成一(いわお せいいち、1900年6月2日-1988年3月21日)是日本历史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京牛込出身。大正14年(1925年),东京帝国大学国史学科毕业,入东京帝大史料编纂挂。昭
  • 斯彼得贝格斯彼得贝格(挪威语:Spydeberg)是挪威原东福尔郡的一个市镇,2020年1月1日和其他三市镇合并成立为内东福尔(英语:Indre Østfold municipality)市镇,并隶属新成立的维肯郡。
  • 罗汉果罗汉果(学名:、monk fruit、luo han guo),俗称“神仙果”,是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其叶心形,雌雄异株,夏季开花,秋天结果。原产于中国南部和泰国北部。所述植物长成的果实,在中国被
  • 庐山站庐山站,原名沙河街站、九江南站,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镇,为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武九铁路及武九客运专线的客货运三等站。该站于1910年启用,目前由南昌铁路局管